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曙光
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教育,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空間。因此,我心目中的理想學校,應該為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教育保駕護航。
一、讓思考成為習慣
教師是“輕負高質”的踐行者,只有讓教師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較強的執(zhí)教能力,教師才能把“輕負高質”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中。首先要讓思考成為教師的習慣,我們的做法是每學期開展“輕負高質”論壇。這樣做,一方面,由于每位教師每學期都要參加論壇,教師們平時就會帶著“輕負高質”這個問題去進行學習、實踐和思考,使思考與教師平時的工作和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由于論壇在自己學校進行,教師之間都非常了解,論壇的內容肯定是教師經過實踐后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輕負高質”的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真正提升每位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執(zhí)教能力。
為了讓思考成為教師的習慣,我們還采取了許多其他措施,如經常邀請?zhí)丶壗處焷硇W髦v座,同時對特級教師進行訪談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教師感悟特級教師的思維方式;經常組織教師赴名校學習考察,開闊教師的視野,轉變教師的思維方式;組織讀書沙龍,在讀書和交流中培養(yǎng)教師思考的習慣和方法等等。
二、讓好課成為常態(tài)
課堂是“輕負高質”的主渠道,只有讓好課成為常態(tài),“輕負高質”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首先,我們在全校中積極倡導“勤、精、思”的課堂教學理念,即“勤于課前,精于課上,思于課后”,要求教師課前精心鉆研教材、認真分析學情,做到“勤”;課上扮演指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蹲下來看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精講多練,做到“精”;課后認真反思每節(jié)課的成敗得失,總結經驗,積累底蘊,做到“思”。
其次,我們在教師中廣泛開展約課活動。一種是同事之間互相約課,教師們覺得哪位教師“輕負高質”做得好,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約他的課,既創(chuàng)設了同事間經常進行交流的良好氛圍,又能夠使每位教師更加注重平時的課堂教學,因為有教師來約你的課,既是對你的肯定,同時又是壓力。另一種是學校領導向教師約課,可以全面了解全校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發(fā)現教師中成功的做法及時在大會上進行表揚并推廣,發(fā)現不足的地方及時給以個別指導,同時也使每位教師更加關注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最能夠全面反映出教和學的情況,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需要教師平時加強課堂教學工作。
最后,我們定期開展同課異構辯課的校本教研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上一節(jié)以上的公開課,學校每周開展一次同課異構辯課的校本教研活動,上課教師都認真準備,上出了精彩的課。我們還對辯課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組織教師圍繞三個主題進行,即從常態(tài)課的角度看怎樣做到更加有效,從公開課的角度看怎樣做到引領示范,從研討課的角度看怎樣做到提煉觀點,讓教師們通過對一節(jié)課的深入研討遷移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實現“為遷移而教”的目的。
三、讓作業(yè)走向高效
作業(yè)既是“輕負”的主要方面,又是實現“高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要努力讓作業(yè)真正有效。首先,我們明確了作業(yè)布置、批改和講評的具體要求,如教師必須先做學生的作業(yè),作業(yè)必須全部批改并二次批改,作業(yè)要做到日日清,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面批,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yè),三、四年級書面家庭作業(yè)不超過40分鐘,五、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yè)不超過1小時。
其次,我們組織全校教師開展了作業(yè)錯誤的課題研究,要求教師收集學生的典型錯題并進行歸因分析,形成錯題庫,這樣一方面讓教師養(yǎng)成從學生的錯誤去反思教學的習慣,體現“以學定教”的思想,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充實學校的教學資源,通過對錯題庫不斷修改完善,使對作業(yè)錯誤的研究不斷走向深入。錯題庫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yè)布置、期末復習等環(huán)節(jié)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最后,組織教師開展作業(yè)講評有效性的研究,每次期末考試后,教師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這道題我講了好幾遍了,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出現錯誤。根據這一現狀,我們及時組織教師開展作業(yè)講評有效性的研究,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作業(yè)講評的策略非常重要,而且我們還根據第一印象的理論總結出“1個5分鐘>5個1分鐘”的作業(yè)講評理念,即當學生第一次出現典型錯誤時,教師要認真分析,深入講評,讓知識之間聯(lián)系起來,這樣比分散講評5個1分鐘的效果要好得多。
“輕負高質”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要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校通過讓思考成為習慣、讓好課成為常態(tài)、讓作業(yè)走向高效三個策略,經過不斷反復、反饋,讓“輕負高質”成為全校教師的自覺行動,最終成為學校的文化,為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教育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