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作為二語學習詞典的成員,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是漢語學習者課外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對外漢語教材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章宜華(2011)概括了二語學習詞典應該具備的三大類特征,其中之一就是:采用分解釋義,把句法結(jié)構(gòu)、搭配結(jié)構(gòu)等反映語詞分布特征的信息納入詞典釋義。而語料庫語言學中“語義韻”的研究方法可以為我們實現(xiàn)上述要求提供一條有效的路徑。
“語義韻”(semantic prosody)是語料庫語言學領域的一個術(shù)語,它主要關注的是詞語之間的搭配行為。當一個詞(我們可以稱為“關鍵詞項”)經(jīng)常與某一類詞搭配使用,而這一類詞中的大多數(shù)成員具有相同的語義傾向,這個關鍵詞項也會因此帶上相關的語義特點,從而使整個語境具有某種特殊的語義氛圍,這就是“語義韻”。(Sinclair 1991;Louw 1993)
有學者按照語義特征的不同將“語義韻”分為積極、中性、消極三類。消極語義韻中的關鍵詞項所搭配的詞或短語大多帶有消極性語義特征,從而使其所在的語境表現(xiàn)出一種較為明顯的消極性的語義氛圍,積極語義韻則與之相反。而在中性語義韻中,關鍵詞項所搭配的詞或短語有的帶有積極性語義特征,有的帶有消極性語義特征。(Stubbs 1996)
由此可見,“語義韻”不僅僅是語料庫語言學中的一個術(shù)語,也是一種詞匯研究的新視角,它可以為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者提供詞語的出現(xiàn)頻率、常用搭配、語境特征等信息,從而幫助編纂者精準地概括詞語的意義,描寫其常用搭配,為漢語學習者提供精確有效的詞匯信息。
國外詞典學界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已開始將“語義韻”的研究方法應用于詞典編纂工作,紀玉華等(2000)曾提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英語語料庫之一——柯林斯—伯明翰大學國際語料庫(COBUILD)的主創(chuàng)人John Sinclair是首先注意到語義韻現(xiàn)象的語料庫語言學家兼詞典編纂家,他通過定位檢索發(fā)現(xiàn)“happen”和“set in”(發(fā)生)常常與“不愉快的事件”(unpleasant events)聯(lián)系在一起,并在詞典的釋義中加以標注。國外詞典學界的這一經(jīng)驗也值得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者學習和借鑒。
本文利用語義韻研究方法,并借鑒框架語義理論,通過對“可想而之”的個案考察,對比分析了四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中“可想而之”的釋義及用例,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之所以選擇“可想而之”作為考察對象,一方面是因為其語義韻特征較為隱蔽,僅憑語感無法感知,需要借助大型語料庫進行識別判斷;另一方面“可想而之”也是《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收錄的丁級詞,是中高級漢語學習者必須掌握的詞匯。
本文所選取的四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分別是:《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以下簡稱《常用詞詞典》)、《學漢語用例詞典》(以下簡稱《學漢語詞典》)、《漢語8000詞詞典》(以下簡稱《8000詞詞典》)、《漢語水平考試詞典》(以下簡稱《漢考詞典》)。
這四部詞典中“可想而之”的釋義和例句如下:
(1)〈丁〉想想就明白;可以想見:這首歌兒唱了幾十年還在唱,~人們是多么喜歡/他一句外語也不會說就去了非洲,生活不方便是~的/她每月收入不到普通人的一半,生活情況~/這些人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受到的教育~。 《常用詞詞典》
(2)[成]想想就可以知道。(it can be imagined)常做謂語、定語。 《學漢語詞典》
(3)從表現(xiàn)、情況、環(huán)境等可以知道:他干工作又好又快,~他在家里也很能干︱他連怎么打車都不清楚,~他平時很少坐出租車︱人們看見他都敬而遠之,~他的群眾關系不會很好?!窘x詞】由此可見【構(gòu)詞】得知/感知/告知/明知/求知/熟知/預知/真知/未卜先知/眾所周知 《8000詞詞典》
(4)丁(習語)[偏正〗【義3】根據(jù)已知事實,通過想象就可以推知(it is obvious that):干這種缺德事,~,是沒有好下場的。︱花繡得這么漂亮,~她的手藝是很好的。 《漢考詞典》
由上文可見,四部詞典所提供的“可想而知”的釋義和例句等信息簡繁各異,不盡相同。它們是否符合語言事實,是否有利于非本族漢語學習者的理解運用?考慮到目前尚未出現(xiàn)專門服務于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的語料庫,故我們以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以下簡“CCL ”) , , “ ”常見搭配行為、語義韻特征等,在此基礎上對上述四部詞典中“可想而知”的釋義及例句進行檢驗和改進。
