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霞
【摘 要】長期以來,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陳舊的觀念;學生習作遠離生活,內容空泛;教師忽視學生習作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已成為語文習作教學的一個瓶頸。為此,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應取自生活,生成課堂;關注細節(jié),恰當引導;注重評改,以評促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教師
長期以來,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中之難,加之應試教育帶來的諸多弊端,教師指導方法的急功近利,導致傳統(tǒng)習作教學遠離學生生活,禁錮了學生個性。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的現(xiàn)象也較普遍,這已成為語文習作教學的一個瓶頸。
一、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在小學生習作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老師總要求學生寫“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詳略得當”的習作,這顯然對小學生來說要求太高了,且要求無彈性,又顯得有較濃的成人化、文學化傾向。學生又偏偏達不到這一要求,就慢慢地失去了對習作的興趣,自然而然逐步產生了怕、厭、難的心理。于是教師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扭轉學生的興趣,只好從多寫多練下手,結果又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種局面:日記天天有,心得課課有。一個學期下來,日記有百余篇,習作幾十篇。習作就像一個幽靈,無時無刻不困擾著學生,不但沒有使學生產生興趣,相反卻成為學生精神的負擔。此外,習作訓練中教師又不注意科學性,重復命題,重復訓練,造成訓練無序列。
2.學生習坐遠離生活,內容空泛
學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習作的內容、思想、觀點、情感及一切素材都來自豐富的生活。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而學生習作就應該反映學生生活。事實上習作教學中,教師一味強調“體現(xiàn)中心、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詳略得當”,而忽略了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所以學生習作時一味追求成人化,文學化;其次,教師在頭腦中歪曲簡單地理解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單一地要求死讀作文書,更甚至要求背誦好作文,而忽略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造成學生寫作時,腦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作文書中看到或背到的老而陳舊的內容,更別說具有真實性了。所以習作教學還應從觀察入手,走向生活,充分打開生活空間,使學生習作充分體現(xiàn)出現(xiàn)實生活的氣息。
3.教師忽視學生習作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學生習作時思路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所謂的指導的限制,被老師的“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這一“緊箍咒”嚴重的束縛住了,不能夠大膽地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說,筆下就怎么寫,不會放開思路,無拘無束,把要說的話講夠,也不能把胸中之意抒盡。因而,創(chuàng)新精神根本得不到體現(xiàn)。
二、解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問題的對策
1.取自生活,生成課堂
反思我們以往的習作教學,卻沒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現(xiàn)實,導致學生習作“假大空”的現(xiàn)象泛濫。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要求教師明白,習作的源頭活水是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教師應該樹立“生活是寫作素材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對此,語文課程標準有明確的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這些論述,已經為我們如何處理好習作與生活的關系指明了方向。如何讓學生抓住“生活”這一“源頭活水”積累豐富多彩的習作素材?大家知道,學生習作,需要一雙智慧的眼睛,一對靈性的耳朵和一顆善感的心靈。因此,我們要努力打破“封閉、呆板”的習作教學模式,盡可能給孩子“松綁減壓”,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親近自然、觀察生活。生活是泉,文章如溪,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集永、潺潺不斷。
2.關注細節(jié),恰當引導
指導小學生習作,應該盡量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當中擷取素材。引導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做到六動:動眼,用敏銳的眼睛洞察生活,讓每一縷陽光閃動在學生的眼睛里;動耳,用靈敏的耳朵,去傾聽世界的竊竊私語,讓每一絲清風縈繞在學生的耳畔;動腦,在廣闊的生活空間、知識空間和個性空間里,激活學生大腦中那些沉寂的、雜亂無章的信息源,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對信息進行整合,形成有序的信息鏈;動口,先說后寫,詞語接龍、口頭作文、課堂演講、即興辯論等,讓學生的口頭語言得到空前發(fā)展,然后才動筆習作;動身,引導學生懂得形體語言扮演、表演,使作文課堂變成歡樂的海洋;動手,親自動手實踐,體驗生活中的樂趣,這樣就能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將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化作激揚的文字。
3.注重評改,以評促學
習作評改是整個習作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增強學生習作信心、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基本途徑和策略。針對習作評改中長期存在的“缺少互動,教師包辦,忽視學生自評自改能力培養(yǎng)”等弊端,語文課程標準不僅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的總要求,而且還確定了明確的階段訓練目標。這些要求和目標表明,習作的評改要體現(xiàn)自主性、互動性,著力于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提高學生自評自改、共同分享的興趣和能力,使習作評改效率真正實現(xiàn)由“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轉變。
參考文獻:
[1]張水榮.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幾點做法[J].當代教育論壇,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