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文
(浙江海洋學院 人文學院,浙江 舟山 316000)
自從20世紀50年代高校設(shè)置“古代漢語”課程以來,古代漢語教材建設(shè)取得了長足發(fā)展,涌現(xiàn)了眾多的教材。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1],周秉鈞編著的《古漢語綱要》[2],郭錫良、李玲璞主編的《古代漢語》[3],許嘉璐主編的《古代漢語》[4],荊貴生主編的《古代漢語》[5],等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古代漢語研究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古代漢語教學也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廣大教師對古代漢語教材也有了新的要求。于是,進入新世紀后,為適應(yīng)新形勢的需要,在全國各地又出版了一些新編的教材,蔣冀騁主編的《古代漢語》[6](以下簡稱“蔣編”)就是其一。這部教材由湖南大學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通論,下冊為文選,共80余萬字。其通論部分除緒論外,分文字、詞匯、訓詁、音韻、語法(詞法)、語法(句法)共六章,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古代漢語基礎(chǔ)知識。與傳統(tǒng)古代漢語教材相比,這部新教材順應(yīng)了新世紀以來的古代漢語教學改革潮流,體現(xiàn)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理念,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掌握古代漢語基礎(chǔ)知識,提高閱讀古籍的能力”,這是公認的古代漢語課程學習目的之一。哪些古漢語知識是“基礎(chǔ)知識”?各種古漢語教材形成了很多共識。如“古今字”、“通假字”、“古今詞義的異同”、“雙聲疊韻”、“三十六字母”、“詞類活用”、“古書句讀”等知識點,各種古漢語教材一般都會選入?!笆Y編”囊括了學習古漢語應(yīng)該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礎(chǔ)知識,分文字、詞匯、訓詁、音韻、語法五部分系統(tǒng)地講述。在編排體例上,與王力《古代漢語》的“散點式”不同,“蔣編”更具系統(tǒng)性,各部分自成體系。其文字部分分“漢字概說”、“漢字形體的演變”、“漢字的構(gòu)造”、“古書中的用字”、“俗字”五節(jié),介紹了古代漢語中一些基本的漢字學知識。詞匯部分有“詞匯概說”、“單音詞與復(fù)音詞”、“詞義”、“同源詞”、“同義詞與反義詞”五節(jié)內(nèi)容,介紹了古代漢語中一些基本的詞匯學知識。訓詁部分包括“訓詁的含義”、“訓詁的材料和內(nèi)容”、“訓詁的術(shù)語”、“訓詁的方式”、“古注的讀法”、“??薄绷?jié),介紹了古代漢語中常用的訓詁學知識。音韻部分有“音韻學概說”、“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的分析”、“中古語音系統(tǒng)”、“上古語音系統(tǒng)”、“近代語音系統(tǒng)”、“近體詩格律”六節(jié)內(nèi)容,介紹了古代漢語中一些基本的音韻學知識。語法部分分詞法和句法,包括“分類標準和詞類”、“實詞活用”、“量詞”、“副詞”、“代詞”、“介詞、連詞”、“語氣詞”、“詞頭、詞尾”、“詞序”、“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處置式”、“動結(jié)式述補結(jié)構(gòu)”十三節(jié)內(nèi)容,講述了古代漢語一些基本的語法學知識。這些基礎(chǔ)知識都是提高學生閱讀古籍能力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也幫助學生形成一些整體性概念,了解古代漢語課程的概貌。
