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
新課程對初中語文閱讀這樣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钡珜嶋H的語文閱讀教學卻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和困惑,具體表現(xiàn)為:
學生遇到語文閱讀題,有畏懼情緒,感到束手無策,不會閱讀;平時讀得少,語感差,讀速慢,讀后無印象;答題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有話不會說,言不達意;閱讀失分多,享受不到閱讀的快樂,容易喪失閱讀興趣。而教師沒有運用恰當?shù)拈喿x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流于形式;片面追求唯分數(shù)至上,語文的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對教材的精剖細析上,停留在對文本結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的“肢解”。教師在閱讀訓練中針對考綱考點,考什么就講什么,肢解語段,導致無明顯訓練效果;忽略了文本對閱讀教學的示范作用,失去閱讀教學的最佳時機———課堂;閱讀教學缺乏計劃性,毫無體系;教師自身閱讀量小,或者根本不讀,整體感悟能力不高。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對學生深入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方法指導,引導他們在閱讀時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閱讀興趣,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
1. 要傳授給學生語文閱讀方法。教師對文本的處理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把課文講懂、講透上,而要善于從文本中抽象出具體的閱讀方法,教給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2. 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引導學生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所表現(xiàn)的性格特征,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某種思想或情感;或引導學生結合作者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把握文本更深的內(nèi)涵;或引導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種基本閱讀方法,教給學生圈點、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寫讀書筆記等方法,并加以訓練;或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題型和答題技巧,形成歸納知識點的能力。
3. 要提倡個性化的閱讀。教師可以把每一篇課文當成閱讀練習,設計恰當?shù)膯栴},或者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在疑惑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閱讀學習,老師則適當點撥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欣賞、體驗、實踐的能力。
4. 要引導學生獨立閱讀、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內(nèi)容、情感,多激勵、多賞識、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只有這樣,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自我,充實自我,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