1.“可想而知”類聯(lián)接的建立
“可想而知”作為關鍵詞項,在CCL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原始有效頻數(shù)是1264。我們將以這1264條語料為觀察對象,研究“可想而知”搭配詞的語義特點及語義韻特征。
要考察“可想而知”的語義韻特征,首先要建立“可想而知”的“類聯(lián)接”?!邦惵?lián)接”主要是從語法結(jié)構(gòu)的角度出發(fā),對關鍵詞項與左右搭配詞所建立的聯(lián)接進行的分類。一個類聯(lián)接代表一個搭配類(collocational class)。(衛(wèi)乃興2002)比如,漢語句中常見的“N+V”即“名詞+動詞”搭配就是一個類聯(lián)接。
據(jù)考察,“可想而知”在語料庫中最常見的用法是做謂語,如下文例(1)—(4)及(7)—(9)所示。在搭配行為的方向性上,“可想而知”是一個以左搭配為主的關鍵詞項,“左搭配詞+可想而知”的語料數(shù)占CCL語料庫中“可想而知”語料總量的85.28%。
我們從CCL語料庫中隨機抽取了一些含有“可想而知”的語料,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們在此列出其中10條。這些句子展示了關鍵詞項“可想而知”所在的語境,即句中位于“可想而知”左右兩側(cè)的詞語。具體如下所示:
(1)撤退中竟損失四員之多。其情況之慘可想而知。
(2)她要在美澳等國選手的夾擊下奪冠,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3)再從多哈飛赴賽地,旅途的辛苦可想而知。
(4)其自尊和自信心所受到的打擊也就可想而知了。
(5)精確到每一幀都不馬虎。可想而知,最后誕生的畫面該是怎樣的講究和精美。
(6)人在這個環(huán)境里會是什么感覺,可想而知。
(7)曾經(jīng)是那樣貧困落后,其村容村貌可想而知,這里曾經(jīng)是一片茅桎草舍,斷壁殘垣,沒有幾間像樣的房舍。
(8)她在這方面遇到的種種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9)后來又在美國當了五年律師,對美國法律的熟悉了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10)即使少女們已有意中人,可想而知,她們的意見也將會被抹殺。
2.“可想而知”左搭配成分考察
在CCL語料庫中,“可想而知”[1]的左搭配成分可分為五小類:名詞及名詞性短語、形容詞及形容詞性短語、動詞及動詞性短語、代詞、小句,我們分別用“NP+、AP+、VP+、PP+、S+”來表示,由此建立了五個類聯(lián)接[2]。
在上述五個類聯(lián)接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NP+可想而知”,共954條,占語料總數(shù)的75.48%。其中“NP”包括四小類名詞性成分:①以形容詞性成分為中心的名詞短語。如“情況之慘、任務之艱巨、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等;②以動詞性成分為中心的名詞短語。如“財力與物力的耗費、對社會的危害、刊物之難辦”等;③以名詞性成分為中心的名詞短語。如“貧窮程度、急躁之情、恐慌心理”等。④名詞。如“難度、后果、下場”等。具體的數(shù)量和在語料總數(shù)中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NP+可想而知”的小類數(shù)量及所占比例
其他四個類聯(lián)接的數(shù)量較少。其中“AP+可想而知”5例,所含形容詞包括“忙、苦、艱辛、痛苦、危險”;“VP+可想而知”共10例,所含動詞及動詞性短語如“研究、獲利、擴大企業(yè)規(guī)?!钡?由于這兩種類聯(lián)接中的形容詞和動詞都處于主語位置,因而也具有名詞化的傾向。“PP+可想而知”共18例,包含指示代詞“這、那”和人稱代詞“你、您、我們”等;“S+可想而知”共51例,包含的小句多含有疑問詞,如“公司的前途如何、過去發(fā)生過什么事”等。
從語義特征來看,“可想而知”的左搭配成分可以分為積極、消極、中性三類(見表2)。
表2 “可想而知”左搭配成分的語義內(nèi)涵、數(shù)量及所占比例
由表2可見,“可想而知”的左搭配成分中,多數(shù)帶有消極語義內(nèi)涵,占左搭配語料總數(shù)的 82.76%。
3.“可想而知”右搭配成分考察
據(jù)統(tǒng)計,“可想而知”右搭配語料總數(shù)為226例,其中類聯(lián)接以“可想而知+小句”為主,共176例,占右搭配語料總數(shù)的77.97%。
在語義特征方面,若小句中含有表消極語義內(nèi)涵的詞語,則會使句子體現(xiàn)出消極性的語義傾向,如“可想而知,這種產(chǎn)品不知坑了多少人”,我們將其歸為表消極語義的小句;若小句中含有表積極語義內(nèi)涵的詞語,則會使句子體現(xiàn)出積極性的語義傾向,我們將其歸為表積極語義的小句,如“可想而知,最后誕生的畫面該是怎樣的講獉究
獉和精
獉美獉”。如果小句中不包含表積極或消極語義內(nèi)涵的詞語,句子體現(xiàn)出一種中立的語義內(nèi)涵,我們將其歸為表中性語義的小句,如“可想而知,這樣的概率非常非常之小”。
