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改革目標的本質之一是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然而,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各種新型社交手段不斷涌現(xiàn)的今天,依靠體育原來的基本功能來吸引學生參與的熱情往往需要體育教師們花費更多的心思,還不一定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那么,體育教學評價方案如何能夠科學、合理、同時又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約束與調動積極性的作用,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本課題通過在我校實行競賽成績引入體育教學評價方案的方法,研究該方法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積極性的效果。
以我校一、二年級參加舞龍舞獅、跆拳道、健美操課程學習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有關教學改革研究的資料。
2.2.2、問卷調查法 對參加學習的大學生分別于學期開始和學期結束時發(fā)放調查問卷各214份,回收問卷428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428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2.2.3、教學實驗法 在參加此次教學評價方案改革的學生完成第一次調查問卷后,向學生解釋本研究的目的,以及即將采用的加入小組競賽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一部分的方案,日常教學方法不變。
2.2.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結果逐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圖1:教學評價方案改革前后學生對教師上課滿意度的變化
圖1顯示在進行教學改革前后學生對教師上課滿意度的變化。在教學改革之前,學生對教師上課滿意度較高,改革之后,滿意度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圖2:教學評價方案改革前后積極參加體育課學習的學生比例
圖2顯示,教學評價方案改革后積極參加體育課學習的學生比教學評價方案改革前的數(shù)量有了明顯的增加。
圖3:教學評價方案改革前后學生對體育教學評價方案的認同情況
由圖3可以看出,通過此次教學評價方案的改革,學生對體育教學評價方案的滿意程度大大提高,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認為新的教學評價方案更合理,更喜歡新的教學評價方案。
圖4:不同班級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變化情況
圖4顯示了以百分制為標準的改革教學評價方案后三種課程班級學生五項身體素質的提高情況。三種教學課程班級的學生的身體素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高校中,體育課是一項必須進行考核并記入學分的必修課,體育課的考核與評價環(huán)節(jié)是體育教師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非常重視的部分。目前高校體育課中對學生的考核評定,除平時成績外,最主要的是期末技術考核成績。而目前廣泛實施的技術考核方法往往是:教師從平時的授課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技術動作或章節(jié),要求學生做出動作,教師根據動作的好壞打分。類似這樣的做法的確可以顯著區(qū)分每一個學生的技術水平,但也使一些身體素質差、技術水平差的學生產生厭學和自暴自棄的心理,既不利于學生對該門課程興趣的保持和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體育課程評價應當?shù)u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強化激勵和發(fā)展功能。如何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方法,既能體現(xiàn)該項課程特有的運動特色,又能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身特點,已成為體育課考核評價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比賽”是指在體育、生產等活動中,由個人參加,或者以團隊形式參加,并且有一定規(guī)則的比較本領、技術高低的形式。體育比賽由于其競爭性給人們帶來的趣味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體育比賽也是參賽者技術水平、組織水平、身體素質的最好體現(xiàn),并且很多體育運動還是集娛樂性、藝術性與競爭性為一體的,因此我們在體育課的教學評價方案中納入了小組比賽成績作為核算最終成績的一部分。
我們的改革方法是將學生在班級內的小組比賽成績作為體育成績的50%,與平時考勤、身體素質一起進行核算。學期結束時,根據不同的專項,在各專項、各班級內由學生自己組隊,自己設計參加考核的內容和難度進行班級內部的比賽,也就是采用“以賽代考”的形式。由我校具有相應專項裁判證的老師對參賽小組進行打分,授課教師不參與評價。裁判根據技術難度、編排的藝術效果與完成的熟練程度給予評分,并排出前后名次,然后將不同名次轉化為相應的分值。通過比賽得分結合平時考勤以及身體素質綜合計算出學生學習該門課題的最終考核成績。
通過學期初和學期末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身體素質測驗可以看出,“以賽代考”這種由學生自由分組,自己組織、創(chuàng)編參加考核內容的教學評價方案改革對學生參加體育課學習的促進效果非常顯著。舞龍舞獅、跆拳道、健美操三類授課班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別提高了19%、25%和15%(圖2)。學生對教師上課滿意度的評價情況也明顯提高,舞龍舞獅、跆拳道、健美操三類授課班級學生對授課老師給出的滿意評價分別提高了4.3%、3.5%、4.6%(圖1)。并且,三類授課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圖4),學生對新的教學評價方案的滿意度達到了97%,遠遠高于實驗之前的45%的滿意度比例(圖3)。分析此次教學評價方案改革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為了保證比賽中能夠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在課堂中一改被動學習的模式,變?yōu)橹鲃酉蚪處熣埥獭⑴c授課教師產生良好互動的模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提高了。其次,比賽的競爭機制激發(fā)了學生的求勝本能,促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積極學習,在課后也愿意主動進行相關技術的練習,從而使學生在鍛煉中提高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再次,學生在所學技能的基礎上自己編排參賽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有了成就感。最后,由于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比賽,每個小組成員需要對自己有正確的定位,小組成員之間必須互相配合,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的正確性,也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從而實現(xiàn)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體育教學目標,因而學生就更加喜歡這種形式的考核評價方案。
將小組比賽成績作為考試成績納入到體育課的成績核算中的教學評價方案改革引進了體育競賽的競爭性、趣味性,結合體育運動的娛樂性與藝術性,使體育教學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也激發(fā)了學生鍛煉身體、提高技能的欲望。通過本次實驗,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對教師的滿意度均有了明顯提高,身體素質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更喜歡這種結合了“以賽代考”的教學評價方案。通過本次實驗,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生對自身的認識與定位,以及溝通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能夠為日后的生活與工作奠定基礎。因此,這種教學評價方案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