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熱爾維斯
心理學(xué)家西德尼·喬拉德曾在一家咖啡館進(jìn)行過有趣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在一小時交談期間,波多黎各人發(fā)生身體接觸180次,法國人110次,英國人則一次也沒有。遺憾的是,他沒有對俄羅斯人做過統(tǒng)計。但我們可以相信,俄羅斯人交談時身體接觸的次數(shù),即使沒有波多黎各人多,也絕不比法國人少。
俄羅斯人交談時保持的距離比南美人遠(yuǎn),但比英語國家的人近。在與英語國家的人交談時,俄羅斯人常感覺自尊被傷,認(rèn)為對方對自己避之不及;相應(yīng)地,英語國家人也感覺不爽,認(rèn)為俄羅斯人不斷向自己靠近,太過強(qiáng)勢,甚至有些咄咄逼人。正是由于社交距離上存在的文化差異,產(chǎn)生了不少的誤會。譬如,一個美國人在大街上向一位俄羅斯女性問路,俄羅斯婦女與他保持的距離足以讓這個美國人想入非非,認(rèn)為她有和他進(jìn)一步發(fā)展關(guān)系的意向。倘若這個美國人對此深信不疑,結(jié)果可想而知,說不定這位俄羅斯女性會勃然大怒,因為人家壓根兒沒有一點要和他深交的意思。
兩人并排行走時,俄羅斯人之間的距離也比英語國家人近得多,這一點在排隊時也有所體現(xiàn)。英語國家人排隊時前后距離較大,各自擁有較為獨立的“領(lǐng)地”。俄羅斯人則截然不同,幾乎是前胸貼后背般地緊挨在一起,沒有絲毫的窘迫感。俄羅斯人對擁擠有著自己的理解,俄語中“寧受擠,勿受氣”的諺語可以說明這一點。俄羅斯人排隊緊挨的目的可能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外人插隊加塞兒。其實,他們沒有想到,更大的距離反而更能阻止插隊加塞兒的行為,因為眾目睽睽之下,一舉一動都被大家看在眼里。
英國人在交談時很少有人手舞足蹈,但如果捆住意大利人的雙手,他們便會垂頭喪氣地一言不發(fā),因為手勢是意大利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人可以說介于兩者之間。俄羅斯人大部分的手勢與英語國家沒有太大區(qū)別,但含意大相徑庭。俄羅斯人向歡迎人群表示感謝時,往往高舉雙臂,兩手在頭上方相握向人群前后搖動。在英語國家,這一動作是優(yōu)勝者高興的表示,來源于拳擊比賽中裁判高舉起優(yōu)勝者的手,現(xiàn)已成為獲勝者的習(xí)慣手勢。據(jù)說赫魯曉夫當(dāng)年訪美時,曾向前來歡迎的美國人做出這一動作,結(jié)果激怒了美國人,他們以為俄國人在向他們示威。
有一些含意相同的手勢只在細(xì)節(jié)上有所差別,比如打車,俄羅斯人通常是手掌朝向來車方向,手臂與地面平行。但是英美國家的人則是面對開過來的車輛,右手握拳,拇指翹起左右晃動。不過,隨著美國大片的引進(jìn),俄羅斯人也開始引用英美人的打車手勢。
俄羅斯男人久別重逢時常愛擁抱和親吻左右面頰。神職人員通常會親吻三下。最具時代特色的“同志式的吻”也是三下,創(chuàng)下該吻之最的是勃列日涅夫。俄羅斯人同性之間是可以牽手同行的,這在英語國家也是一大忌,會讓人覺得有同性戀之嫌。俄羅斯青年男女兩手緊緊挽在一起的話,可以確定兩人已墜入愛河。但英美國家異性之間的牽手則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只不過是一個中性符號而已。由于這個文化差異,導(dǎo)致俄羅斯人認(rèn)為英語國家的人太放蕩,對男女關(guān)系太隨便;而英語國家的人則認(rèn)為俄羅斯人個個都是同性戀。
對于如何通過擁擠的人群,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特別的方法。俄羅斯人不喜歡陌生人用手碰自己,因此當(dāng)他們從人群中穿過時,通常會傾斜著身體,用肩膀開道,直著身子沖過去。而英語國家的人在通過人群時,愛用雙手觸碰別人的身、手、肘或肩部,以便分開一條路來。他們認(rèn)為俄羅斯人不用手分路,而是用身體軀干擠過人群的做法不僅粗野無禮,而且極具攻擊性,令人難以接受。而英語國家的人愛用手分路的動作,則被俄羅斯人視為極度沒有教養(yǎng)。
總的來說,英語國家的人認(rèn)為俄羅斯人與外人打交道時不拘小節(jié),有些粗魯無禮,剛一見面就自來熟,似乎一見如故。而俄羅斯人則覺得,英語國家人即使對待親朋好友也顯得很疏遠(yuǎn),像對外人一樣,缺乏應(yīng)有的熱情和必要的坦誠。其實,雙方的觀念都有偏頗之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文化差異。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掌握必要的肢體語言知識,比如交談過程中如何保持適當(dāng)?shù)慕浑H距離,是否可以觸摸對方的肢體等,有助于跨文化交際的順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