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已不言而喻,因此,目前不是探討要不要實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而是要探索如何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為此,我們根據(jù)時代特征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探索與新形勢相適應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全面、深入地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作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第二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第二課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與無形教育之間的、在時間與空間上更加開闊的、可以承載更為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內容的教育陣地和渠道。在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與理論課課堂教學相比,第二課堂有許多優(yōu)勢,而且這種優(yōu)勢特點能更好的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接受特征。實施第二課堂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基于第二課堂的優(yōu)勢及當代大學生接受心理的考慮。
(一)第二課堂有許多優(yōu)點
1、開放性。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強調對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定向作用,教學內容相對固定,教學方式方法相對單一,教學效果難以保證主渠道作用的發(fā)揮。同時,第一課堂教學也往往難以使學生獲得更加真切的體驗。第二課堂教育內容和形式的開放性,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2、靈活性。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般采用“一對多”的單向交流模式,缺乏靈活多變。而第二課堂則多以團隊活動形態(tài)存在,根據(jù)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較好地形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社會的多重互動,使不同角色、個性、需求的團隊成員通過互動產(chǎn)生心靈碰撞。同時,第二課堂活動突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學生自主性強,容易實現(xiàn)學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廣泛性。與理論傳授為主的課內教學不同,第二課堂活動可以不分校內校外,讓學生在廣泛的親身實踐過程中,鍛煉能力,體驗生活,領悟人生道理。利用第二課堂這一陣地,大學生廣泛地參與社會工作,臨時扮演各行各業(yè)的角色,在人際關系、工作環(huán)境、社會心理等方面得到訓練和適應,能更順利地完成從“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
(二)符合大學生的接受心理
不同的教育群體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大學生是思維最為活躍、接受新生事物最為迅速的高智能知識群體,其思想活動和行為方式呈現(xiàn)出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時代眼光來審視和分析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接受心理特點。
當代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較強的平等意識、自主意識,他們思想活躍,精神文化需求旺盛,情感豐富,興趣廣泛。因此,根據(jù)大學生的時代特征和接受心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向學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告訴學生“是什么”和“為什么”,更重要的是通過一些寓教于樂的活動,教會學生“如何做”,實現(xiàn)由知到行的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是“第二課堂”活動的主體。第一課堂上太多的理性知識的傳授,使得他們對課外生活的向往。大學生在即將步入社會之前也迫切希望參與社會活動,以此了解社會,升華自我?!暗诙n堂”活動能夠滿足他們的這種愿望,為他們提供實踐鍛煉的舞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效果。
二、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與途徑
(一)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
第二課堂活動內容豐富,如何取舍、選擇,這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揚長避短,才能見實效,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內容,豐富、發(fā)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按照時代要求不斷豐富自身的內容,“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時代特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贝龠M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機結合,避免大而空。
(二)形式上要不拘一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知識,它與一般性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有很大差異。為此,我們正好借用第二課堂這一載體,通過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活動,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寓教育于學生喜愛的活動之中,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不僅有利于學生組織活動能力的提高,智育的發(fā)展,而且可以滿足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精神活動的需要,陶冶性情,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方法上注重師生雙向情感交流
奎蘇姆賓博士說過:“教育的核心是心靈的教育。”白居易也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變教師單向的灌輸式教育為師生雙向情感交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要停留在理論認知與概念講述層面上,而要重視學生的內在需求,尊重學生的個人差異,提倡平等教育觀念,通過師生相互交流,雙向互動,在一種開放、坦誠的氛圍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意義的互動,彼此分享各自的觀念,將認識階段獲得的思想觀念,進入到情感階段,使學生找到自己內心思想觀念觀一致性,使思想政治觀念真正內化,從而確保將領會的思想政治觀念整合到學生的行動中去。
三、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
第二課堂教育能很好地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許多優(yōu)勢,然而,在實施第二課堂教育時也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
(一)在形式上容易散漫而失“神”
第二課堂具有開放性特點,這種開放性給第二課堂教育帶來無窮活力的同時,也給第二課堂教育的質量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為此,要注重“形散而神不散”,即第二課堂的形式可以散漫自由,但不能失“神”,要有精髓,有內核。在各種活動中,要有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引導。每次活動,都不能偏離教育的本旨,活動時要增強針對性,避免隨意性,避免娛樂功能有余,教育功能不足。
(二)在內容上容易做作而失“真”
為了實行高校的德育目標,當前每所高校都會不同程度地開展一些活動,但這其中容易出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活動僅是為了完成學校的某種任務,硬性規(guī)定學生參與,而很少顧及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習慣于灌輸那些照搬照抄的“大話”、因循守舊的“老話”、脫離實際的“空話”,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難以引起學生內化的實現(xiàn)。這樣,一方面學校在大張旗鼓地開展活動,而另一方面學生卻無法真正融入活動,結果可能是收效甚微,造成教育活動的“失真”現(xiàn)象。
因此,第二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考慮大學生的實際需要與接受心理,要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種鮮活的活動中,真正收到實效。
(三)在操作時容易過于娛樂而失“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否合理、形式是否有效以及教育者的主體素質等多種因素,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甚至支配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選擇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性的教育活動,是一個社會系統(tǒng)工程,它的教育對象是以群體和個體形式出現(xiàn)的人,人們的思想問題涉及社會的各方面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學會多種本領,著力提高自己在組織管理、分析研究、策劃設計等方面的能力。這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響,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響相統(tǒng)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起主導作用,即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發(fā)動者和領導者,通過灌輸理論知識、啟發(fā)覺悟、言傳身教等多種方式影響受教育者。可以說,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是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積極性的關鍵。而教育者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依賴于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和被教育者對教育者的情感認同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質,使每次活動都要有的放矢。提高活動的質量,避免活動的低俗化。
參考文獻:
[1]周濟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主管學生思政工作領導干部培訓班上強調:全面深入創(chuàng)造性地推進大學生思政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