“蔣編”在內(nèi)容編排上還有意突出“中古”。首先,精選了一些凸顯中古漢語特點的通論知識點,如“俗字”、“常用詞的演變”等。這些知識點過去很多教材都不太措意,是近些年來學界在這些領(lǐng)域取得了一些影響較大的新成就,它們才逐漸被重視起來?!笆Y編”把它們選入教材,體現(xiàn)了“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新理念,意欲推動“古漢語教學的改革”(下冊第381頁)。其次,下冊文選部分列有“三國魏晉南北朝”專欄,選入了不少體現(xiàn)中古漢語特點的文選,如漢文佛典文獻9篇、《搜神記》1篇、《世說新語》3篇、《太平經(jīng)》3篇等。它們都保留了許多中古時期的口語,是近些年來學界關(guān)注較多的研究中古漢語的重要語料。再次,上冊通論部分引用了不少中古漢語語料作例。如在介紹詞義引申類型之一“時空引申”時,“蔣編”以“黨(當)”在“中古以降”引申有“時”義為例(第115頁);在介紹“性狀引申”時,以“快”在中古由“迅速”義引申有“善于”義為例(第116頁);在介紹“實虛引申”時,以“著”在《世說新語》等中古文獻中已虛化為表處所的介詞、在唐宋間進一步虛化為表示進行時態(tài)的助詞為例(第118頁);在介紹“詞義易色”時,以“傷心/腸斷(斷腸)”等在中古的變化為例(第129頁);在介紹“疊韻同源詞”時,以“貌-邈-描”等中近古同源詞為例(第145頁);在介紹“同源詞研究的作用”時,以中近古文獻語詞“服”等為例(第149頁);在介紹“對文求義”時,以中近古文獻語詞“踔”、“試”等為例(第205頁);在“讀古注示例”中,列有《文選》李善注選文(第217頁);在介紹“??钡囊蟆敝弧氨仨氉R俗字,明草書”時,以敦煌文書等為例(第224頁);在介紹轉(zhuǎn)折連詞“但”時,以《太平經(jīng)》等中古文獻用例為例(第332頁)……這些都是重要的中近古漢語語料,有不少還是近來學界的研究成果。傳統(tǒng)教材在介紹相關(guān)知識點(如“詞義引申”、“同源詞”等)時,一般還沒有采納這些語料?!笆Y編”吸收這些語料,反映了學界動態(tài),也體現(xiàn)了“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教學改革理念。
目前,高校普遍縮減了古代漢語課程授課課時,有的從原來的100多個學時減到了64學時,縮減近半。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使用哪一套傳統(tǒng)教材,都很難把教材內(nèi)容全部講完。為了適應(yīng)這種形勢變化,“蔣編”在內(nèi)容編排上采用了“彈性”編排原則。首先,“蔣編”沒有縮減學習古漢語必須掌握的基礎(chǔ)知識點,而是將各個知識板塊編成一個個體系,各個體系的具體內(nèi)容又是由淺入深而有條理地編排。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漢語課程的概貌,更好地掌握那些必備的基礎(chǔ)知識;另一方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就不必要全部精講,不少知識點可以安排學生自學。“讓學生自由學習、自由思考、自由研究,在學習、思考和研究中感受真善美,從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保ㄏ聝缘?80頁)而練習題的設(shè)置又方便教師或?qū)W習者自我檢查學習的效果。其次,每個章節(jié)后面提出的進一步閱讀的文獻,以及附錄的一些知識等,又拓展了整個課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這種具有“彈性”的教材,特別適合當前高校的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也適合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學習者自學使用。
“蔣編”有彈性地編排內(nèi)容,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編者在“后記”中指出:“相信書本,相信老師所教,是我國大學生乃至研究生的普遍特點,從而導(dǎo)致唯上、唯書習慣的養(yǎng)成,導(dǎo)致一切服從尊者的處世態(tài)度的形成,也導(dǎo)致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缺乏?!币岣呙褡鍎?chuàng)造力,就必須重視“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爸行W教育,求同思維為主,輔以求異;大學教育,求同求異各半;研究生教育,求異思維為主,輔以求同”(下冊第379-380頁)?!笆Y編”體現(xiàn)了這種教育理念,書中既有“求同”的內(nèi)容設(shè)置,更有“求異”的精心編排?!笆Y編”特別重視比較一些細微差異,如比較“古今詞義的差異”(上冊第125-134頁)等。另外,“蔣編”編者認為,要培養(yǎng)“求異思維”,“首先得從懷疑開始”,“有懷疑才有思考,而思考以追問為形式”(下冊第380頁)。為此,“蔣編”不僅在一些知識點里融入了一些學界科研新成果,提出了一些需進一步閱讀的文獻,還精心設(shè)計了一些“追問”式的練習題。如上冊第219頁練習3:《國語·晉語》:“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表f昭注:“匡,正也。正窮困之人?!