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紅波
[摘要]行政復議管轄制度是行政復議的核心問題。這一問題能否妥善解決直接關系著行政復議的公正性和立法目的的實現。我國現行行政復議管轄制度存在嚴重缺陷,從而導致行政復議的目的難以實現,也無法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應當進行完善。
[關鍵詞]行政復議管轄;行政復議委員會
一、行政復議管轄制度概述
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相對人因不服行政機關的決定,請求作出原決定的行政機關或其上一級行政機關,審查原決定當否、并為一定決定的訴訟活動。行政復議是廣義行政訴訟的組成部分,分析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現狀,探討完善之途徑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課題之一。行政機關相對人申請行政復議與申訴不同,申訴沒有次數限制,沒有法定的管轄機關,沒有時限要求,國家機關也沒有必須為之作出決定的義務。申請行政復議則只能提起一次,并且是在法定時限內向有管轄權的機關提起,管轄機關對合法之申請必須審理并作出決定。我國有行政復議管轄權的機關是國家縣級以上的各類行政機關,或特設的行政復議機關。具體行政復議案件由哪級哪個機關管轄由法律規(guī)定。
我國法律關于行政復議管轄機關有如下規(guī)定:(一)有行政復議管轄權的行政機關最低一級是縣級行政機關。(二)行政復議的管轄機關原則上為作出行政處分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以向原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為例外。如《海關法》第53條規(guī)定二相對人不服海關處罰決定可以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海關或上一級海關申請復議。(三)個別行政復議案件的管轄權屬于作出行政處分的行政機關內特設的機關。如《專利法》第韶條規(guī)定產專利局設立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人對專利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
二、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之缺陷
現有行政復議管轄體制體現在《行政復議法》第12、13、14、15條的規(guī)定之中。綜合分析這些規(guī)定存在較大缺陷,主要表現為:
(一)復議資源不能優(yōu)化配置。在現有的行政復議體制下,享有行政復議管轄權的機關有:縣級、市級、省級人民政府;市級、省級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以及縣級人民政府部分工作部門?,F有的行政復議管轄體制是建立在現有的領導體制框架內,復議機構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與人格,不利于其公正地行使行政復議權。一般認為,復議機構是復議機關內設的具體從事復議工作的辦事機構。復議機構是無獨立復議權的,不是一級有權機關,不能以獨立的名義對外從事活動。復議機構承擔法律、法規(guī)賦予的職能、職責,但復議機構只是接受復議機關的委托從事活動,復議決定只能以復議機關的名義作出。復議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聽命于所屬的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的負責人。復議機構只是具體地承辦案件和“擬定”復議決定,而最后對外生效復議決定則由復議機關負責人同意或集體討論通過后作出。這導致行政復議制度在實際運行中,某些行政復議機構形同虛設,沒有起到化解糾紛的作用,公眾對復議機構的信任程度不高。
(二)規(guī)定有的復議案件由原行政機關管轄,直接違背了公正原則。《行政復議法》第14條規(guī)定:“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規(guī)定對省部級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不由國務院復議,仍由該省部級行政機關復議。省部級行政機關自己作為自己案件的復議機關,直接違背了公正原則。公正原則是行政復議的一項基本原則,是行政復議制度的生命所在。
(三)復議案件由上級行政機關管轄難保其公正。我國現有的行政復議管轄體制是與行政領導體制相一致的,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基于這種隸屬關系而派生出監(jiān)督關系,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復議案件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級行政機關管轄。但行政復議活動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活動,它屬于一種行政司法活動,公正性與中立性是其基本屬性。行政隸屬關系與行政復議這種“準司法”活動的中立、公正性是不相適應的。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有時存在利益上的沖突,因我國行政組織法不健全、不完善,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權限劃分不清,受利益驅動實踐中容易出現爭權奪利的現象,在有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行政復議機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偏袒復議申請人一方,隨意撤銷復議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使爭議得不到公正的解決。
(四)追究責任的機制不科學導致復議管轄制度流于形式。根據《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相對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以原機關為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以復議機關為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限期內沒有作出復議決定,相對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原行政機關為被告;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的,以復議機關為被告。此類規(guī)定基本上免除了復議機關在實質上沒有依法履行復議職
