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十六篇有關評價音樂理論家汪毓和的文章進行了分類介紹,共分為四類,即其人、其著作、其八十華誕研討會以及其他類型文章,最后又對這些文章做了簡單的總結。本文旨在將不同人對汪毓和先生不同的評價呈現在讀者面前,進而引導讀者全面而綜合的認識音樂理論家汪毓和。
關鍵詞:汪毓和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 重寫音樂史
汪毓和是著名的音樂學家、教育家,在中國音樂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許多高等教育學校音樂專業(yè)所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教材就是汪毓和編著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汪毓和在音樂方面的貢獻,也有不少人關注他所編著的音樂類書籍。據筆者統(tǒng)計,迄今為止,相關文章已有十六篇,下面將對這些文章做簡單的梳理。
一、對汪毓和其人的介紹
如果想全面的了解汪毓和的生平,那么《人民音樂》上刊登的一篇《音樂學家、教育家汪毓和簡歷》無疑是最滿意的一篇。文章先是指出他的籍貫、職稱,之后介紹了他的學習、任職情況,并列出了他所發(fā)表的文章和出版的專著。文章簡潔明了的記敘了汪毓和從1929年出生到2009年八十歲所從事的主要活動,客觀公正的記敘,讓讀者對汪毓和八十年來所做的音樂活動有了最基本的認識,同時也對他在音樂史學方面的貢獻有了清晰的了解。此外,徐士家的《耕耘不止 堅韌不拔——音樂史學家汪毓和》①對汪毓和從出生到1994年的經歷做了詳細地描述,這是一篇人物傳記,所以作者力求全面而精細的講述汪毓和的前半生,比起《人民音樂》編輯部所著更具體詳明,讓讀者了解到了汪毓和生活中的很多細節(jié)。只是由于寫作時間比較早,讀者想要了解汪毓和在1994年以后的音樂活動還需參照《人民音樂》所著。程興旺的《筆耕春秋繪錦繡 腳踏實地寫人生—汪毓和音樂學術研究及教學成果之探緣》也是從整體上對汪毓和進行了描述,文章包括三部分:“峰回路轉的音樂人生”,“鍥而不舍的學術矢志”,“謙和、真誠的治學風格”。包括了人生經歷、教育、學術研究等幾個方面,文中加入大量照片,圖文并茂的講述,更有利于吸引讀者眼球,文章在結尾時還引用了上述徐士家的文章。
戴嘉枋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記音樂史學家汪毓和》一文,可以說是傾注了較濃烈的個人情感寫成的。全文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賦予了小標題,即“獎掖后進 不遺余力”、“篳路藍縷 建樹豐碩”、“思變文改 與時俱進”。第一部分作者從個人角度講述汪毓和對他的關照以及對其他學生的呵護,把汪教授為人師表、盡心盡力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二部分則詳細敘述了汪毓和從事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教學的前后經過,并將其已有的成就一一列出,讓讀者對汪毓和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第三部分從汪毓和編寫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綱》四次修訂過程作了詳實的描述,從中能感覺到汪先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任勞任怨的生活作風。全文也插入了大量的照片,從而讓讀者見到了“廬山真面目”,加上文字的真情流露,汪毓和教授就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眼前,從而達到作者與讀者對汪毓和敬仰的共鳴。
二、對汪毓和著作的介紹
評價汪毓和所著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相關文章有六篇,分別是:國華的《有聲的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汪毓和及其近現代音樂史簡評》、黃旭東的《應還近現代音樂史以本來面目 要給前輩音樂家以科學評價—評汪毓和先生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黃旭東的《應還近現代音樂史以本來面目 要給前輩音樂家以科學評價—評汪毓和先生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下)》、高洪波的《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四個版本的比較分析——“重寫音樂史”相關問題的綜述》、張斯絮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汪毓和編著)<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編著)》、留生的《四易其稿 壯心不已—從汪毓和先生<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三次修訂版)說開去》。此六篇文章都是對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分析,然而版本不同,各自的立足點亦不同,現分述如下。
