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周
一、優(yōu)美的湘西,孕育出翠翠至真至善的人性
沈從文的理想是要在小說中表現(xiàn)“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生命形式”。在《邊城》中,作者通過描繪曲婉動人的情愛世界,也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翠翠的人性之美——美在質(zhì)樸自然、美在忠誠。
首先,美在質(zhì)樸自然。翠翠給人最大的感觸是自然純真,不矯飾。翠翠由少時爭著渡船渡新娘子的花轎,學(xué)小羊、小母牛叫,摘一把野花縛在頭上,裝扮新娘到小山頭,聽那迷人的鼓聲,到后來的戀愛對象是儺送,她喜歡夢里的歌聲,歡喜隨著歌聲去摘虎耳草,可見她的愛情與自然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是大自然賦予了翠翠至真至善的人格。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她聰明、美麗、乖巧、純樸,儺送勇敢、英俊、豪爽、熱情、勤勞,他們按照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同時選擇了對方,彼此深愛著對方,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jīng)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xiāng)村孕育下的男女之情,質(zhì)樸而清新。
其次,美在忠誠,忠于自己的愛情。她情竇初開,感情純潔真摯。儺送遠(yuǎn)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表現(xiàn)出對愛的執(zhí)著。正如沈從文所說:“不相信命運,卻相信時間,時間可以克服一切?!庇眉儩嵜鲀舻摹跋嫖鳌眴酒鹑藗冃闹凶钊岷蜏厝岬臇|西。
二、難分割舍的親情,沖突的婚姻觀,使翠翠陷入了“兩難選擇”困境
沈從文在《邊城》中呈現(xiàn)了兩組不同的漢苗婚姻價值觀,一組是以“車路”為代表的封建包辦婚姻和“馬路”為代表的自主婚姻;一組是以“碾坊”為代表的唯實唯利的勢力婚姻和以“渡船”為代表唯愛情至上的原始純樸婚姻。這兩組不同婚姻觀的對立與沖突,成為翠翠自主追求愛情的羈絆。她愛著儺送,可事與愿違,團總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許配給儺送。她雖不稀奇碾坊作陪嫁,但她不得不考慮實際問題??待堉蹠r,團總女兒及其母親受到順順家的“特別款待”,被安排在“兩個最好的窗口”。這使她深知團總女兒對于順順家的重要性,也使她的愛情蒙上了一層濃濃的迷霧。后來,天保派媒人來求婚,她不知道儺送究竟選擇誰,翠翠默許了天保走“車路”。
“爺爺今年七十……三年六個月的歌——誰送那只白鴿呢?得碾子的好運氣,碾子得到誰更是好運氣?”缺少父母的關(guān)懷本身讓翠翠產(chǎn)生一種無人替代的傷痛,母親殉情的悲劇,已是翠翠難以釋懷的重負(fù);血濃于水的親情,使她難舍難分;沖突的婚姻觀更使她無法選擇去追尋屬于自己幸福甜蜜的愛情,只能順其自然,聽從命運的擺布。
三、朦朧的愛情和蒙昧的生命意識使翠翠產(chǎn)生哀怨憂傷的情懷
老船夫“一切要來的都得來”的無奈,翠翠“這個人也許不會來的,也許明天回來”不測的等待,一切聽從命運的擺布,暗含沈從文對蒙昧生命意識的批判。
祖父試圖將翠翠的人事“安排的對一點,方合道理”,但它并不能理解思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理有薄薄的凄涼”。她為無奈的生活而痛苦,祖父不明白她的痛苦,只能哄她說:“不許哭,做一個人不管什么事都要硬扎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合實際。事實上,祖父在人事上的自然現(xiàn)象,就有些不能安排處或“一無所知”,二佬唱情歌、向翠翠求愛,老船工就是不向?qū)O女兒說清楚,平時總把關(guān)鍵性的話省略了。他明白翠翠不討厭二佬,卻不明白二佬近來怎么樣,他從船總和二老處碰了釘子,但他并不灰心,他做的夢比翠翠的“更荒唐,更遼闊”。
溪邊的白塔下住著一個單戶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構(gòu)成了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也鑄成了翠翠封閉的內(nèi)心。因封閉而內(nèi)向,因內(nèi)向而內(nèi)斂,因內(nèi)斂而情意朦朧。翠翠內(nèi)心心潮澎湃,外表卻矜持、嫻靜。她哼著巫師迎春的歌“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繩子,雞鴨肯孵卵,他們的女人會養(yǎng)兒,會唱歌,會找心中歡喜的情人……”她向往溪邊繁榮滋茂的蘆葦、菜蔬帶有野性的生氣;她更向往綠色蚱蜢、甲殼蟲蓬勃的生命力;她忠貞不渝地愛著儺送,為情人朝思暮想。但她對于自己的愛情缺乏主動追求的勇氣,在爺爺面前不敢明言,相反是掩飾,致使祖父沒有摸準(zhǔn)她的心,錯點鴛鴦譜,無意間促成了儺送的哥哥天保派媒人來求婚,而對儺送親自前來表態(tài)又支吾其詞、答非所問,致使與儺送的愛情波折迭起。正如陳國恩所言:“她把自己的愛情藏的極深,默默承受著命運的安排,達(dá)到了美麗的令人憂愁的境界?!?/p>
翠翠心中那點要求、那點企盼、那點沖動,無人可以訴說,她經(jīng)常一個人坐在溪邊,巖石上,望著過渡人,望著飛動的云,莫名其妙地哭起來。顯然,那是人性孤獨、凄涼、煩惱,也是因情感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哀怨憂傷的心理,無可排遣,只能靠眼淚來平衡自己嬌弱的心靈。
四、美麗的憂傷,暗含著沈從文重建民族精神的無限期待
我們在《邊城》中,固然能體會到充滿溫馨氣息的情感,更讓人們刻骨銘心的卻是彌漫其中的憂郁情調(diào)?!懊利惪偸浅钊说摹?,當(dāng)初翠翠選擇了大佬,或按照二佬的說法:“渡船是活的,不如碾坊固定”,就不會有大佬的死,二佬的離去。然而命運是無常的,生活是復(fù)雜的?!笆虑椴⒉幌肽阆胂蟮哪菢雍唵危@是小說的永恒真諦。”(昆德拉《小說的藝術(shù)》)
沈從文一方面通過“敘寫生命的苦難,揭露蛻變的人生所帶來的憂患悲憫意識。”另一方面暗含著重建民族精神的無限期待。在《邊城》中,作家通過翠翠的情感體驗,敘述了一個美麗動人而略帶凄凄的愛情悲劇故事,通過翠翠發(fā)育成長過程中的孤獨、苦悶、艱難抉擇展現(xiàn)民族的自我改造,當(dāng)然,在的結(jié)尾,翠翠的成長并沒有完成。作家企圖用民族的“過去偉大之處”來塑造民族形象,重塑品德的美好愿望。沈從文曾經(jīng)感嘆:“農(nóng)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素樸的人情美,幾乎消失無余”,代之而來的是一種惟利惟實庸俗人生觀?!薄哆叧恰分械南嫖魇巧驈奈牡睦硐胂嫖?,有著濃郁的民族精神,作者呼喚新的民族精神的重建,“這個人也許不會來的,也許明天回來”。這正是“沈從文寂寞卻執(zhí)著追求的個人氣質(zhì)外化的產(chǎn)物”,也就是重建民族精神的無限期待。
【責(zé)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