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葉新 劉廣青 李宏光(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市 100029)
基于多屬性決策的工科高校教師綜合評價方法研究*
梁葉新 劉廣青 李宏光
(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市 100029)
科學有效的高校教師綜合評價是保障教師權益、引導教師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文章根據(jù)高校教師綜合評價過程中的多屬性和模糊不確定性等特點,研究基于多屬性決策技術的教師綜合評價方法,提出工科高校教師綜合評價體系指標,建立多屬性決策模型,給出在已知決策信息指標權重區(qū)間條件下的求解算法。實例分析結果表明,多屬性決策模型及其解法能有效對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的定性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和考量,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多屬性;決策模型;高校教師;綜合評價;評價指標體系
高等學校既是培養(yǎng)和輸送人才的搖籃,也是匯聚和使用人才的基地。建設一支高水平創(chuàng)新型師資隊伍,是保障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如何采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考核評價高等學校教師,是國內外高等教育研究領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茖W有效的評價方法將發(fā)揮“指揮棒”的引導作用,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高校教師評價是涉及諸多因素的系統(tǒng)工程,其在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決策、優(yōu)化問題,而且對于不同類型、不同職級的教師,其評價因素和評價標準等也有較大的區(qū)別[1]。目前,高校教師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同行評價、成果計數(shù)法、引用分析法、科研收入評價法等,各種評價方法都有其代表性以及不足之處[2]。評價方式可以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其各有優(yōu)缺點[3]。
針對高校教師評價指標在不同類教師中的差異性和指標權重的不確定性,以及多數(shù)指標難以精確量化的特點,本文以研究型大學為研究對象,在教師科研、教學評價指標的基礎上,構建高等學校教師教學科研評價的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問題模型[4],為教師能力業(yè)績進行系統(tǒng)化數(shù)學評價研究,提供一種思路與方法。
設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問題方案集為X= {x1,x2,…,xi}[4],屬性集ω={ω1,ω2,…,ωj}。對于方案xi∈X,按第n個屬性ωn進行測度,得到am關于ωn的屬性值?aij(?aij=[,]),從而構成決策矩陣=)nxm。
常見的多屬性決策問題的屬性類型主要包括成本型屬性、效益型屬性和區(qū)間型屬性等,對于教師評價問題,其決策屬性為區(qū)間型屬性[5]。設I為表示教師評價屬性的下標集。為了避免決策結果被不同物理量綱所影響,決策時需要對決策矩陣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在這里可以轉化為規(guī)范化矩陣
利用區(qū)間數(shù)的計算法則,把式1-1和1-2寫為
定義1-1[7]在多屬性決策問題中,理想方案能夠在每個屬性上同時最優(yōu),其定義如下:A+=,…,…},其中(j∈N)是第j個屬性的一個可行的最優(yōu)值。這種方案通常也是不存在的,否則,該問題本質上不屬于多屬性決策問題。在多屬性決策中,它是一個假設的方案,由決策矩陣中每個給定屬性的最好值確定。
定義1-2[6]與理想方案恰好相反,負理想方案是在各屬性上都具有最差的值。在實際問題中,它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負理想方案可以表示為:N))是第j個屬性的最劣值。在多屬性決策中,負理想方案和理想方案通常作為參考的基準用以對備選方案進行評價。
對文獻[7]給出的多屬性決策算法進行改進,將滿意度指標改為相對滿意度指標,作為決策過程中某一代解集的擇優(yōu)依據(jù)。決策目的為已確定各屬性權重范圍區(qū)間,在已有的若干決策解中,選擇優(yōu)秀的決策解,步驟如下:
步驟4:若ω=(ω,ω,…,ω)是單目標優(yōu)化模型
步驟6:因此各個方案的綜合屬性值必須來自同一屬性權重向量ω=(ω1,ω2,…,ωm),為此可建立如下多目標優(yōu)化模型:
由各個決策方案之間的公平性,建立下列單目標優(yōu)化模型:
步驟8:最終對各個方案的綜合屬性值排序,進行擇優(yōu)。
(一)綜合評價體系指標
