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儒斌
大都會博物館不僅展覽繪畫和雕塑,該館一年一度的服裝展覽,常常吸引全美國以至全世界觀眾的眼球。2011年的亞歷山大·麥昆服裝回顧展,引無數(shù)觀眾排隊四、五個小時等候進場,長長的隊伍一直綿延到旁邊的中央公園,成為近十年來大都會博物館最熱鬧的風景。2001年肯尼迪夫人杰奎琳的服裝展覽,同樣也吸引了無數(shù)人氣,門口大排長龍。服裝展覽的季節(jié)已經(jīng)拉開帷幕,喜歡服裝的朋友,又有機會享受眼福了。
紐約頂級時尚聚會
5月6日,星期一,朋克展覽面對媒體預展開幕的當天晚上,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一場頂級的時尚聚會,大都會博物館門口的大型樓梯,搭起了白色的帳篷,樓梯上鋪了紅地毯。迎接奧斯卡提名獎的大明星Rooney Mara,Lauren Santo Domingo以及Moda Operandi的創(chuàng)始人Riccardo Tisci等嘉賓出現(xiàn),一時間明星云集。大都會博物館頓時成了紐約的好萊塢。
廁所也是展覽品
剛剛進入展覽廳,看過了展覽題目和介紹之后,很意外的是,首先看到的“作品”竟是一個廁所,據(jù)介紹,這個廁所很有來頭,是當年朋克老巢CBGB的廁所的復制品。墻上還涂鴉著“Dead Boys Rule”?!癉ead Boy”就是1970年代有名的朋克名稱。
據(jù)介紹,朋克(Punk)于1974年誕生在紐約東村包厘街315號的CBGB,CBGB是一家音樂酒吧,意思是“鄉(xiāng)村、藍草和藍調”(Country,Blue Grass and Blues)。由Hilly Kristal于1973年創(chuàng)立。CBGB的音樂、涂鴉、奇裝異服、發(fā)型等等,全方位顛覆了傳統(tǒng),顯出了狂放不羈的獨特個性。
還有一個說法,朋克于1975年誕生在倫敦。無論孰先孰后,反正,朋克在紐約和倫敦上演了一出非常熱鬧的“雙城記”。2011年展覽的亞歷山大·麥昆,也和朋克相關,2011年的麥昆展覽標題“野性之美Savage Beauty”就帶有明顯的朋克風格。
今天,紐約的東村依然還是朋克們的天堂。有時候還可以在東村一帶看到成群結隊的朋克們奇裝異服招搖過市。前幾年CBGB拆掉的時候,還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原裝的CBGB拆掉了,可是朋克的精神還在紐約存在,正在孕育著許多藝術天才。
100多件服裝展現(xiàn)歷史
展廳中100多件服裝,展示了1970年代以來朋克風格的全面歷程。除了靜態(tài)的服裝,還有動態(tài)的影片,以及不停息的音樂。策展人的精心布置,讓我們回到激情燃燒的1970年代。那個年代并不遙遠,許多親歷者今天還是盛年。
說起1970年代,中國大地上也是一片激情燃燒,雖然中國的電影電視一直在不斷回顧,只是中國的藝術策展人還沒有做出一個充滿激情的文化藝術展覽。
撕破的服裝和金屬
奇裝異服,在傳統(tǒng)人士的眼光之中,屬于離經(jīng)叛道。在朋克們的世界里,奇裝異服卻代表了時尚和個性,代表著“酷”。以前,窮人沒有錢購買新衣,只好穿爛著破。后來,有錢人有了錢買新衣,卻要將好好的衣服撕爛,以求個性。看看朋克們的衣著打扮,就可以大體領略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個性青年的審美趣味。除了故意將衣服撕破,衣服上面還掛著很多金屬的鏈條,走起路來也會叮當直響。
發(fā)型方面,朋克們也是像個大公雞那樣豎起一個高高的發(fā)冠,標新立異而又非常獨特。
服裝自己做(DIY)
不知道DIY(Do-it-yourself)是否從朋克開始,但朋克們的服裝,相當一部分是自己設計或者是自己搭配,比如說“金屬搭配DIY”(D.I.Y. Hardware)部分,大量采用的金屬鏈子,展廳中的一件女裝,就系著金屬鏈子腰帶,不但是金屬,還帶著刺,非??鋸?。有一件女上裝,竟然全部由豎排的鏈子構成,旁邊即展示了一件有破爛瓷片拼成的上裝,想法的奇異,實在是令人難以想象。
DIY是本次展覽的重點,分為四個展廳來展示,除了“金屬搭配”(DIY Haredware),還有高端的D.I.Y. Bricolage, 涂鴉風格的D.I.Y. Graffiti and Agitprop,毀壞性的D.I.Y. Destroy。
展覽中還展出了,很多“主題”T恤,上面涂滿了文字和色彩,還有美國國旗或者I LOVE NY的圖案。至于用報紙拼裝而成的服裝,服裝上面繪滿了色彩和圖案之類,更是隨處可見。我們平時見到的商場大減價廣告,也可以在朋克的服裝上看到,真是令人眼界大開。
名師云集
朋克成了一股潮流,有了潮流就有弄潮兒。弄潮兒多了,就有了名家。今次展出的作品也是名家云集,包括前年和去年年度展覽的亞歷山大·麥昆、繆西亞·普拉達,以及許多大名牌的主力設計師。
下面是博物館提供的一份設計師名單,按照姓氏字母排列,后面括弧是供職或者合作品牌名稱:
Miguel Adrover,Thom Browne,Christopher Bailey (Burberry),Hussein Chalayan,F(xiàn)rancisco Costa (Calvin Klein),Christophe Decarnin (Balmain),Ann Demeulemeester,Dior,Domenico Dolce and Stefano Gabbana (Dolce and Gabbana),John Galliano,Nicolas Ghesquière (Balenciaga),Katharine Hamnett,Viktor Horsting and Rolf Snoeren (Viktor & Rolf),Christopher Kane,Rei Kawakubo (Comme des Gar?ons),Karl Lagerfeld (Chanel), Helmut Lang,Martin Margiela,Malcolm McLaren,Alexander McQueen,F(xiàn)ranco Moschino and Rossella Jardini (Moschino),Kate and Laura Mulleavy (Rodarte),Miuccia Prada,Gareth Pugh,Zandra Rhodes,Hedi Slimane (Saint Laurent),Stephen Sprouse,Jun Takahashi (Undercover),Joseph Thimister,Riccardo Tisci (Givenchy),Gianni Versace, Junya Watanabe,Yohji Yamamoto,and Vivienne Westwood。
熟悉服裝的朋友一眼便可以看出這份名單的分量。
藝術與服裝的對話
大都會博物館館長托馬斯·坎貝爾指出,朋克服裝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深受“達達”、后現(xiàn)代藝術思潮的影響。這個展覽,也是現(xiàn)代藝術和服裝的一次對話。紐約時報、紐約客雜志等主力媒體,早在4月份已經(jīng)推出長篇文章,介紹大都會博物館服裝研究所策展人安德魯·伯頓(Andrew Bolton)將朋克帶入博物館。紐約的小資們老資們早就知道消息,看看后面他們的行動是否雀躍。在預展開幕式上,安德魯·伯頓以一口英國口音介紹了展覽策劃的過程。巧合的是,大都會博物館館長坎貝爾也是操著一口濃重的英國口音。
紐約和倫敦,正是朋克們上演的“雙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