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姿
真正的教育應是人性化的。教育的核心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培養(yǎng),對其人格的塑造。在素質(zhì)教育不斷深入發(fā)展的今天,急功近利等不良現(xiàn)象滲透到育人的教育系統(tǒng),有些人在一些所謂的“新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扛著“激勵”孩子成長的大旗,在做偽教育的事。
一、無懲戒的教育
時下,許多教育思想如洪水般涌進學校,如賞識教育、激勵教育等。的確,教育應以表揚為主,正面引導,這是符合人的成長規(guī)律的。但一些學校、教師走進了重表揚輕批評的誤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無批評教育”。教師們談“懲”色變,談“罰”心驚,認為表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久而久之,必然會給班級的管理,給學校及社會,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
現(xiàn)在的賞識教育,學生做對了,教師一定會給予表揚,學生就是錯了,教師也得想著法子表揚,這是教師的失職。過度的夸獎、表揚,只會造成學生在認識上,或過分自我欣賞和苛求社會;或是把社會理想化,對自己缺乏信心。在價值觀上,缺乏社會責任感,不思奉獻,只想索取。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因此,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父母不必驚惶失措,而應視為學生成長的良機。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quán)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quán)利,而且是一種義務。”事實上,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是教育的良機,因為人人都有向上之心。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懲戒教育呢?
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及性格特點,環(huán)境和時機,根據(jù)具體情況,分析其不良舉止行為的動機及其后果的性質(zhì)等,給以相應而又適當?shù)膽徒?,啟發(fā)和觸動其心靈。要以誠相待,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要讓學生知道,一個人有了缺點和錯誤,就要勇敢面對,正確認識,樹立起承擔責任的意識,接受應有的處罰和教育。
教育的藝術(shù)是愛的藝術(shù),教育懲戒與體罰、心罰截然不同,前提是尊重,目的是培養(yǎng)人面對挫折不被壓垮的能力,是出自博大而深沉的愛。
二、軟暴力的教育
教育部明確要求學校、教師,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的正確方式教育和引導學生,堅決反對以任何方式對未成年學生進行所謂的“好”與“差”的區(qū)分。然而,應試教育給了部分人太多的強大習慣。在少數(shù)學校、少數(shù)教師的眼里,狹隘的人才觀念、功利主義、制造教育神話等,已經(jīng)成為他們的行動指南,如測智商、成績排隊之類,把學生劃分為涇渭分明的三六九等群體,出現(xiàn)了“綠領(lǐng)巾”、“紅校服”、“彩色作業(yè)本”等事件。
戴“綠領(lǐng)巾”,穿“紅校服”,用“彩色作業(yè)本”被美其名曰“激勵”學生上進,或許學校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實則是對學生分類、排隊,是變相的教育體罰,是教育歧視,給孩子們貼上所謂的“好”與“差”的標簽。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心智健全、健康在如今的社會里看來更加不可或缺。從刺眼的綠領(lǐng)巾、紅校服、彩色作業(yè)本上,看到的是對有教無類教育理念的徹底顛覆。將學生分成“好”與“差”,劃而教之,像毒鞭一樣抽打著孩子的心靈,教育公平的理念在紅綠的顏色劃分中被毀滅得一干二凈。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在我們的身邊也不存在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潛能、特質(zhì)和特點,對孩子的評價指標和發(fā)展渠道應該是多元的。極端地、固化地衡量一個學生成績和道德水平的好壞,強迫學生披上一件“以資激勵”的“馬甲”,只能見證教育方式方法誤入歧途,它比古代給罪犯臉上刺字更殘忍。這種貼標簽的做法,只會灼傷孩子幼小的心靈,增強其自卑心理,加重他們的挫敗感,有可能扼殺孩子的美好未來,本質(zhì)上是一種教育軟暴力。
評價孩子,要有長遠眼光,不能僅僅因為當前學習成績差、思想道德表現(xiàn)不好,就一棍子打死。學生可塑性強、變化快,誰又能保證這標簽的變化能趕上學生思想和表現(xiàn)的變化呢?讓每個孩子發(fā)展、成才,是教育機構(gòu)和教師的職責所在,在平等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眼中是不會有寵兒和被遺棄者的。然而,在急功近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教師很難獨醒,容易被世俗所“劫持”,讓他們變得頭腦簡單,淪喪了根本的育人理念。“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寒三春”。我們的孩子真的傷不起,綠領(lǐng)巾、紅校服、彩色作業(yè)本給孩子們心理帶來的負面效應很可能是決策者難以估量的。
三、超前,再超前的教育
現(xiàn)在有些孩子四歲左右就已經(jīng)認識了“肄”、“竭”等多筆畫的不常見生字,這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提前學習、超前教育成為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救命稻草”。如果確實要培養(yǎng)天才,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先天條件、潛質(zhì)等,但也要有科學的方式方法,要堅決反對填鴨式的超前教育,這種方式是“極為殘忍”的。
“你家孩子的學前班不講小學課程嗎?小學課程必須提前學?!薄皧W數(shù)要提早下手呀!”家長用非理性的需求在不斷地制造教育恐慌。于是,就有了異?;鸨男涡紊呐嘤柊?,打出鋪天蓋地的“提前學”廣告,推出什么“培養(yǎng)神童”的所謂“工程”、“方案”等??只徘榫w、攀比心理使家長們的雙眼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教育的“白內(nèi)障”?!摆A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成了不少人的“口頭禪”,更是被眾多家長奉為圭臬?!安灰尯⒆虞斣谄鹋芫€上”其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方向比速度重要,在正確的方向上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能持續(xù)前進,從而到達勝利的彼岸。如果起跑線的方向選錯,就會導致好心辦壞事,不僅沒有贏的可能,而且會輸?shù)煤軕K。再說“起跑線”應該是指孩子的品格、習慣等多方面,不能僅僅指智力開發(fā)。相反,如果過早對孩子進行超強度的、“掠奪性”的“早期智力開發(fā)”,把普通的孩子當成“神童”來“強行開發(fā)”,那只會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壓力,使孩子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對他們的身心成長不利。君不見,一個個“小不點”為了“贏在起跑線上”,有的被壓彎了腰,有的被累得氣喘吁吁,造就了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
教育是生命的自然綻放,是人性的自然舒展,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時間表,就像一棵樹一樣,什么時候長葉、開花、結(jié)果,都是有自然規(guī)律的。到什么時候做什么事,順應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去學習,才能事半功倍。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把孩子當成普通兒童,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培養(yǎng)、教育,為今后的發(fā)展積蓄后勁。人為的拔高、高壓或催化,硬是“趕著鴨子上架”,或許可以給孩子一所看得見的大學,但不能給孩子一顆詩意的心靈、一個幸福的未來,結(jié)果是大人累,孩子更累,而最糟糕的是,它很可能使孩子從小把學習視為一件痛苦的事。過早開放的花朵容易枯萎。人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孩子的教育是終身的。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要歷經(jīng)七八十年的長跑,千萬別“贏在起跑線上”而輸在終點線。
“人是萬物的尺度”。事實上,人性化教育古已有之,而非新的教育理念和追求。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如果中間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下一步的教育效果,甚至使下一步的教育無法進行。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尊嚴,不懂得換位思考和溝通的教師、父母又怎么會教育好成長中的孩子呢?沒有哪一種教育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的只應該是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這才是永恒的教育方法。有了愛作為動力,就什么方法都能想出來了,不過方法還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需時刻謹記:有教無類,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