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萍
在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們所有外語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遵循了這樣原則:以學生為主體,聽說訓練為特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一、突出交際英語的重要性,樹立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
升入我們職業(yè)學校學校的學生,雖說已有初中3年學英語的經歷,但是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而且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聽、說”能力還遠未得到培養(yǎng)與鍛煉。有的同學連26個字母都發(fā)音不準,簡單的日常英語會話不熟。新生到校第一節(jié)課,我就給他們分析當今形勢,講明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弊端,闡明自己的教學改革立場與打算。這樣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逐步意識到英語進行交際的重要性、必要性。我不斷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決心,增強學好英語的信心。在我所任教的四個班里,同學們最常聽、最熟悉的一句話是“open your mouth,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總之,要求學生多聽、好聽,鼓勵學生張開嘴與別人交流。
二、以教材為基礎,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多層次情景。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訓練的場景與機會。我們教材中聽力內容對訓練同學聽力很有幫助,但語速有點慢,不與我們日常講話的速度接近,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堅持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正確的語音語調,親切和藹的教態(tài),準確生動地表情達意。并交給學生會話,鼓勵他們在課堂上講英語。增加聽說機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用英語上課同學開始聽不懂、不習慣,我就配合以動作、表情并作適當的解釋,久而久之,孰能生巧。
先以單詞為例:學之前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自己預習,盡量去讀,看是否能獨立讀對單詞,期間我在下面督促。然后聽錄音模仿,并改正初讀時的一些錯誤。同學通過對比,強化對錯誤發(fā)音的認識,從正面加以糾正,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再讓同學們反復練習發(fā)音,最后檢查。這樣做比一上來領讀或聽錄音效果好。
學課文之前,也是先讓同學充分預習再講解,并精選部分文章或段落讓同學上臺來講,課文篇幅長、內容多的要求學生跟著錄音復讀,練習語音、語調。因為許多情況下,即使你能張嘴說,但發(fā)音不準、不倫不類,同樣達不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對發(fā)音好、語調準確的同學及時予以表揚;對發(fā)音差,語調不好的同學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這對調動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益處。課文學過之后,我不強求學生一字不落的背下來,而是讓同學們練習復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相同的意思來,對于學生表達過程不當之處及時予以糾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練習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靈活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課前三分鐘說英語。
此活動受同學歡迎,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轉換成為交際能力,體會到成功的愉悅。第一輪我按坐次讓同學上臺講,統(tǒng)一話題:自我介紹。同學可以介紹諸如姓名、家庭、故鄉(xiāng)、愛好、特長等。練習口語之余還能增加新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一輪下來,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多數同學都能流利的說下來。但每班總有那么幾個同學,英語基礎太差怯場。我耐心細致地做工作,鼓勵他們,最后他們寫了幾句話,在講臺上讀了才罷休。我和同學們同樣給予掌聲鼓勵。通過這件事,我更深悟出一個道理: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特別開始時不要對學生期望太高,對基礎差的同學尤其如此,要以鼓勵為主,消除他們的自卑心里;不讓他們失去信心,甚至放棄;要從點滴入手,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鼓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與勇氣。
有了第一輪作基礎,第二輪我們不按次序來,而是老師隨便點名叫同學們到前面說英語。內容可以談論天氣、生活、問路、購物、借書等這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 。“in a word, say what you want to say .”。這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將同學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來,為進行新課奠定基礎,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四、表演。
對聽說部分或課文中的相關內容,讓同學分組練習。然后上臺表演給大家看。這是向同學全面展示自己風貌的一個機會。有的同學很踴躍,有的同學卻靦腆,不敢主動舉手。我點名叫上臺后,同學自身的一些毛病就暴露出來:有的嚇得聲音發(fā)顫;有的直摸耳朵、拍后腦勺;有的向上翻白眼……。通過這項活動,同學們一些不良的小動作,由表演而展現在同學面前,使個人在以后活動中有的放失進行糾正;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更正要的是提高了自己面對公眾侃侃而談的膽量與能力。漸漸地,大家個個興趣盎然,人人爭當演員,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并鍛煉英語交際能力。
五、組織其它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配合課堂教學。
在鍛煉學生聽說能力的同時促進全面發(fā)展。組織成立了英語興趣小組。大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表演、對話、演講等活動,熟練掌握運用和日常交際用語,大大的提高了聽說能力與個人的綜合素質。我們常進行的活動還有聽力比賽、口語比賽,英語角等活動,擴大交際英語的影響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總之,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做到精講多練,使學生會聽、敢說,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運用英語的能力,才能真正達到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