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生
【摘 要】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語文水平和素質(zhì)的重要尺度,然而在新課改實施多年的今天,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
【關(guān)鍵詞】初中文言文;現(xiàn)狀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部分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文言課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作為傳承中國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徑,文言文教學應(yīng)該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它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新課改后,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回歸語言、回歸文化,重視傳統(tǒng)、重視合作探究的理念成為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指南針。初中文言文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xiàn)了令人可喜的局面。但是,由于年代的久遠,語言本身的發(fā)展變化及語言環(huán)境的不同,文言文閱讀對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上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遵循“字字落實,句句串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偏重字詞句的詳細講解和死記硬背,偏重于對文章進行先入為主的分析,忽視對文章整體的研究和品味,忽視學生的自身體驗與欣賞過程。文言文教學又進入新的誤區(qū)!
一、文言文教學的困境
當前,文言文教學遭遇的困境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首先在教學內(nèi)容上,文言與現(xiàn)代語言之間差別較大,增加了學生認知理解的難度,學生由于陌生、模糊、畏懼、依賴而產(chǎn)生排斥、疏離、拒絕的心理距離;加上文言文在課文中所占比例較小,通常是2/7(即一冊材7個單元只有2個單元是文言文),文言文分量不大,學習間隔長,平常又不常使用,容易遺忘。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強調(diào)“字、詞、句、段、篇”。教師認為,只需講清文中的字、詞、句、篇,語、修、常,文章的藝術(shù)和人文因素,審美和鑒賞講與不講,無關(guān)緊要。這樣,老師備課簡單,講課時逐詞逐句的翻譯,把翻譯放在第一位,翻譯完課就上完了。
其次是在教學方法上,長期以來,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流行著一種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講文言文時,生怕學生聽不懂,總是逐字逐句翻譯,教師往往占據(jù)主體,一講到底;學生則很少有機會自己讀課文,做練習,他們只需一支筆、一雙眼睛、兩只耳朵。許多教師重新把文言文當作“古代漢語”的學習資料,拿著教輔資料,整堂課不厭其煩地講解文言文作品中的語法知識,做大量訓練題;學生照現(xiàn)成的翻譯抄翻譯,照著現(xiàn)成的答案做題目,背答案。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被忽視了,學生成為了被動的接受者,學生的內(nèi)因沒有調(diào)動起來,課堂里死氣沉沉,學習效果不甚理想。而長期缺讀少練的結(jié)果,勢必影響學生文言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使得師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厭煩、畏懼、排斥心理。
有些激進的教師高舉語文改革大旗,在課堂上大膽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他們多主張采用“談話法”,搞“啟發(fā)式”,鼓勵學生自學、質(zhì)疑、同堂討論,尤喜在教師的主持下,實現(xiàn)師生互動。但另一種弊端又產(chǎn)生了:沒完沒了地“提問”,沒完沒了地“談話”,長串的“提問”和無休止的“談話”貫穿課堂始終,同樣占用了課堂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此時的談話和提問已經(jīng)蛻變?yōu)榱硪环N刻板的教學程式。在熱鬧過后,學生仍然沒能學到多少實質(zhì)性的東西。
再者在教學手段上,除了黑板還是黑板。很多時候懶得花時間掌握現(xiàn)代教學手段,就靠一張嘴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黑板上面寫滿生字注音、教學手段單一枯燥,使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二、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學的困境
1.以誦讀為突破口,所謂誦讀,包括朗讀和背誦
多讀、熟讀,是提高閱讀古文能力的一種傳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chǔ)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宋代大文豪蘇軾深有體會地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睂W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真到了這種境界,文意將會自見。出于這樣的目的,可從以下四步著手:第一步,聽讀課文,認準字音。第二步,合讀課文,明確節(jié)奏。第三步,分讀課文,領(lǐng)會文意。第四步,齊讀課文,總理全篇。通過這樣的反復誦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言語感,學生對全文內(nèi)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分析、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2.靈活采用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教無定法,能活則靈。一般常用的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如果能夠靈活應(yīng)用,相互協(xié)調(diào),就一定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串講法,客觀地說,教學文言文是離不開串講法的,但是,串講法決非自始至終千篇一律的解詞譯句,而應(yīng)該根據(jù)課文不同而有主次之分,難易之分,輕重之分,詳略之分,把力度放在要點、重點和難點上面,力避平均用力。
又如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應(yīng)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怎樣才能學好文言文”的問題。所以,教師應(yīng)該多從這個角度去設(shè)計疑難問題, 并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如多媒體教學,巧用多媒體,不失為文言文教學的一種補充手段。文言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重實用”而“輕形式”,多媒體教學課件不能光靠美妙的音像來吸引學生,更重要的是把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用多媒體課件來彌補和豐富。
4.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guān)于方法的知識。”針對初中學生學習興趣不能持久的實際,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維持其學習興趣不失為一良策。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養(yǎng)成了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yīng)“授人以魚”,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
(1)學會讀注解。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學生養(yǎng)成認真閱讀注解的習慣,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課后淺易而詳盡的注解,就能自己解決生字、難詞,初步達到“了解內(nèi)容”的要求,為順暢朗讀鋪平道路。養(yǎng)成讀注的習慣,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勤查工具書,尤其是學會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懂原文。學生在預(yù)習新課時除了看課文的注釋外,遇到疑難問題,還應(yīng)自己查閱工具書,這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此外,對于特別難理解的字、詞或義項過多的詞,教師可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討論、鑒別、分析、比較。這樣,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并積累學習方法。
(3)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弄清句義和文義,解讀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學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實踐證明,以意率文,以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帶動詞句的理解,是初中文言文教學切實可行的方法。
總之,我們應(yīng)理性地正視我們身陷的“困境”,勇于探索,反復實踐,不斷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shè)計,就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邁出我們最堅實的步伐。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一定能徹底擺脫文言文教學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