上述幾篇文章中發(fā)表最早的應屬黃旭東的兩篇,由于當時汪毓和編著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只進行了兩次修訂,因此文中只涉及了的前兩次修訂版本(1984、1994年修訂版),作者就這兩次修訂后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兩篇文章共分了四個部分,即上篇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靈魂是實事求是”、“應該入史而被忽略的人與事(曲)”和下篇“應予肯定或無可厚非而被曲解或被貶抑的人與事(曲)”、“全書篇幅比例失調與框架體例不統(tǒng)一”。文中補充了大量汪毓和書中對一些人物或某些方面的疏忽,這些人有:蔡元培、蕭友梅、楊仲子、吳夢非、劉質平、豐子愷、李華萱、程懋筠、柯政和、楊蔭瀏、蕭淑嫻、黃源洛、鄭志聲、衛(wèi)仲樂、査阜西等中國音樂家,以及查哈洛夫等外籍在華音樂家,文章還對蕭友梅、劉天華、王光祈、黃自等人的音樂思想進行了辯證討論。黃旭東直言不諱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勇于指出紕漏,沒有阿諛奉承的話語,讓讀者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也讓讀者對不熟悉或被忽視的音樂家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引用了之前所提及的徐士家的文章。
按照時間順序,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高洪波的文章,此文先是介紹了汪毓和所著《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四個版本(1964年內部版、1984年首發(fā)版、1994年修訂版、2002年第二次修訂版)修訂的過程,又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對四個版本做了詳細的比較。從比較中可看出汪毓和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每個版本都與時俱進力求寫作盡可能全面的中國音樂史。之后作者就“重寫音樂史”所引起的爭論進行了論述,指出了各個學者所持有的立場和觀點,并客觀的為汪毓和的著作做了辯護,還將這次學術之爭中雙方辯論的過程做了描述,文中參考了黃旭東和徐士家的文章。國華的那篇文章可以說將論述對象縮小到了汪毓和著作的其中一個版本,即《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近、現代部分),這一著作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將這個版本與其他版本的不同之處做了總結,指出了三個特點,即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時間劃分明確、書的框架和內容不斷改進、收錄港澳臺地區(qū)的音樂填補教學的空缺。整篇文章短小精湛,在開始部分也像其他人一樣對汪毓和所著的書目進行介紹,后又把焦點主要放在了一本書中。從篇名來看文中所強調的就在于“有聲的”音樂史,即強調音響資料的重要性。
留生的文章,著重分析了汪毓和所著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三次修訂版,全文提出了六點看法,即隨想一:“主體介入”和“主觀審視”;隨想二:從汪著想到夏滟洲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隨想三:“重寫音樂史”二三事;隨想四:2009版和2002版的比較;幾點建議;個別疏漏。通觀全文,作者的重點不只是汪著,關鍵在于題目中的“說開去”,本文最重要的在于站在客觀的史學觀角度評價不同著作及不同人物。文中指出了很多音樂界人士對“重寫音樂史”觀念和辯論的誤區(qū),此乃學術界值得思考的問題。當然,文中也指出了一些汪著中的細節(jié)錯誤,因此文章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從宏觀到微觀都做了自己的分析,從思想到內容都做了公正的闡述。此外,文中參考了居其宏《汪毓和與<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一文(此文后面會介紹)和上文提及高洪波的文章。張斯絮的文章是將汪毓和與劉再生的兩本書進行比較,所提汪著也是第三次修訂版。文章將兩者的著作從內容、結構、寫作風格方面進行了仔細的比較,其中也有汪著的第二次修訂和第三次修訂之間的比較,之后就產生不同的原因從寫作初衷和受眾群兩方面進行了分析。文中還提出了作者對章節(jié)結構編排的一些建議,最后也提到了“重寫音樂史”,但作者只是提及而已,“重寫”的真正含義以及具體的學術界展開的辯論并沒有多言。整篇文章是從微觀上對兩本書進行了解讀,提及了汪毓和與劉再生學術的分歧也只是通過兩人的言語揣測而已,并沒有深究。