針對研究型大學的主要職責和發(fā)展任務,提出其教師綜合評價體系指標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科建設、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和公益工作四個方面[8]。為了綜合評價指標的統(tǒng)一性和評價系統(tǒng)建立的合理性,本文通過大量的調研和分析,結合當前研究型大學對教師業(yè)績要求的特點,設定了學科建設、教學科研、公益工作之間的系數(shù)比重為2∶7∶1,并將綜合評價指標的和值設定為100。在計算綜合評價指標的分值時,學科建設的分值總分設定為20分,統(tǒng)計結果保持原始得分不變,教學科研的分值按照決策模型求解得到的綜合屬性值的基礎上乘上70,公益工作的分值設定為200分,在原始得分的基礎上除以20,最后將三項得分相加即為教師的綜合評價總分。為了體現(xiàn)不同類型教師的特點,根據(jù)教師工作性質和崗位職責的不同,建議將研究型大學教師分為教學科研并重型、研究為主型、工程開發(fā)和應用為主型、教學為主型、教輔科輔型和技術推廣型六類進行分類評價。
以教學科研并重型教師為研究對象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在多屬性求解方法的應用上重點研究教學、科研2個方面、10個指標體系。實際應用時,考核指標可根據(jù)需要進行修改調整。建立教師教學科研評價指標及權重范圍如表1所列[9]。
表1 教師教學科研評價指標及權重范圍
(二)決策模型及求解過程
(1)將表1中的參評教師決策屬性值進行轉置,并將各二級評價指標屬性用ωj代替,即可建立決策矩陣S。其中ω1表示主講課程門數(shù),ω2表示授課學時數(shù),ω3表示培養(yǎng)研究生數(shù),ω4表示指導本科生數(shù),ω5表示為學生做學術報告次數(shù),ω6表示指導青年教師授課人數(shù),ω7表示承擔縱向項目數(shù),ω8表示科研到款折合軟件費數(shù),ω9表示SCI收錄論文數(shù),ω10表示發(fā)表TOP論文。(2)將決策矩陣S轉化為規(guī)范化決策陣?R,見
表2。()列寫優(yōu)化問題模型:
表2 決策陣R
求出屬性權系數(shù)的最優(yōu)值。將式(1-7)求出的滿意度,代入上述優(yōu)化模型,可同理得到:
可得權重向量ω=(0.113,0.132,0.225,0.161, 0.051,0.023,0.053,0.105,0.106,0.031)。
z(ω)=(0.621,0.648,0.963,0.768,0.501)
平均綜合屬性為0.659,綜合屬性排序為:s3>s4>s2>s1>s5。
(三)結果分析
由于工科高校在專業(yè)設置、人才培養(yǎng)及學校發(fā)展目標等方面以工科發(fā)展為主,文科、管理學科等發(fā)展為輔,所以工科高校的教師既要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又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同時還需要有良好的教師品德。運用多屬性決策模型方法評價高校教師能夠較好的滿足全面評價的需求,通過模型評價尋優(yōu)排序結果是A3最優(yōu),A4次之, A2其次,A1再其次,A5最后,經檢驗,與用傳統(tǒng)方法評價的結果一致。以上一致性結果檢驗也證明了該模型方法的實用性。對于評價結果進行總結分析,一方面可以利用計算出來的綜合屬性值作為教師綜合評價指標建立的基準之一,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分析得到的評價結果去衡量不同類型教師在同類教師中的教學科研水平,便于對教師在教學科研中進行分類指導。此外,利用這樣的決策方法和評價數(shù)據(jù),可以建立滿足決策者不同需求的數(shù)學模型,比如評選教學能手,可以提高教學工作方面評價指標的權重,挑選學術帶頭人,可以提高科研方面某些指標的權重等。
(四)綜合評價方法實例分析
某研究型大學計劃從某科研教學團隊中選出近年來綜合業(yè)績最優(yōu)秀的教師,需要全面考查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綜合業(yè)績,提供的科研教學指標如表1所示,學科建設和公益工作換算成分值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團隊評價決策表
(1)綜合評價指標中教學科研方面獲得的分值。運用前面數(shù)學模型方法獲得的教學科研方面的綜合屬性值分別為:A1對應0.621,A2對應0.648,A3對應0.963,A4對應0.768,A5對應0.501,從表4-8提供的決策屬性中的定性指標看,A2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綜合屬性增加0.15,A3作為第三得獎人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綜合屬性值增加0.05,經過累加后團隊成員從A1到A5在教學科研方面的綜合屬性值分別為:0.621、0.798、1.0、0.768、0. 501,按照前面研究的折算方法,各綜合屬性值乘以70即得到各自對應的綜合評價指標分值:43.47、55.86、70、53.76、35.07。
(2)綜合評價指標中學科建設、公益工作中獲得的分值。根據(jù)表3-3提供的數(shù)據(jù),按照前面提到的折算辦法,A1到A5在學科建設方面折合對應的分值為6、14、18、2、10;A1到A5在公益工作方面對應的分值分別為3.25、3.25、6.5、1.75、2.5。
(3)確定最優(yōu)秀人選。將團隊成員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公益工作三方面得到的分值簡單加合在一起即得到各自的綜合評價分值。最終A1得到52.72,A2得到73.11,A3得到94.5,A4得到57. 51,A5得到47.57。從綜合得分來看,A3明顯高于其他成員,為本團隊業(yè)績最優(yōu)秀的教師。
