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偉 張 磊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觀察
寧 偉 張 磊
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方法將68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照組33例,采用單純西醫(yī)治療。比較兩組治療結果。結果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良好。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臨床觀察
靜脈血栓形成多發(fā)于下肢靜脈,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周圍血管病中的常見病,臨床比較常見,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肢體腫脹、疼痛、局部皮溫升高和淺靜脈怒張四大癥狀[1]。若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常遺留下肢深靜脈阻塞或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等后遺癥。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為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三種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血栓形成。我院自2008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68例,采用加味四妙勇安湯為主方辨證加減,并靜脈輸入中成制劑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結合西藥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68例患者均按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確診為DVT患者,其中男33例,女35例;年齡19~80歲,平均50歲。左下肢37例,右下肢23例,雙下肢8例;分型:周圍型20例,中央型12例,混合型36例;相關疾?。焊咧Y15例,糖尿病8例,高血壓病13例,孕產(chǎn)婦6例,創(chuàng)傷2例;發(fā)病時間:9~100d,平均35d。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對照組3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疾病類型、原發(fā)病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1.2.1.1 一般治療臥床休息兩周,盡量避免下床活動,保持大便濕潤、通暢,防止血栓脫落?;紓认轮Ц?0~25cm,高于心臟平面,可改善靜脈回流,減輕下肢腫脹和疼痛。開始下床活動時需穿彈力襪。
1.2.1.2 西醫(yī)治療①溶栓:西藥以尿激酶20萬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bid,靜脈滴注,治療10~12d,總劑量300~500萬U;②抗凝: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12h/次,3d后加用華法林2.5~3.75mg,兩者重疊應用6~7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單用華法林,調整華法林劑量使國際標準化比率(INR)達到2.0~3.0,然后按此劑量維持3~6個月;③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脈滴注,qd,治療15d。
1.2.1.3 中醫(yī)治療內服方為加味四妙勇安湯。方藥為金銀花30g,當歸20g,玄參20g,甘草15g;辨證加減:濕熱為重,加入蒼術12g,薏苡仁30g,黃柏20g,川牛膝12g;血瘀為重,加入桃仁12g,紅花15g,赤芍15g,川芎15g;脾腎陽虛為重,加入茯苓20g,白術15g,黨參20g,黃芪30g,澤瀉15g;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并給予紅花針20ml配入250ml 5%葡萄糖中、脈絡寧針20ml配入250ml 5%葡萄糖中靜脈滴注。
1.2.2 對照組只采用一般治療和西醫(yī)治療,方法與治療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治療均為3~6個療程,6個療程后統(tǒng)計對比療效。
1.4 療效標準[2]痊愈:癥狀消失、腫脹消退(周徑差0~<1.5cm),彩超及造影顯示靜脈管腔再通,深靜脈主干全程通暢,纖維蛋白原平均下降治療前50%,全血黏度平均下降用藥前50%;顯效:癥狀明顯減輕,周徑差<2cm,彩超及造影顯示靜脈管腔再通,但仍有血栓殘留,纖維蛋白原及全血黏度降低用藥前30%;有效:癥狀減輕不顯著,周徑差仍在2~4cm,彩超及造影顯示靜脈管腔狹窄、血流緩慢,纖維蛋白原及全血黏度降低用藥前15%~25%;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周徑差仍在4~6cm以上,彩超及造影同用藥前差異不大,纖維蛋白原及全血粘度降低不明顯。
兩組患者療效結果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n,%)
深靜脈血栓是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一種疾病,好發(fā)于下肢,是上肢發(fā)生率的10倍。目前,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深靜脈血栓在急性階段如不及時診斷及處理,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多數(shù)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形成后遺癥的發(fā)生,造成患者長期病痛,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嚴重者可以致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個主要因素為:①靜脈內膜損傷:靜脈壁外傷如手術、創(chuàng)傷等造成靜脈內膜損傷,損傷后有利于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促使血栓形成;②靜脈血流緩慢:術中制動、術后臥床造成下肢靜脈血流緩慢,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與靜脈壁的接觸時間,容易形成血栓;③血液高凝狀態(tài):術后、孕產(chǎn)婦均處于高凝狀態(tài),糖尿病、炎癥性腸炎可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下肢深靜脈血栓有三種類型:周圍型:血栓形成于腓腸肌靜脈叢;中央型:血栓形成于髂-股經(jīng)脈;混合型:二者相近、遠端擴展而累及全肢。
中醫(yī)屬于“股腫”范疇,股腫是深部靜脈血栓形成和炎性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其特點為多有長期臥床、分娩或手術史,患肢腫脹疼痛,皮溫升高,淺表靜脈顯露。本病最大的危害是靜脈血栓脫落后引起肺梗塞或肺栓塞[3]。中醫(yī)學認為創(chuàng)傷或產(chǎn)后長期臥床,以致肢體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瘀血阻于脈絡,脈絡滯塞不通,營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為濕,而發(fā)本病。故治療當以活血通脈為主,然臨床多伴有紅腫熱痛等表現(xiàn),乃由血絡瘀阻、郁久化熱所致,因此常輔以清熱解毒之品,療效更佳。方選四妙勇安湯加減,方中金銀花甘寒入心,善于清熱解毒;當歸活血散瘀;玄參瀉火解毒;甘草清解百毒,配金銀花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功。四藥合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散瘀,是治療股腫的良方。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很多,手術取栓、介入溶栓、藥物治療等,手術取栓容易復發(fā),不能降低血栓后遺癥的發(fā)生率,得不到根治目的,反復手術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經(jīng)濟負擔和心理壓力。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良好,是醫(yī)師的有效選擇。
[1] 張培華.臨床血管外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569.
[2] 李運元.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4例臨床觀察
[J].中醫(yī)藥導報,2006,12(12):45.
[3]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397.
R654.4
A
1673-5846(2013)01-0106-02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普外一科,河南駐馬店 4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