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不
【原文】
傷懷之美
遲子建
我八歲的時候,還在中國最北的漠河北極村。漫天大雪幾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記憶,但那年冬天的漁汛卻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著已經(jīng)打上來的各色魚類。黃昏時分,云氣低沉,大人們將魚攏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龍江回家了。那是一條漫長的雪道,灰藍色的。大人們抄著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騰騰地走著,世界是如此沉靜。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聽到的只是拉著雪橇的狗的熱氣沼沼的呼吸聲。大人們都消失了,村莊也消失了,我感覺只有狗的呼吸聲和雪花陪伴著我,我有一種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體會到的傷懷之美了。
年齡的增長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為的一個可怕過程。從那以后,我更多體會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煙云、狹窄而流俗的街道、人與人之間的爭吵,那種人、情、景相融為一體的傷懷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說傷懷之美正在某個角落因為蒙難而掩面哭泣。
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終于又在異國他鄉(xiāng)重溫了傷懷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來到了著名的溫泉圣地——登別。問起登別溫泉有何獨到之處時,日本友人風(fēng)趣地眨眨眼睛說:人直接面對著十二月的寒風(fēng)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頭,有些興奮,又有些害怕。凌晨五時我肩搭一條金黃色的浴巾來到溫泉區(qū)。站在室內(nèi)溫泉門邊就感覺到了寒氣,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溫泉,實在需要點勇氣啊。我猶豫片刻,還是將門推開。這一推我?guī)缀踝屟┗ńo嚇住了,寒氣和雪花匯合在一起朝我襲來。而我不想再回頭,尤其有人望著我的時候,我是絕不肯退卻的。
我全身的肌膚都在呼吸真正的風(fēng)、自由的風(fēng)。池子周圍落滿了雪。我下去了,慢慢地讓自己成為溫泉的一部分。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靜啊。雪花朝我襲來,而溫泉里卻暖意融融。池子周圍有幾棵樹,樹上有燈,因而落在樹周圍的雪花是燦爛而華美的。一邊是雪,一邊是泉水,另一邊卻結(jié)有冰柱(在水旁的巖石上)。我呼吸著新鮮潮濕而浸滿寒意的空氣,感覺到了空前的空靈與傷懷。
此后,久在城市里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我仍然期待著與你重逢。
去年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終于踏上了一條豪華船。一天黃昏,我獨自來到船頭的甲板。天邊涌動著轟轟烈烈的火燒云,映紅了半面江水。這時節(jié)有一群水鳥忽然出現(xiàn)在船頭不遠(yuǎn)處,火燒云使它們成為赤色。它們帶著水汽朝另一岸飛去,我目隨著它們,突然發(fā)現(xiàn)它們身上的紅色在瞬間消失了,俄羅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風(fēng)清,水鳥在那里重現(xiàn)了單純的本色。真是不可思議,一面是灰藍的天空和半輪淡白的月亮,另一側(cè)卻是紅霞漫卷。船長在駕駛室發(fā)現(xiàn)了我,便用擴音器送出來一憂郁纏綿令人心動的樂曲。我情不自禁地和著樂曲獨自舞蹈起來。我旋轉(zhuǎn)著,領(lǐng)略著這紅白相間的世界的奇異之美。沒有誰來打擾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臨仙界的音樂,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無邊無際的風(fēng)了。傷懷之美在此時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卻了庸俗嘈雜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讓它長駐心中,然而它棲息片刻就如裊裊輕煙一般消失了。
傷懷之美為何能夠打動人心?只因為它浸入了一種宗教情懷。一種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憂傷之美,是一個帝國的所有黃金和寶石都難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個富有宗教情懷的人都遇見過傷懷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會是人一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珍貴片斷,能成為人永久回憶的美。
【賞析】
遲子建的散文常常呈現(xiàn)出一種大自然與人的和諧之美,那些憂郁的靈魂宛如唱著一首首凄美的歌,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冰封雪飄的北國風(fēng)情畫,冷色調(diào)中透出濃濃的暖意。她的散文題材新穎,描寫細(xì)膩,文筆卓爾不群。她既關(guān)注重要的人物、事件,又更多地敘寫日常生活場景,講述平凡人的故事;既關(guān)照外在的環(huán)境,又大量地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近讀其散文《傷懷之美》,覺得十分耐人咀嚼。這樣的散文含蓄蘊藉,可供命題的點非常多。
如標(biāo)題“傷懷之美”就很值得玩味。初看上去,文題中的兩個詞語似乎自相矛盾,既然“傷懷”又怎么稱得上“美”呢?如何理解“傷懷之美”呢?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理解:人與自然(或“人、情、景”)融為一體;景物是美的,情調(diào)是憂傷的;傷懷突然降臨,不期而遇;具有一種宗教情懷,神圣不可侵犯。
再如,文中的一些語句也很值得琢磨,像“年齡的增長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為的一個可怕過程”就頗具深意。綜觀全文,其意應(yīng)理解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城市的喧囂會干擾人用心去感悟、體會自然之美,人會逐漸變得世俗或庸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逐漸變得麻木,不能敏銳地感受到“傷懷之美”。
再如,鑒賞景物描寫的句子、把握文章的用詞特色等,都是不錯的命題點。
拋開命題點不說,總體讀來,本文有如下三大特色:
一是標(biāo)題別具一格,深蘊哲理。全文記敘了“我”經(jīng)歷的三件事:八歲時初次感受到了漠河之美,在異國他鄉(xiāng)感受到了溫泉之美、大病初愈后于豪華輪船上看到火燒云之美。這三處邂逅之美,皆為傷懷之美。作者淡淡地敘述,文字中呈現(xiàn)出一種哲思美。
二是用詞精準(zhǔn)、靈活。如“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著已經(jīng)打上來的各色魚類……一條漫長的雪道,灰藍色的”句中的“乳白”“干草(的枯黃)”“各色魚類”“黃昏”“云氣”“雪道”“灰藍色”等詞語,色彩豐富,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家鄉(xiāng)獨特的美。
三是靈活地運用了比擬、排比等修辭手法。如“漫天大雪幾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記憶”,句中的“封存”一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既表現(xiàn)出雪之大,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捕魚之辛苦。又如“正在某個角落因為蒙難而掩面哭泣”,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新穎別致,表現(xiàn)出傷懷之美因得不到人的理解而孤獨、寂寞?!拔胰淼募∧w都在呼吸真正的風(fēng)、自由的風(fēng)”,句中的“呼吸”則是運用擬物的修辭手法,明寫肌膚的快意,實則表現(xiàn)“我”心情的愉快。
作者看似在寫景,又不純粹是在寫景。在對景物的描繪中蘊含著一種凄美、傷感之情。這種獨特的情感,已然超越了生活中一般的庸庸碌碌之情,讀來大有蕩滌心靈的神奇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