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鷗
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穩(wěn)定性分析
海 鷗
目的探討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穩(wěn)定性。方法將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配伍后頭孢呋辛鈉的含量,仔細觀察配伍后的混合流的外觀變化以及PH值,并分別對25℃和37℃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穩(wěn)定性進行科學評價。結果經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熱毒寧注射液配伍后,PH值顯著提高,在與氨茶堿注射液配伍后,PH值明顯下降,同時,其含量也明顯下降,而與克林霉素注射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細辛腦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性質穩(wěn)定。結論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熱毒寧注射液配伍應該謹慎,與氨茶堿注射液不宜合用;與克林霉素注射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細辛腦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性質仍舊穩(wěn)定,可以配伍使用。
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藥物配伍;穩(wěn)定性
1.1 實驗儀器紫外分光光度計、小型蘭用水箱、電子天平、PH計、高效液相色譜儀、2487紫外橙測器、515泵、凈化工作臺。
1.2 實驗藥物注射用頭孢呋辛鈉、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氨茶堿注射液、細辛腦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醋酸鈉、醋酸、乙腈均為分析純,用水為重蒸餾水。
1.3 研究方法將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配伍后頭孢呋辛鈉的含量,仔細觀配伍后的混合流的變化以及PH值,并分別對25℃和37℃下的頭孢呋辛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穩(wěn)定性進行科學評價。
1.4 實驗方法
1.4.1 溶液配制用天秤稱取10mg頭孢呋辛鈉藥品,溶于100ml的常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溶解、稀釋、搖勻,配制成為100μg/ml的標準液,將其平均分成六份,放在同樣的容量瓶中。與氨茶堿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細辛腦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熱霉寧注射液配伍,仔細觀察變化以及PH值,與此同時,還要將分別配伍后的配伍液放置于25℃和37℃的恒溫水浴中,于2h、4h、6h后進行外觀觀察。
1.4.2 波長選擇按照上述同樣方法,配制100μg/ml的頭孢呋辛鈉標準液,將其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計在200~400nm的波長范圍內掃描并自動繪制吸收曲線。發(fā)現(xiàn)其在274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那么該波長則為本實驗所選擇的測定波長。
1.4.3 吸收度測定采用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在274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并且采用回歸分析法給予分析。
1.4.4 測定配伍液的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相同批次頭孢呋辛鈉含量作對比。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取SPSS 13.0軟件實施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是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來表示,方法為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即。
2.1 配伍結果經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熱毒寧注射液配伍后,PH值顯著提高,在與氨茶堿注射液配伍后,PH值明顯下降,同時,其含量也明顯下降,而與克林霉素注射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細辛腦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性質穩(wěn)定,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2 PH值變化本組實驗研究中,分別對25℃和37℃恒溫下的配伍后的溶液的PH值測定,其在各時間段都有所不同,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3 頭孢呋辛鈉注射液含量變化與氨茶堿注射液配伍后,含量也明顯下降,與其它藥物配伍后,含量變化不明顯,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臨床上藥物配伍藥效各不相同,其所產生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部分藥物具有兼容性,而有些藥物則不適宜兼容,因此,臨床藥物配伍一定要謹慎。
3.1 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藥物配伍頭孢呋辛鈉是一種殺菌性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可抵抗大多數(shù)的β-內酰胺酶。注射用頭孢呋辛鈉與丙磺舒強利尿藥物抗酸劑等共同使用,可能會相互影響,甚至產生不良反應,為此,要加強對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穩(wěn)定性分析。
3.2 用藥方法及建議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熱毒寧注射液配伍應該謹慎,與氨茶堿注射液不應合用,因此,要避免兩者潛在或直接的配伍反應,與克林霉素注射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細辛腦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性質仍舊穩(wěn)定,可以配伍使用。總之,各種藥物成分復雜,為此,在配伍時一定要慎重,充分考慮其溫度和PH值變化,盡量避免與其它藥物的配伍,全面提升用藥的合理性與安全性。
表1 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藥液配伍結果分析
[1] 張寓云,鄭文平,鄭奕輝,等.頭孢呋辛鈉注射液與6種藥物配伍穩(wěn)定性研究[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4,7:19-21.
[2] 白林,王曉蕾,呂曉川,等.加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與五種藥物的配伍及穩(wěn)定性研究[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4,3:200-203.
R917
A
1673-5846(2013)09-0240-02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柳州 54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