荊麗麗 梁秀文 劉福森
摘要:在中央政府的晉升激勵與約束下,地方政府官員與其晉升對手在不同制度組合中進行橫向博弈,并依據價格結構的變化,選擇適應性行為,而正是這種行為最終會影響其能否獲得晉升。
關鍵詞:晉升;地方政府官員;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證明:政府治理、官員激勵、經濟增長三者之間必然存在某種強相關性。William Easterly(2005)指出,增長需要提供“合適的激勵”,影響激勵的任何因素都會影響經濟增長。而其中,政府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政府的無能、腐敗和低效對經濟增長產生的阻礙作用是致命性的。本文試圖在現存的政治體制格局下,分析地方政府官員(本文將地方政府官員分為三種類型,強利他主義者、自利者與機會主義者。在該博弈模型中,我們只討論兩種極端的情況,即強利他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在行為博弈中,前者的策略是實績策略;后者的策略是投機策略。自利者屬于中間情況,不單獨分析之)在不同制度組合(本文將制度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類。非正式制度主要包括道德、信念、風俗和習性等。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特征是經驗性和自發(fā)性。正式制度包括成文法、不成文法和契約等。正式制度具有明確的強制性和意識性,其強制性通過利益的差別而體現)中的行為。不同制度組合中,地方政府官員的行為隨著價格結構的改變,發(fā)生適應性地變遷,而這些行為也將成為影響地方政府官員能否最終獲得中央政府認可,實現其晉升目標的重要因素。
一、正式制度下的地方政府官員之間的博弈
正式制度下的成員規(guī)則、職位規(guī)則和目標規(guī)則(成員規(guī)則,或稱為進入規(guī)則,是指“參加者可能具有或者必須具有或不必具有什么特征獲取進入該組織的資格”;目標規(guī)則,或稱為加總規(guī)則,是指“當多人必須做出決定時,參加者可能使用或必須使用或不必使用的決策方案或方式”;職位規(guī)則,或稱為授權規(guī)則,是指“參加者可能擁有或必須擁有或不必擁有什么職位;并在該職位上可能擁有或必須擁有或不必擁有什么控制權”。引自李建德,《經濟制度演進大綱》),對地方政府官員進行了明確的約束和激勵,明顯降低了地方政府官員選擇“超理性”行為的可能性,進而使得中央政府的治理理念從上到下實現了統一。
本文以現屆地方政府作為分析的起點。中央政府主要結合自身對該地方環(huán)境的熟悉度,并參照上屆地方政府官員的治理效果,衡量該屆地方政府官員的治理績效。在晉升機制的激勵與約束下,有效規(guī)制地方政府官員的行為,引導其選擇實績。
為獲得中央政府的晉升認可,地方政府官員必須完成上級政府預先設定的各項地方治理目標。在地方政府官員的晉升比賽中,政績大者勝出的概率要明顯高于政績小者。將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官員的晉升激勵設為R,地方政府官員選擇實績即努力工作設為E,此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官員的效用則為U=(R,E)=R-G(E),其中,G(E)表示地方政府官員完成各項地方治理目標時選擇實績即努力工作的負效用,假定G(E)為凸函數。
以下分析將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官員晉升激勵的量化區(qū)別為:Rh——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大獲得晉升;Rl——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小未獲得晉升。對應于中央政府的晉升考核,給地方政府官員1和2設定不同的激勵水平Rh、Rl,在確定第一階段的激勵為R后,地方政府官員1和2據此會同時選擇努力工作的程度設為E1、E2,其效用函數如上U=R-G(E)(該效用值采用期望效用分析)。
結論如下:假設地方政府官員i,努力程度為Ei,則該地方官員額外努力的邊際負效用則是G′(Ei)。從上式可以看出,該邊際負效用與增加地方官員努力程度的邊際效用相等,后者可以表示為地方政府官員因努力程度提高使得晉升概率的增大與地方政府官員獲得的晉升激勵(Rh-Rl)這兩者乘積的增加。
在G(E)是凸函數的假設前提下,中央政府晉升激勵的強弱是地方政府官員選擇實績即努力工作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反推則反是:當前的政治體制格局下,只有實績型地方官員可以獲得中央政府的晉升認可。將地方政府官員的橫向競爭博弈重復若干代,科層組織中的自利型官員會最終趨同于實績型官員,其適應性選擇只能是努力工作,否則終將被排除在晉升之外。
考慮到正式制度的激勵和約束,地方政府官員的這種適應性選擇利于營造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大氣候”。諸如山東的德州、臨沂、聊城,江西的贛州等經濟相對落后地區(qū),地方政府官員尤其是領導者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制度創(chuàng)新,進一步縮小了與發(fā)達地區(qū)的差距。
二、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下的地方政府官員的博弈
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間,既可能使正式制度更為有效,也可能使正式制度更為失效。當非正式制度增強正式制度的作用時定義為兩者之間的正反饋效應,此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官員的競爭行為與正式制度下地方政府官員的競爭結果類似,省略不析。將非正式制度對正式制度的抵消定義為兩者之間的負反饋效應。下文重點分析更具現實意義的二維制度組合??紤]了二維制度組合對地方政府官員競爭行為的影響后,該地方官員的政績函數為: Yi=(Ei+δi)+εt,其中機會因子為δ。
從上述分析中得出,當地方官員被中央政府抓住馬腳為小概率事件時,他們的適應性選擇必然是搞投機。在真實世界中,與中央政府相比,地方官員更熟悉包括自己努力程度以及地方經濟政治情況等相關信息,正是由于中央政府與地方官員之間存在這種信息不對稱,所以文中小概率事件的假設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因此,失效的二維制度組合給機會主義者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存空間。投機者會采取投機策略,攫取中央政府設定的晉升機會。而自利者此時也會做出與投機者近乎一致的適應性選擇。此時,貨幣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便會在政治市場中再現,投機者和自利者最終將實績型地方政府官員驅逐出“晉升”名單。
顯然,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負反饋效應導致了地方政府官員之間畸形的橫向競爭。在這種二維制度組合下,實績型的強利他官員會逐漸從政治市場中消失殆盡,最終官員集合中只剩下自利型和投機型的官員。
三、結論
現實中,地方政府官員為了實現自己的晉升目標,做出了各種“超理性”的理性選擇——“政績工程”、“GDP追逐賽”等。這是中國政府自上而下治理模式的不足,必須加強橫向和自下而上監(jiān)督機制:1.進一步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讓人大代表們在各級政府官員的任命和地方事務的管理上發(fā)揮更加突出的作用,徹底改變“橡皮圖章”的宿命;2.重視群眾評議、信訪工作和群體性事件的處理,并將其納入官員的考核體系之中,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攬子” 指標考核體系,取代單一的“官本位”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安德烈·施萊弗,羅伯特·維什尼.掠奪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理[M].中信出版社,2004.
[2]李建德.經濟制度演進大綱[M].中國財經出版社,2000.
[3]李建德,羅來武.論中西部發(fā)展中的陷阱[C].地區(qū)發(fā)展與制度創(chuàng)新(首屆江西發(fā)展論壇文集),2003.
[4]周黎安.晉升博弈中政府官員的激勵與合作——兼論我國地方保護主義和重復建設問題長期存在的原因[J].經濟研究,2004(06).
[5]周黎安.中國地方政府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7(07).
[6]Easterly William, 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 Economists Adventure and Misadventures in the Tropics, The MIT press, 2005.
(作者單位:青島工學院基礎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