根據(jù)上述標準,我們對“可想而知”的右搭配成分的語義特征進行了分類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所示:由表3可見,帶消極內(nèi)涵的右搭配小句比較多,占“可想而知”右搭配語料總量的61.95%。我們將“可想而知”左搭配和右搭配的類聯(lián)接進行整合,得到了“可想而知”的所有搭配的語義特征的數(shù)量和比例,如表4所示:
表3 “可想而知”右搭配小句的語義內(nèi)涵、數(shù)量及所占比例
表4 “可想而知”類聯(lián)接的語義內(nèi)涵、數(shù)量及所占比例
由表2、表3、表4可以看出,“可想而知”的左搭配和右搭配類聯(lián)接的語義特征均體現(xiàn)出較強的消極性,帶有消極內(nèi)涵的類聯(lián)接數(shù)量占語料總數(shù)的79.04%。為了進一步驗證“可想而知”所帶有的消極性語義韻特征,我們將應用基于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方法,計算并查找出“可想而知”高頻共現(xiàn)的詞項,在此基礎上考察這些詞項的語義內(nèi)涵和特征。
4.基于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可想而知”語義韻考察
基于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語義韻”研究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步驟和方法。簡而言之,可以概括為:確立關鍵詞項、設定跨距、提取搭配詞、計算搭配詞與關鍵詞項之間的搭配能力。在計算“可想而知”的語義韻方面,考慮到“可想而知”左搭配的語料占語料總數(shù)的85.28%,因此我們以CCL語料庫中“可想而知”的左搭配語料為計算范圍,設定共現(xiàn)次數(shù)≥9、跨距為關鍵詞項左邊4個詞的范圍來提取搭配詞。
在計算搭配詞與關鍵詞項之間的搭配能力方面,我們運用互信息(MI)公式,計算搭配詞與關鍵詞項“可想而知”之間的搭配力?;バ畔⑹怯脕頊y量詞語間搭配強度的,它的優(yōu)點在于測量結(jié)果受語料庫容量的影響很小。MI值的計算公式為:
W代表語料庫的總詞容量,F(xiàn)(a)是詞項a的觀察頻數(shù),F(xiàn)(b)是詞項b的觀察頻數(shù),F(xiàn)(a,b)是兩個詞項在語料庫中的共現(xiàn)頻數(shù)。如果MI≥3,表示該詞與關鍵詞項之間有較強的搭配力(Hunston 2002)。通過計算我們得到了與“可想而知”共現(xiàn)次數(shù)≥9且MI值最高的10個詞項,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位居“可想而知”前10位的搭配詞中,除了“程度”一詞之外,其余9個詞的詞義中都帶有消極內(nèi)涵。這再次證明了“可想而知”具有較強的貶義韻特征,作為關鍵詞項,其與消極內(nèi)涵詞語的共現(xiàn)率較高。
表5 位列前10位的“可想而知”左搭配詞及MI值
根據(jù)文章第三部分的考察,我們可以將“可想而之”在語料庫中的搭配行為和語義韻特征概括為以下三點:
首先,“可想而知”最常見的句法功能是做謂語。其做定語的例句非常少見,在語料庫中僅出現(xiàn)了3例,如:“或者一位當官的還想同時是個買賣人,出現(xiàn)的就是可獉想
獉而
獉知獉的一團混亂?!?/p>
其次,與“可想而知”同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作為左搭配的名詞性短語,而作為右搭配的小句,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率遠低于前者。
最后,“可想而知”在語義韻方面體現(xiàn)出較強的消極語義韻特征。它常與具有消極內(nèi)涵的詞或小句搭配使用,其所在的類聯(lián)接也因而帶有消極語義內(nèi)涵。
將上述三點結(jié)論與我們在前文第二部分所列出的四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中的釋義相對照,可以看出,四部詞典釋義及用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學漢語詞典》中“常做謂語、定語”的表述不太準確,可改為“常做謂語,有時也可以做定語”;
2.從四部詞典中“可想而知”例句的句子形式來看,只有《常用詞詞典》的例句體現(xiàn)了“可想而知”的常用搭配,即“可想而知”與左搭配成分的共現(xiàn),其余三部詞典的例句未體現(xiàn)出該特點。前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可想而知”與左搭配名詞及名詞性短語共現(xiàn)的用例數(shù)占語料庫用例總數(shù)的85.28%,因此詞典例句中應當體現(xiàn)出這種常用搭配。
3.從四部詞典中“可想而知”的釋義來看,在易懂性方面,《常用詞詞典》《學漢語詞典》《8000詞詞典》釋義所用的詞語較為簡單,易于非本族漢語學習者理解,而《漢考詞典》中的“推知”一詞和《常用詞詞典》中的“想見”一詞均屬《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未收錄的詞匯,兩部詞典也未收錄,不符合學習詞典釋義的閉環(huán)要求(章宜華2011),會增加非本族漢語學習者理解方面的困難。