責的外部責任,復議機關出于袒護下級或不愿意當被告的心理,對于受理的復議案件,可以不經過審查或不經過認真審查,就草率作出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了事。這便導致復議活動流于形式。盡管《行政復議法》設專章規(guī)定了行政復議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但這主要是一種內部責任,且缺乏相應的追究責任的程序,由誰來啟動、由誰來追究、在多長期限內追究、不追究的法律后果等等,法律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使這些法律責任難以落到實處。
三、行政復議管轄制度之完善
制度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立法宗旨的實現。《行政復議法》的基本立法宗旨應是及時公正地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然而現有復議管轄體制加重了各級各類行政機關的工作負擔,不利于其原有的管理與服務職能的履行,也影響了相對方訴權的實現。因此,需要重構我國的行政復議管轄體制,主要思路是:
(一)設置專門的行政復議委員會。改變行政復議機關過于分散的現狀,在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統(tǒng)一設置專司行政復議職能的機關——行政復議委員會,賦予其獨立主體地位和法律人格,由其以自己的名義受理、審理和裁判行政復議案件。這樣,就將現有的各行政機關所擁有的行政復議職能分離出來,統(tǒng)一由行政復議委員會行使。行政復議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四級:即縣級政府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市級政府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省級政府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國務院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這些復議委員會在管轄復議案件權限上的分工是:對縣級政府各工作部門、鄉(xiāng)(鎮(zhèn))級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的,由縣級政府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管轄;對市級政府各工作部門和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的,由市級政府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管轄;對省級政府的各工作部門、市級人民政府以及省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的,由省級政府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管轄;對國務院各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的,由國務院設立的行政復議委員會管轄。
(二)配備高素質的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復議人員素質的高低,也影響到行政復議決定的公正性。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沒有法律對行政復議人員的任職資格及其管理等作出專門規(guī)定。對行政復議人員的配備極不規(guī)范,缺乏專業(yè)化的訓練,隊伍也不穩(wěn)定。實踐中,相當一部分行政復議決定書簡單粗糙,對申請人的申請理由,被申請人的答復理由,行政復議機關認定的事實和作出行政復議的理由等不作全面的敘述。設立了統(tǒng)一的行政復議委員會后,就要配備高素質的行政復議人員,并進行專門立法,為建成一支優(yōu)化、精干、廉潔、穩(wěn)定、高效的行政復議隊伍提供制度保障。
(三)理順行政復議委員會與相關主體的關系?,F有的行政復議機構不具有獨立性,必須聽命于所屬的行政機關及其負責人,而該行政機關又是復議被申請人的上級機關,上下級行政機關容易串通一氣,甚至徇私舞弊,至少在形式上這種復議管轄制度無法體現公正原則。在設置了專門的行政復議委員會后,還應理順其與本級人民政府、與本級政府各工作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理順上下級行政復議委員會之間的關系,以保障正常有序地開展復議工作。
1、行政復議委員會與本級人民政府的關系。行政復議委員會是本級人民政府設立的專司行政復議職能的機關,承擔著解決行政爭議,監(jiān)督本級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具體行政行為的職責。它與本級人民政府之間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對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但是,它又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以自己的名義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復議權,不受本級人民政府的非法干涉。
2、行政復議委員會與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行政復議委員會與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在級別上可比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高出半級,以保障其能有力、有效地行使復議監(jiān)督權,獨立公正地裁決行政爭議。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應接受行政復議委員會的復議監(jiān)督,在行政復議活動中,有義務配合復議委員會的工作,聽從復議委員會的指揮,對行政復議委員會作出的復議決定有義務履行。
3、上下級行政復議委員會之間的關系。行政復議委員會共分為四級:即縣級、市級、省級、中央級。它們之間在管轄復議案件的權限上有明確的劃分,且彼此之間不存在領導關系,而是業(yè)務指導關系。每級復議委員會依法獨立行使復議權,并采用一級復議制,對下級復議委員會作出的復議決定不服,不能向上級復議委員會申請復議,而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參考文獻
楊海坤主編:《跨入21世紀的中國行政法學》,中國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540頁。
方世榮主編:《行政訴訟法案例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頁。
參見楊小君:《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