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芳
【產(chǎn)生課題的背景】
教學大綱要求: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大綱是指導教學的宗旨。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對象,牽著學生的鼻子去學教材、“鉆”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教材被神化了、絕對化了,教學變成了教書。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并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和融合,同時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質(zhì)疑和超越。教師更應該有責任去完善教材。
本學期我著重研究高中美術《繪畫》這本書的中國畫教學領域。在研究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材中對中國畫的筆墨有闡述,唯獨對應該在筆墨法之前的水法沒有提到,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呈現(xiàn)上這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
【呈現(xiàn)簡案】
課題:中國畫之水法
一、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通過畫家借荷塘展示對水的不同用法,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水法三者關系,體驗水之法及其重要性。
情感目標:通過對荷花的外在美和內(nèi)在品格的分析,以及畫荷大師借物抒情的理想和抱負,達到愛國主義、陶冶情操并熱愛中國畫的教育目的。
二、教學重點:中國畫之水法及其在荷塘中的運用。
三、教學難點:筆法、墨法、水法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演示、講授、討論、談話法。
五、板書設計:
中國畫之水法
1、筆法:求勢 ;墨法:求韻
2、水法:依賴于筆墨又決定了筆墨
3、水的性質(zhì)及氣候、水量的把握
六、線索:荷花品格引申人的品格-------中國畫技法引出題目-------筆、墨、水的關系------水的性質(zhì)和運用---------畫荷塘
七、教學過程:
(一)通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對荷的描述,和攝影家、畫家表現(xiàn)荷花的作品,引發(fā)學生對荷花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思考。鼓勵用各種方式表達荷之美(詩歌、比喻、擬人)從荷花品格引出中國文人畫家追求的理想境界:繪畫的最高價值不在于對對象的描摹,也不在主觀精神的抒發(fā),而在于通過繪畫體合宇宙精神,把握天地境界,從而成就理想人生。通過對潘天壽生平和作品的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
潘天壽對繼承和發(fā)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wèi)傳統(tǒng)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從荷花、荷葉的畫風,就能看出潘老先生他的藝術博采眾長,尤于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美。
“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水之妙用是筆墨之精靈?!庇眠@句話引出主題。讓學生感受精靈的含義。與張大千的荷的對比引出兩位畫家對水的理解和重視,以及水法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
(二)中國畫又稱為水墨畫,筆、墨、水三法在中國畫中正是緊密相連、相互作用才創(chuàng)造出一幅幅氣韻生動、酣暢淋漓、耐人尋味的藝術佳作。
1、筆法與水的關系:筆法,運筆技巧和力道、運筆的方式和速度決定了水法。
2、筆法與墨的關系:用筆的力融入墨中,墨在不斷變化中體現(xiàn)出虛實的若隱若現(xiàn)的意志,它引導我們?nèi)ハ胂?,啟發(fā)我們?nèi)ジ惺堋?/p>
3、水與墨的關系:所謂“水暈墨章”正是借助于水對墨的作用,在宣紙上暈化成斑斕紋樣,呈現(xiàn)出濃淡相宜,干濕對應,千變?nèi)f化的誘人文章。
(三者關系一邊講解一邊請學生上來與老師一起演示)
(三)通過唐伯虎的一段話引出水的性能(讓學生講講這段話的含義,并說說自己生活中對水的體會)。明代畫家唐伯虎說:“作畫破墨不宜有井水,性冷凝故也,溫湯水或河水皆可,洗研磨墨,況筆壓開,飽浸水汽,然后蘸墨,則吸均暢,若先蘸墨然后蘸水,被沖散不能運動也”。
水的性能:
水質(zhì):清水、純色、濁水、陳色、合水
水溫:沸水、溫水、冷水
氣候的干濕:干濕與速度與特殊技巧的運用。
水量:如使用大量的水時注意形的把握。
紙的性能:吃水性、含墨性能不同,滲潤速度、塊面也不同。
分別一一闡述并讓學生體會。請一位學生與老師一起示范。
(四)畫荷塘
教師把知識運用到演示作品中去。把水破墨、墨破水、色破水、水破色演示出來,最后剛好完成了一張荷塘的作品。
學生試驗-----荷塘(注意水的運用)
(五)作業(yè)評價
(六)課后拓展:藝術來源于生活(平時多觀察、多嘗試不同物質(zhì)對水的作用)
【教學實錄】
一、導入部分較吸引人,學生折服于唯美的視覺和文學藝術;在關于繪畫境界的理解上我設計的問題是:你這樣理解繪畫的最高境界嗎?學生雖然反響不大,卻給了他們一個反思的機會,然后馬上引出潘天壽的事例,其實是用潘捍衛(wèi)傳統(tǒng)繪畫的獨立性而竭盡全力、奮斗一生的例子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的導入設計是個有爭議的導入,花了十五分鐘的時間,有人說切入正題太慢,有的人說這既是導入又是為后面的荷塘的畫法提供范例,也是用荷來貫穿整堂課一個必須的設計,還是情感教育的好例子。后者說法正是我故意如此設計的想法。假如學生課前已收集了潘天壽的生平和作品材料,也許可以省去五分鐘的生平介紹的錄像,但對于實施單雙周放假的學校來說這是挺難實施的任務,我也只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二、在講解筆墨水法的關系和性能時,與所有學生一起演示較能激起活躍氣氛。但如能讓下面的學生一起嘗試更能激發(fā)主觀能動性。帶一些生活用的鹽、肥皂水等讓學生嘗試會更好。
三、在演示作品時,我把各種技法融合起來,看似不經(jīng)意的嘗試用水、用筆、用墨,卻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把做實驗與繪畫相結(jié)合,把毫無目的與最終有目的組合結(jié)合起來,更能激發(fā)好奇心。這又是本堂課的一次新的探索。
【教學反思】
1、根據(jù)教學大綱,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本課呈現(xiàn)潘天壽的人格力量和作品,結(jié)合其他的文學、詩歌等達到了這一目的。
突出藝術學科的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術教育之中,陶冶情操,
提高修養(yǎng)。
2、通過對中國畫的補充教學,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引導學生學習必要的美術知識,掌握必要的美術欣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智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3、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把中國畫分成若干部分來達到一學期的教學目的。這也是對重組教材的體現(xiàn)。
4、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它的繼承和發(fā)揚是每一位美術工作者肩上挑的重擔。我把中國畫作為高中學生的課程極力推廣和實施,并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整理和實施補充和延伸的方案。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僅把本課作為展示的一小步呈現(xiàn)給大家。以后的路還很漫長,希望有更多的人積極的去探索教材、補充教材,把熱愛中國畫的熱情轉(zhuǎn)化成無窮的力量充實教學。
【教學評價】
黃老師評價:很好,(沉默)此處無聲勝有聲。
葉老師評價:發(fā)給我們的教案應再詳細些;開頭導入可讓學生課前準備資料,就可省出五分鐘;安排學生值日。課堂思路巧妙、清晰、連貫,欣賞與實踐動靜結(jié)合較好。教師講課富有激情,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演示作品的過程也很美,從學生作品中看也能達到中國畫技巧學習的目的,對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