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
八年級《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九節(jié)的第二框題“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領(lǐng)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tài)度。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讓學生自讀,然后尋找問題,再次師生交流,最后教授講授。但是,閱讀剛開始一會,有個叫趙波的學生就開始舉手了。
他笑著說:“老師,我認為課本上有句古語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句。課本上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的身上。我認為,即使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要強加到別人的身上?!?/p>
沒想到學生讀書時比我還善于思考。面對這種“緊急”情況,我立即改變了了原有的課堂設計。以小組為單位,就趙波的問題展開討論。
第一組的馬欣同學說:“我們組認為古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經(jīng)流傳了幾千年,一定沒錯,趙波同學讀書時可能沒有研讀,所以才提出這樣的問題。”第一小組的同學一陣哄笑,有的還朝趙波做鬼臉。接著,張躍進代表第二小組發(fā)言,他說:“我們組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趙波同學在讀書時能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思考,值得肯定,但課本對這句古語的解釋沒有錯,同時也說明了教材中的觀點。因為不能八字腳不喜歡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是人際交往中,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態(tài)度的具體表現(xiàn)?!?/p>
輪到第三組,組長王小麗說:“我們組贊成趙波的看法。因為在實際生活中,的確有的同學很喜歡打乒乓球,而他也往往強迫別人愛好打兵乓球;自己喜歡上網(wǎng)打游戲機,也強迫別人去愛好打游戲機。這當然不是與人為善,更不是為對方著想。所以,課本中引用這句古語不能完全說明問題?!?/p>
最后該四組了。高琴同學說:“我們和第三組同學的看法基本相同。另外,我們組同學在課本的古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面增加了一句,即‘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聽著同學們的發(fā)言,我想,這比就是新課程理念所強調(diào)的么?仍學生們學會思考、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習過程往往比學習結(jié)果更重要。這節(jié)課給我的體會是學生的的經(jīng)驗、生活、感悟,是教學設計的第一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