本幷哚槍@一古注發(fā)問:“韋昭注的解釋是否正確?”為了引導(dǎo)學生思考,編者附上了大量的語料,然后追問:“如果(韋昭注)不正確,請根據(jù)語料給出新的解釋”。語料中有大量的“匡”和“救”連文、對文的現(xiàn)象,如《左傳·僖公二十六》“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左傳·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災(zāi)患”,等等。練習者通過比類,就不難發(fā)現(xiàn)并糾正韋昭注的錯誤。很明顯,設(shè)置這樣的練習,目的不僅僅是讓練習者溫習并實踐已學的訓詁學知識,也是為了培養(yǎng)敢于懷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近年出版的古代漢語教材,有不少是增加了“練習”內(nèi)容的,這無疑有助于教學的理論聯(lián)系實踐。“蔣編”在每節(jié)常識后面也都設(shè)計了練習,共35個。這些練習,有的設(shè)計為幫助學生掌握古漢語基礎(chǔ)知識,如“什么是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繁簡字”(上冊第52頁)之類;有的設(shè)計為訓練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如“根據(jù)字型判斷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是本義還是引申義”(上冊第135頁)、“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并說明屬于哪類活用”(上冊第319頁),等等;有的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和人文精神,如“古注的讀法”設(shè)置的配套練習中就有不少(上冊第218-219頁)。編者先列出一些頗有影響力的古注,如《尚書》孔傳、孔穎達正義,《國語》韋昭注之類,然后附上大量的相關(guān)語料,要求學生根據(jù)語料考正前人注解的錯誤。這樣循循善誘,有利于啟迪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然,“蔣編”內(nèi)容豐富,洋洋80多萬字,難免也有瑕疵。筆者不揣淺陋,略陳數(shù)例如次。
例1.到曹溪,恰遇祖師,正當說法時,便禮拜祖師。(《祖堂集·慧忠國師》)
“蔣編”注“禮拜”云:“禮拜:以禮相拜?!保ㄏ聝缘?95頁)
今按,“禮”有“拜”義?!墩f文·示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薄笆律瘛眲t需拜也,故“禮”引申有“拜”義,作動詞用,多用于膜拜僧、佛之類。如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七:“闇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边|王鳴鳳《大都崇圣院碑記》:“(惠誠)丱歲禮惠華寺玉藏主為師?!贝硕小岸Y”皆為“拜”義。今浙江普陀山僧人謂“拜佛”猶言“禮佛”,正是古語之遺留,亦其證??梢姡蹲嫣眉贰岸Y拜祖師”之“禮拜”是同義連文,“蔣編”釋為“以禮相拜”不確,當釋為“拜”或“膜拜”。
例2.舍利弗等既入其家,受長者供,飲食已訖。長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雜寶藏經(jīng)卷六·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緣》)
“蔣編”注“行水”云:“行水:施主飯后奉賓客水,以用于澡手漱口之類?!保ㄏ聝缘?05頁)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漢語讀本》注“行水”同,還另舉三例,謂其“皆述飯后行水”[7]91。
今按,佛典中“行水”是指“食前食后倒水洗手”[8],如:
后日長者復(fù)請比丘,普及眾僧,悉令詣舍,辦飲食具。時至皆到坐定,行水、飲食已,咒愿達嚫。(吳康僧會《六度集經(jīng)》;T3n152p36a1)
是時有一老婆羅門,其形丑惡,人所惡見,從遠方來。王子見已,即命令坐,行水施果,然后問訊。(吳支謙《菩薩本緣經(jīng)》;T3n153p59b24)
此二例中,第一例“行水”是指眾僧食前倒水洗手,第二例“行水”是指吃果子前倒水洗手。而施主提水壺或水罐之類給食者洗手也叫“行水”,如:
檀越行水,至上座前。佛語施主,先與汝師。持水往師前,即舉罌,罌口自閉,其水不下。還往佛前,從佛作次,爾乃水出,咸得洗手。(元魏慧覺等《賢愚經(jīng)》;T4n202p361a10)