三、對汪毓和80華誕研討會的介紹
對汪毓和其人其著作的研究不僅僅限于上述文章,還有一些文章是與慶賀汪毓和80歲華誕所開的研討會內容相關的。如“慶賀汪毓和教授80華誕暨中國近現代當代音樂史學科建設研討會”、郭樹群的《汪毓和先生學術人生的“赤誠”、“精誠”與“熱誠”——在汪毓和先生學術成就研討會上的發(fā)言》、祁斌斌的《博學精研 樂育桃李——“慶賀汪毓和教授80華誕暨中國近現代當代音樂史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居其宏的演講題目為《汪毓和與<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一篇為通知類文章,介紹了研討會的基本信息。郭樹群的發(fā)言稿高度贊揚了汪毓和先生對音樂教育和學科發(fā)展所作的貢獻,以及自我批判精神的可貴。居其宏不僅僅是對汪毓和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方面所做的貢獻進行了贊揚,更多的是由汪毓和在音樂上的帶頭作用以及其所著《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教材所引發(fā)的思考。演講指出了以汪毓和為代表的共和國第一代從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和教學的學術群體,以及在此影響下的第二代、第三代學者在工作中所處環(huán)境之優(yōu)劣勢。此外,還對汪毓和所著《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綱》以及各種修訂版本在全國高等院校普及使用的原因進行了思考,當然文章對汪毓和本人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所的貢獻也作出了中肯的評價。整篇文章以汪毓和為引導,以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學的發(fā)展傳承為主要論述內容,從而引發(fā)讀者的思考。祁斌斌的文章即是對這次研討會全面的介紹和總結,先是介紹汪毓和的成就及著作,后又分為四個部分對研討會進行詳細敘述,將每個人的發(fā)言都做了歸納和提煉,可以說形象的展現了這次研討會的過程。當然也提及了郭樹群和居其宏的演講(即上文所述)。
四、其他類型文章
另外還有一篇通知也提及了汪毓和的名字即江音的《中央音樂學院汪毓和同志來我校講學》,通知簡短,只敘述了汪毓和到該校講學的題目即《繼承發(fā)揚聶耳、冼星海革命音樂傳統(tǒng)》,然而并未詳細描述具體內容,在此將無從分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居其宏的《史觀檢視、范疇拓展與學科擴張——陳聆群、汪毓和兩篇文章讀后談“重寫音樂史”》。此篇文章不同于任何一篇,文章的重點在于從宏觀上指出汪毓和著作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并重新解讀了“重寫音樂史”。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摘要中所說“本文剖析了汪毓和文章中若干學理錯誤和邏輯矛盾,指出“小白本”的根本癥結正在其歷史觀中庸俗社會學及機械唯物論的影響,從而更顯出史觀檢視的極端重要。本文認為陳聆群提出的重寫“突破口”實際上是一種學科擴張構想,無論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不可行,因此建議“重寫”在范疇上向古代音樂史、當代音樂史及西方音樂史研究領域拓展。”此文在汪毓和著作中的錯誤和“重寫音樂史”兩方面都有新的視野,之前“重寫”都處于百家爭鳴、沒有定論的階段,而此文無疑是一針見血的點中“重寫”的要害部位。筆者認為解決了“重寫”討論中治標不治本的問題,之前的爭論只是集中在個例或局部,而此文為讀者提供了寬闊的視野,即向外拓展到不同學科,而向內又本著“史觀檢視”的原則,真正從宏觀上俯視“重寫”這一概念。
五、結語
綜觀十幾篇文章的作者,筆者注意到:高洪波、徐士家、戴嘉枋、黃旭東、國華、郭樹群都是汪毓和的學生,在評價汪毓和及其著作時大多注入了主觀感情,更多的是贊揚和敬仰,只有黃旭東指出了汪著的不足。相比之下,居其宏的兩篇文章則更加客觀,在肯定汪先生成就的同時,犀利地指出他的根本癥結所在,此乃站在學術的角度更公正。關于“重寫音樂史”的問題,有幾人都提及到,如程興旺、張斯絮、祁斌斌、高洪波、居其宏,而筆者認為做出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闡釋的要數居其宏先生。其他人都只是從點出發(fā),較少涉及面,而居先生則是從立體出發(fā),三維式的看待“重寫”這一概念。的確,20世紀90年代以來,“重寫音樂史”一直是音樂界爭論不休的問題,究竟為何重寫,怎樣重寫,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有的人可以客觀的看待,有的人則偏激的進行人身攻擊。其實重寫的目的無非是更準確、真實、全面的描述歷史,究竟怎樣重寫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不是單獨的個體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集體的力量,在不斷討論、查實后才可下筆??傊M量減少主觀情感,做到客觀真實的記述每一個音樂人事物。