通過對教師教學科研影響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教師教學科研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將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理論應用于教師教學科研綜合評價,構建了基于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理論的教師教學科研綜合評價模型,較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評價中管理者主觀評價教師和人工計算定量指標的不足。實例分析測試結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評價模型對教師教學科研綜合評價問題的求解是一種有效嘗試。該方法實現(xiàn)了符號推理和模糊推理的結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通過模型求解結果有助于分析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特點與發(fā)展趨勢,并對教師進行分類指導。
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模型不僅可用于教師教學科研綜合評價問題,還可在其他綜合評價場合借鑒應用。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模型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隨著認識的深入、檢測手段的進步,對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劃分進一步科學規(guī)范,以及隸屬度和可信度的確定都可進行相應的修正,從而使評價模型更符合實際情況,也可使評價的合理性和指導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1]徐邵莉,生云龍,等.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的影響因素及構建原則[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08,(4):17-20.
[2]馮靜,董天鵝.高校教師評價的制度性障礙與建議[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09,(3):20-27.
[3]席與亨,張丹,等.大學教師科研業(yè)績評價體系研究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71-77.
[4]許葉軍,達慶利.不確定型多屬性決策的權系數(shù)確定及其應用[J].系統(tǒng)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5,(5):434-442.
[5]徐澤水,達慶利.區(qū)間型多屬性決策的一種新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2003,(4):7-13.
[6]徐玖平,吳巍.多屬性決策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6-87.
[7]徐澤水.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方法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4-125.
[8]曹如軍.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關系: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1):52-55.
[9]李寶斌,許曉東.高校教師評價中教學科研失衡的實證與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76-81.
G645.1
A
1672-9846(2013)02-0042-05
2013-03-0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探索工科院校適應工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師資隊伍建設新模式”(編號:11YB074)。
梁葉新(1980-),男,四川廣元人,北京化工大學人事處勞資科科員,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校人事管理研究。
劉廣青(1978-),男,山西武鄉(xiāng)人,北京化工大學人事處副處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校人事管理研究。
李宏光(1963-),男,遼寧法庫人,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過程的性能監(jiān)控與優(yōu)化,Petri網的理論及其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