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純雅
溝通變得越來越多元,使我們有點兒無所適從。
50多頁的PPT,涉及三個部門業(yè)務的龐大數(shù)據(jù)庫,從科長到部長的月度匯報,每個與會人員都在奮筆疾書。整個會議持續(xù)了三天,討論的只有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解決客戶逾期還款問題”,但整個會議的方向最后卻變成了首先要確定逾期的責任該歸屬哪個部門,而不是趕快確定專人去催收欠款,真有點諷刺的意味。
揮別形式主義
有人戲稱,現(xiàn)在的職場,只要事情不能解決就上會,經過大會、中會、小會,最終總能弄出一個所謂的方案,至于怎么執(zhí)行就兩說了?!斑@樣做其實很形式主義,過于正式反而不能起到作用?!敝芾韺W家,執(zhí)教于西澳大利亞大學管理學院的史蒂文 L·麥克沙恩(Steven L.McShane)告訴《中外管理》,如今社交網絡興起和員工價值觀改變,正給傳統(tǒng)的溝通模式帶來巨大挑戰(zhàn)。
麥克沙恩也是經典教材《組織行為學》的執(zhí)筆人。在他看來,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以及社交網絡的普及正在顛覆組織的內部模式以及我們相處的方式。而員工對自我領導和管理的需求,則極大地撼動著傳統(tǒng)的行政命令和組織溝通模式。此外,市場日益復雜,變幻莫測,這也決定了企業(yè)的內部溝通不能再僅僅滿足于自上而下的傳統(tǒng)模式,CEO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線員工的想法甚至是抱怨。
直接溝通的魅力
以中國為例,微博、微信平臺上的工作溝通正變得越來越頻繁。近10年來,無論是MSN這樣的即時溝通工具,還是E-Mail和BBS這樣相對傳統(tǒng)的網上交流模式,都已成為組織內部互相傳播訊息的主要渠道。實際上,很多會議上的決策正是在事后通過類似渠道被消化吸收或者變更的。
不過麥克沙恩也在書中多次指出,信息爆炸時代,也會由于信息過度超載帶來誤讀和歧義,在一些過度膨脹和官僚化的機構,小道消息反而會成為員工唯一信賴的“非正式渠道”。對于這種局面,麥克沙恩表示,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公司內部應該積極建立良性的非正式溝通渠道來疏通信息,讓人們了解高層決策的真實意圖,同時也能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
很多大型企業(yè)會建立網上平臺,以匯聚一線員工的想法,一些新興企業(yè)的組織機構則更為靈活,溝通起來更加方便。在麥克沙恩看來,這些都是不錯的導向,但他認為,任何溝通模式都不能代替面對面小范圍的坦誠交談,這是一種最有效的人際交往模式。
“對于任何農田來說,最好的肥料就是農民的腳印?!丙溈松扯飨矚g引用這句中國俗語,他覺得就像農民把更多的時間投入農田,直接觀察莊稼的生產情況,才可能獲得大豐收一樣,高層管理者能更多會見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yè)業(yè)務的把控才能更有力。
《組織行為學》第5版 史蒂文 L·麥克沙恩 瑪麗·安·馮·格里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責任編輯:焦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