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鳳崗
國家之興衰治亂,原因有多種多樣,但追根溯源,大都出在“吏治”上。為此,歷代有作為的政治家,自然就領(lǐng)悟出了“治國先治吏”的治國方略。“吏不廉平,則治道衰也?!崩糁吻辶瑒t國泰民安;吏治腐敗,則國破家亡。縱觀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正反兩方面的實例,俯拾皆是。
朱元璋是鐵腕治吏最狠的皇帝。朱元璋在治吏過程中,懲貪獎廉,賞罰分明,對腐敗分子毫不手軟。鎮(zhèn)守廣東的開國大將朱亮成,因被土豪劣紳拉攏,并為他們謀取利益,朱元璋立馬派人將其抓捕歸案,親用鞭子將其活活打死。丞相胡惟庸廣收賄賂,結(jié)果被處于死刑。駙馬歐陽倫私自販賣茶葉,貪污行賄;又令家奴周保讓地方官吏在民間征調(diào)車輛,小吏告發(fā)后,朱元璋下令賜死駙馬歐陽倫,殺了周保,表彰了不畏權(quán)貴的小吏。而對廉吏則進行表彰。明朝先后處死了15萬名貪官,其中二品以上官員152人,明武宗時期,大太監(jiān)劉瑾所貪錢財甚多,最后被凌遲達3355刀。
新中國建國之后的一個時期內(nèi),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吸取了歷史上的經(jīng)驗教訓,不但一絲不茍地堅持了“治國先治吏”的方針,而且提出“治國就是治吏”的思想。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以其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親自批準處決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還對全黨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們殺了幾個有功之臣,也是萬般無奈。我建議重讀一下《資治通鑒》。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之不國。如果(各級干部)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么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chǎn)黨也是這樣。殺劉青山、張子善,我講過,殺他們兩個,就是救兩百個、兩千個、兩萬個?。 鲁鰺o奈,不得已呀!問題若是成了堆,就積重難返了呀!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可他面對那樣一個亂攤子,只好哭天抹淚去了吆。我們共產(chǎn)黨不是明朝的崇禎,我們絕不會腐敗到那個程度。不過,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
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治國的核心在于治吏,治國就是治吏,治吏務必從嚴。一個吏治清明的社會,才會一呼百應、天下歸心、安定有序、民富國強。而權(quán)力濫用、吏治腐敗,必然導致“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國運衰微,民生多艱。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必須從嚴治吏,鐵腕反腐。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表示,反腐倡廉要常態(tài)化和長期抓,經(jīng)常抓和長期抓,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加強對權(quán)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里。這讓群眾看到了黨和政府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治國先治吏,對腐敗深惡痛絕以及治理腐敗的決心和魄力。
習近平還強調(diào)“打鐵還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正如古人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父骷夘I(lǐng)導干部,嚴于律己,為人表率,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律官嚴于律民,律己嚴于律人,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安定和諧,我們國家就會長治久安。
責任編輯:達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