上述文章中,程興旺、黃旭東、高洪波參考引用了徐士家的文章,留生參考居其宏、高洪波的文章,高洪波參考黃旭東的文章,這些都說明了學術中的交流與借鑒??偨Y上述文章,論述汪毓和無非有四種目的:一是展示汪毓和對音樂的貢獻,二是指出汪著的紕漏和錯誤,三是探討重寫音樂史與汪毓和的關系,四是用汪毓和的治學精神,激勵后輩學子。無論哪個目的,筆者希望音樂界對汪毓和其人其著作有客觀的認識,切忌盲目追捧或全盤否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學正是在像汪毓和這樣精益求精的無數學者帶領下茁壯成長起來的,它需要一代一代的音樂研究者傳承下去,秉承前輩的治學精神,勇于打破舊觀念,用新的視覺和思維去研究以往存疑的事物。
參考文獻:
[1]作者信息不詳.音樂學家、教育家汪毓和簡歷[J].人民音樂,2010,(01).
[2]徐士家.耕耘不止 堅韌不拔—音樂史學家汪毓和[A].向延生主編.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C].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
[3]程興旺.筆耕春秋繪錦繡 腳踏實地寫人生—汪毓和音樂學術研究及教學成果之探緣[J].音樂生活,2007,(07).
[4]戴嘉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記音樂史學家汪毓和[J].人民音樂,2010,(01).
[5]國華.有聲的中國近現代中國音樂歷史—汪毓和及其近現代音樂史簡評[J].人民音樂,2006,(04).
[6]黃旭東.應還近現代音樂史以本來面目 要給前輩音樂家以科學評價—評汪毓和先生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J].音樂學習與研究,1998,(03).
[7]黃旭東. 應還近現代音樂史以本來面目 要給前輩音樂家以科學評價—評汪毓和先生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下)[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999,(01).
[8]高洪波.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四個版本的比較分析—“重寫音樂史”相關問題的綜述[J].藝術研究,2003,(04).
[9]張斯絮.《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汪毓和編著)《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編著)[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2,(01).
[10]留生.四易其稿 壯心不已—從汪毓和先生《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三次修訂版)說開去[J].音樂研究,2010,(05).
[11]居其宏.汪毓和與中國近現代音樂史[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04).
[12]慶賀汪毓和教授80華誕暨中國近現代當代音樂史學科建設研討會[J].音樂研究,2009,(03).
[13]郭樹群.汪毓和先生學術人生的“赤誠”、“精誠”與“熱誠”—在汪毓和先生學術成就研討會上的發(fā)言[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04).
[14]祁斌斌.博學精研 樂育桃李—“慶賀汪毓和教授80華誕暨中國近現代當代音樂史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04).
[15] 江音.中央音樂學院汪毓和同志來我校講學[J].江漢大學學報,1983,(02).
[16]居其宏.史觀檢視、范疇拓展與學科擴張—陳聆群、汪毓和兩篇文章讀后談“重寫音樂史”[J].中國音樂學,2003,(04).
作者簡介 :
李敬(1987.12- ),女,山東省沂源縣人,南京藝術學院2012級音樂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音樂史。
注釋:
①徐士家:《耕耘不止 堅韌不拔—音樂史學家汪毓和》,向延生主編:《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第176-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