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紅
【摘要】在我接觸的孩子中,有這樣對于死亡的恐懼感的學生,處于青春期的男女學生,對于死亡的這個話題比較敏感,國內(nèi)的思想品德課已經(jīng)把死亡教育正式列入進來,作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處理孩子出現(xiàn)的消極情緒,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死亡 ;情感教育;心理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12 【文獻標識碼】A
一、案例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女孩,13歲,聰明活潑,一直正常成長著,可是前些時候祖母去世了,從此孩子總是郁郁寡歡,提不起精神,總是問家長關于死亡的問題,學習成績也下降。老師注意到孩子情緒上的變化,主動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了具體情況。但是面對死亡教育,教師通過QQ和郵箱向我咨詢,應該怎么做?
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一個問題比較值得注意:不少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把孩子都托給祖父母照看。因為許多老人自身對死亡就有種恐懼感,他有可能自覺不自覺地常對孩子講起這種事情。
這個孩子一直生活在祖父母身邊,祖父母是他生活的第一養(yǎng)育人,那么老人的死對孩子的打擊就比較大,孩子日常的生活和行為都可能發(fā)生極大變化,有幾種典型的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如身體常常不適,喜歡獨處,沉默寡言,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情緒無常,百無聊賴等等。家長和教師要有很大的耐心對此類孩子進行關注。
一、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小測試,旨在觀察她對死亡有什么樣的認識
測試題為:
1.小兔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可是兔媽媽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了,你覺得,什么是死亡呢?
A.睡著了,過一階段就會醒來
B.永遠都不會醒來了
(孩子選B)
2.你覺得兔媽媽死了后,會去哪里?
A.被埋在土里了
B.消失了
(孩子選A)
3.你覺得兔媽媽死后,小兔會:
A.非常傷心,而且會一直傷心下去
B.非常傷心,但是以后會漸漸好起來
(孩子選A)
4.你覺得兔媽媽和兔爸爸會在什么情況下死去?
A.只有老了的時候才死去
B.很多情況下都可能死去
(孩子選B)
從這個測試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孩子雖然只有13歲,對死亡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她表現(xiàn)出對死亡的過分恐懼,與了解死亡這個事情時的情緒狀態(tài)是有很大關系的。這說明,在生活中,她接觸過死亡這樣的事情。一般來講,小孩子接觸了死亡這樣的事情,都會感到害怕。
春草茵茵,夏花絢爛,到了秋冬一一凋謝,所有的生命都有生長、茂盛及死亡的過程。但“死亡”話題,從來都是千古難題。與孩子聊死亡,更是難上加難。加上中國文化忌談死亡,令兒童容易曲解生死概念。
國內(nèi)小學四年級已經(jīng)把人的壽命、人的死亡寫進了思想品德課本,孩子自然而然會對死亡有一定的思考和反應,他們會提出一些問題,這時,教師和家長應該如何回答呢?需要注意什么方法和技巧呢?
二、專家給出的死亡教育
北京協(xié)和啟迪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楊霞教授指出,在回答孩子關于死亡的問題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記多給孩子一份愛,用愛彌補他心中所失去的,用愛消除他心中所恐懼的。
問:家長何時應開始逐漸向孩子進行生死觀教育,具體應解釋到什么程度?
答:一般孩子在5-7歲時開始問家長關于死亡的問題,如果家里有親屬去世,則會問得更早。那我們的教育可以從孩子問問題的時候開始進行,大約6歲左右時合適。教育可以配合季節(jié)的變換、植物的衰榮變化和親人的去世,在這些場景下配合教育,點到為止。
問:回答孩子提出的“死亡問題”時,家長應如何注意說話技巧和方法?
答:譬如在回答孩子“什么是死亡?人死了去哪里?”時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如樹葉黃了會落地,變成肥料滋養(yǎng)樹根,大樹再長出新的樹葉,樹葉只是生命的形式,就像每個人,但是生命通過基因(或生命因子)代代相傳,是通過不同的形式在循環(huán)的,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生命形式。人的生命很短暫,但是很珍貴、很神奇。人要為父母負責,也要為子女負責,因為那都是我們的生命,乃至所有的人類都帶有同樣的生命,小溪匯入大海,會可怕嗎?家長要幫助孩子穩(wěn)定情緒,傾聽孩子的各種表達,允許他們哭泣,不要批評他們暫時出現(xiàn)的幼稚行為。
問:對于孩子的“常規(guī)”問題:“爸爸媽媽,你們會死嗎?”“我會不會死?”“我不想死”等,應怎樣回答?
答:家長要正確回答孩子:“父母是會死的,像先落地的樹葉,留在樹上的樹葉要進行光合作用,吸取陽光滋養(yǎng)樹干,落地的樹葉變成肥料滋養(yǎng)樹根,這是生命的責任。”那些不作貢獻、不學習、不把自己潛力發(fā)揮出來的人,就浪費了自己的生命。而對社會貢獻越大越多的人,生命的利用率最高,最有價值。所以就有生命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
問:面對親屬的死亡,孩子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大人應怎么對他們說呢?
答:不少人會說“奶奶不過是睡覺了而已”。但是,像這樣哄騙他們是沒有用的,這樣不僅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而且會滋生他們對睡覺的害怕。所以,應該向小孩解釋為什么大家都那么悲傷:“爸爸媽媽很難過是因為……”并告訴他什么是死亡:“人的身體停止了運轉(zhuǎn),而且再也不會運轉(zhuǎn)了?!焙⒆涌赡軐@樣的解釋感到失望,但這有助于他們正確認識這一至關重要的生命事件。
三、具體做法
1.要多給孩子一些保護,比如多接近他們,多撫摸他們,最好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待著,讓孩子有安全感。
2.盡量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做他們特別喜歡做的事情,使他們沒時間去琢磨死亡的恐怖。
3.在孩子面對死亡沖擊時,兒童書是讓孩子認識死亡的橋梁,父母可以大聲朗讀一些有關死亡但沒有恐懼感的童話故事。
4.對于敏感兒童可能產(chǎn)生的死亡恐懼,成人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面對死亡問題時表現(xiàn)出的對生命現(xiàn)象的好奇、驚訝、焦慮和恐懼,使他們能在情緒上得以暫時緩解。情緒的認同感常常是交流的第一步。直面問題,態(tài)度真誠,這需要父母自己先拋開對死亡問題含糊其辭不敢直面的膽怯心理。
參考文獻
[1]陳綺瑩.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探討[J].心理健康教育,2011.
[2]鞠振榮.新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編輯:劉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