4.最后一點是“可想而知”的消極性語義韻特征。這一特征在《常用詞詞典》的后三個例句、《漢考詞典》的第一個例句和《8000詞詞典》的第二個例句中均有所體現(xiàn),但是編纂者均未在釋義中加以說明,如加以補充,則釋義會更加完整科學。
綜上所述,我們對“可想而知”的釋義和用例做出如下修改:
習慣用語。說話人認為,通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或已知情況,或是可能會發(fā)生的事情,可以知道一些情況,得到一些結(jié)論。這些情況和結(jié)論常常是不好的、人們不愿意看到的。
常常做謂語,有時也可以做定語。
常用搭配: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是)~(的)/(就)~(了);
其他搭配情況: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代詞+(是)~(的)/(就)~(了);
小句+~+小句;~+小句(常用在一段話的開始)。
例句:他白天工作,晚上學習,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不但要準備HSK考試,還要寫畢業(yè)論文,壓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他是去打聽消息,~,消息一定不好。
本文利用語料庫語言學中語義韻的研究方法,對四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中“可想而之”詞條的釋義和用例進行了分析和改進。由于篇幅所限,關于其英語注釋、與近義短語“由此可見”等的辨析,本文尚未討論。正如鄭定歐(2004)所言,語料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實證的基礎,使我們能夠磨煉語感,提升判斷能力。由語料庫語言學驅(qū)動的詞典學產(chǎn)品在理論方面及在信息方面能極大促進學習詞典的編纂和對外漢語教材的整體建設。借助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詞典編纂者能掌握詞語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出現(xiàn)頻率、與不同詞語之間的搭配情況,從而為描寫詞語的語義框架和編寫例句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運用語義韻等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為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工作服務,是我們今后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
附 注
[1]“可想而知”在CCL語料庫中還有一些變體,常見的如“是可想而知的”(213例)、“就可想而知了”(147例),約占“可想而知”語料總數(shù)的28%。由于這些變體在消極或積極性等語義內(nèi)涵方面與“可想而知”相同,用法也非常相近,因而我們沒有將其單獨列出進行考察。
[2]在類聯(lián)接成員的分類和數(shù)量統(tǒng)計方面,我們使用了分詞軟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人工校對和修正。分詞及詞頻統(tǒng)計軟件我們分別使用了張華平設計的ICTCLAS2011漢語詞法分析系統(tǒng)軟件和日本同志社大學金明哲設計的MLTP(Multilingual Text Processor)軟件。
1.紀玉華,吳建平.語義韻研究:對象、方法及應用.廈門大學學報,2000(3).
2.李曉琪等編.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劉川平主編.學漢語用例詞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5.
4.劉鐮力主編.漢語8000詞詞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5.邵敬敏主編.漢語水平考試詞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衛(wèi)乃興.語義韻研究的一般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4).
7.章宜華.對外漢語學習詞典釋義問題探討——國內(nèi)外二語學習詞典的對比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11(1).
8.鄭定歐.對外漢語學習詞典芻議.世界漢語教學,2004(6).
9.Hunston 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0.Louw 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Baker M,F(xiàn)rancis G,Tognini-Bonelli E.(eds.)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3.
11.Sinclair 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2.Stubbs 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