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
摘 要: 在各類輔導書都在盡心竭力總結學習方法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理性地剖析了語文的閱讀寫作方法,甚至用高考的名義框住了學生的答題方法。這無可厚非,但在語文課堂上仍充斥枯燥的條理分析和技巧訓練,語文的人文性得不到體現(xiàn)。本文在批判這一現(xiàn)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感性地閱讀,理性地思考。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感性 理性 人文性
教師認真?zhèn)湔n、精美的板書素來會打動聽眾,但也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老師大多會要求學生進行段落劃分并提煉文章梗概,課堂的問題設計多來自課標要求,老師會對自認為的難點進行剖析解釋,熱衷于總結文章主旨。通過以上問題,我們很容易看出,老師把有血有肉的文章剝離到只剩下骨架,但這種文章結構是多處適用的千篇一律,以致一堂課到結束,學生仍沒有深入品味文章的精髓,這樣的課堂設計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教師應該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與感悟。一位老師教學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把近半節(jié)課的時間都安排給了學生閱讀,獨立的朗讀、全班的朗誦、一人朗誦、全班默讀,這樣,在學生誦讀了文章數(shù)遍之后,老師請學生就一段、一部分或整篇談談自己的感受,或者帶領全班進行品讀,可從字詞欣賞、感情表達或詩意寫作等不同角度談談自己欣賞所選片段的原因。全班學生在這種沒有約束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全都參與到了課堂中,他們對同一段內容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闡述方式進行了頗為豐富的賞析,學生講出了太多我們沒有顧及的層面。這樣的參與度和對課本的多維度分析讓在座的聽課教師驚訝動容。我們意識到,老師對學生的表述并不作對錯的評價或者進行修改或擴充,學生表述得更自由大膽,也激起了其他學生補充的熱情。一堂課就在熱烈的氛圍中到了尾聲,學生似乎把這篇文章研究透徹了,挖掘的深度超出了老師的預期、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學生閱讀是自己的事情,老師不可替代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自己思想解碼文字和作者思想,他們會得出屬于他們這一年齡段的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將其中的感悟保存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這樣的學習過程是老師孜孜研究教材和輔導書后強力灌輸給學生相關概念所無法企及的。
老師在引導學生剖析文章時,會挑出老師認為的或教材要求的重點甚至由課本引申出的考試要點進行詳細講解,但這往往忽略了學習語文的最初目的:品析美文、觸及靈魂。
在課堂伊始,教師喜歡分析文章結構以此指導寫作,然后圍繞文本中心要求學生挑出段落佐證作者思想,最后由學生總結文章中心,一堂課就這么以死板的節(jié)奏結束了,但往往忽略了文章有血有肉的最精華所在。至此,論文的寫作似乎陷入了死循環(huán)——在邏輯上又會引出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性。這里我想說的不僅是學生閱讀,還有老師教學過于注重骨架的弊病。
語文和數(shù)學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于數(shù)學的知識點是相當明確的,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也就是知識點的掌握、各項技能的形成過程,而語文學科的學習并非是為了掌握每篇課文的知識點,課文僅僅是案例而已,語文學習是閱讀、感悟、欣賞的過程。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習慣或將課文中蘊含的知識點從文本中剝離出來,進行各個擊破式的繁瑣分析,或者將知識物化為試卷,進行機械重復的訓練,完全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把語文課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導地位的數(shù)學課。
我并不是反對語文課堂的理性,在為了高考備戰(zhàn)的時候,整堂課都在講授和練習答題技巧。但是語文卷子不是有了技巧就能答好的,很多的閱讀和賞析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在于平時,這是大家都認可的。我呼吁回歸人文性課堂、回歸辯證性閱讀與思考。
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的知識容器,老師要教會學生帶著猜測、期待的心理和批判的精神去閱讀、評價作品。遇到疑難時,要善于提出假設;產(chǎn)生分歧時,要敢于進行再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空白時,要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審視、填補。將語言文字訓練與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有機結合。
我們呼喚語文課堂中理性上的感性。學生處于可塑性最強的年紀,語文也應該是一個欣賞美、感悟世界的渠道。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氣質,讓學生在以后的道路上走遠時會有獨到的眼光和寬闊的胸懷,以溫情回眸歷史,感悟現(xiàn)在。我們希望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可以自由地閱讀、發(fā)問,走進作者,走進文章,品味一種超現(xiàn)實的精神。這便是我們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并投諸教學的極大成功。將課堂還給學生不難,但在這種新形態(tài)的教學中做好引導卻不容易,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zhàn),所以希望老師充實自己,先把自己打造成有人文性感悟、有詩人氣質的文學欣賞者。高層次的領悟需要先放下身段閱讀品味,我們號召廣大教師在教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廣納前輩思想精髓,積極閱讀學習,那么我們所期望的人文語文課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