由此可見,“蔣編”注的是語境義。此類注解“蔣編”書中自有其例,一般先注詞匯義,再注語境義,如同頁“注釋21”:“上座:又作‘上坐’,本指尊者之座次。這里指尊貴的客人。”又如下冊第169頁“注釋8”:“公姥:媳婦稱丈夫的父母。這里主要指‘姥’,即婆婆?!比绱?,“蔣編”此注當作:“行水:食前食后倒水洗手。這里指施主飯后奉賓客水,以用于澡手漱口之類。”
另外,此處正文標點與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漢語讀本》[7]91相同,皆有失察之嫌。其中“長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被斷成了一句,容易被誤解為“長者自己倒水洗手,然后在尊者前鋪設(shè)了一個坐具(以聆聽佛言)”。筆者認為,“長者行水”是承前文“飲食已訖”而言,是為一句,意思是“飲食完畢后,長者奉水侍奉賓客澡手漱口”。緊跟其后的“在尊者前,敷小床座”為一句,其主語“長者”承前省略,意思是“(長者)在尊者前鋪設(shè)了一個坐具(以聆聽佛言)”。先言飲食、行水,再言敷座于尊者前以聆聽佛言,這樣的敘事方式佛典中常見,如:
長者躬自行水,清凈飯食供養(yǎng)。飯食已訖,行清凈水。取一小床,在如來前坐,欲得聞法。(姚秦竺護念《出曜經(jīng)》;T4n212p631b16、17)
可見,此段句讀當作:“舍利弗等既入其家,受長者供。飲食已訖,長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舍利弗呪愿而言……”
例3.昔有一大國王,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一切大醫(yī)無能治者。時……有一醫(yī)師,善能治病,王即召來,令治己病。未久之間,即蒙除降。王便念欲報此師恩。屢遣使者,宣令彼國:此師治王病差,應(yīng)有大功,宜應(yīng)賞賜。(《雜譬喻經(jīng)·醫(yī)師治王病喻》)
“蔣編”注“除降”云:“除降:病情減輕?!?、‘降’均為病愈義。”(下冊第195頁)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漢語讀本》注“除降”同[7]52。
今按,此注有自相矛盾之嫌,既然“‘除’、‘降’均為病愈義”,為何連用后就變成了“病情減輕”義?莫非文意如此?然聯(lián)系上下文意揣度之,非是。其前文有“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一語,后文有“此師治王病差,應(yīng)有大功”一語。此二“差”,“蔣編”有注:“差:病愈。后世寫作‘瘥’?!苯癜?,此注可從,《方言》卷三:“差,愈也。南楚病愈者謂之差?!薄稄V韻·卦韻》:“差,病除也。”則揣度文意,“大國王”之“重病”從“十二年不差”到“差”,正乃醫(yī)師“治”之功,文中以“未久之間,即蒙除降”表述之。可見,此“除降”不是指“病情減輕”,而是“病愈”。
此外,“蔣編”還有極少量體例不太一致的地方。如下冊第193頁“注釋1”:“逼婦:即逼于婦。之,指代婦?!边@里注的是“其夫逼婦,又敬重之”中的“逼婦”和“之”,依書中出注例,當作:“逼婦:即逼于婦。之:指代婦?!庇秩缦聝缘?85頁“注釋7”:“內(nèi)否:內(nèi),心里,內(nèi)心。否(pǐ):閉塞,阻隔?!边@里注的是“彼翁學道內(nèi)否”中的“內(nèi)否”,然后再加注“否”,依書中出注例,當作:“內(nèi)否:內(nèi),心里,內(nèi)心。否(pǐ),閉塞,阻隔?!?/p>
總之,瑕不掩瑜,“蔣編”吸收了眾多新成果,反映了不少新動態(tài),體現(xiàn)了一些新理念,是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漢語好教材,值得推介。
[1]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周秉鈞.古漢語綱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3]郭錫良,李玲璞.古代漢語[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4]許嘉璐.古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荊貴生.古代漢語[M].第二次修訂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6]蔣冀騁.古代漢語[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1.
[7]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漢語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李維琦.佛經(jīng)詞語匯釋[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