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英 孔飛飛 饒麗娟
膜翅目馬蜂科(Polistidae)昆蟲總稱馬蜂,俗稱黃蜂、長腳蜂[1]。能蜇刺人,危害人體健康而成為一種醫(yī)學(xué)昆蟲。蜂蜇傷是臨床常見急診之一,蜇傷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應(yīng)。在臨床上一般輕者只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疼痛和瘙癢,幾小時后可緩解,重者可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急性喉頭水腫、肺水腫、多臟器功能衰竭等[2-4],甚至在短時間內(nèi)喪命。2012年9月,我院收治了一例被馬蜂蜇傷的戰(zhàn)士,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24歲。2012年9月8日晨上山時不慎被馬蜂蜇傷胸部,當(dāng)時感局部疼痛明顯,未在意,1 h后感雙手皮膚瘙癢,起紅斑,逐漸蔓延至面部、全身,大片風(fēng)團,紅斑,瘙癢劇烈。自覺頭暈、胸悶,無暈厥、無惡心、嘔吐,無畏寒、發(fā)熱。衛(wèi)生隊立即靜推地塞米松10 mg,口服季德勝蛇藥片10片處理,約30 min后患者面部、四肢風(fēng)團基本消退,軀干皮疹消退不明顯,仍感胸悶、無呼吸困難不適。即來我院皮膚科就診,為進一步完善治療,門診以“全身起風(fēng)團、瘙癢伴胸悶3 h”收住入院。無藥物、食物過敏史。查體:體溫:37℃,脈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20/80 mm Hg;頸部、軀干散在風(fēng)團、紅斑,壓之褪色,觸之皮溫較高。四肢紅斑已消退,前胸見一針冒大蜇痕。診斷為:蜂蜇傷、急性蕁麻疹。予以皮膚科護理常規(guī),吸氧,普食(禁魚、腥、辛、油膩食物);完成三大常規(guī)、血沉、血生化、免疫球蛋白、補體、傳染病五項,心電圖、B超及胸片檢查。暫予口服西替利嗪、皿治林、鹽酸賽庚啶片、季德勝蛇藥片,靜脈滴注復(fù)方甘草酸苷40 ml、甲基強的松龍40 mg,維生素C等抗過敏對癥支持治療。2012年9月9日,入院第2天,全身風(fēng)團已消退,未見新發(fā)皮疹,無頭暈、乏力,無胸悶、心慌、無惡心、嘔吐及寒戰(zhàn)、發(fā)熱、無腹痛、腹瀉不適。血常規(guī):白細胞數(shù)目12.42×109/L↑、中性細胞數(shù)10.22×109/L↑、淋巴細胞比率14.50%↓、嗜酸性粒細胞比率 0.20%↓、血小板 362.00×109/L↑;生化示:補體C30.78 g/L↓、葡萄糖6.64 mmol/L↑。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血沉、傳染病五項結(jié)果均正常。胸片、心電圖、腹部超聲未見異常。2012年9月10日,查體:前胸部可見一針冒大蜇痕,周圍無紅腫、壓痛。全身風(fēng)團已消退。予以停Ⅰ級護理及吸氧,激素逐漸減量至停藥。隨訪3個月未見異常。
馬蜂棲居于山林樹叢中,戰(zhàn)士在野外工作中容易被馬蜂蜇傷,由于昆蟲種類的不同和機體反應(yīng)性的差別,可引起不同的癥狀。蜂蜇傷是指蜂的尾部毒刺蜇人,刺入人體,釋放毒液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應(yīng)[5]。馬蜂蜂毒成分較復(fù)雜,肽類、酶類及非肽類為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蚊酸等[6],還含有特異的抗原物質(zhì),因此在被蜇的人體中有抗蜂毒抗體,大都為IgE,能即刻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3]。蜇刺之后,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極膏擦洗傷處;傷口殘留的毒剌可用針或鑷子挑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余的毒素進人體內(nèi),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用冰塊敷在蜇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藥物;假如有蔓延的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yīng).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抗過敏藥物;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如果發(fā)現(xiàn)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哪怕一點也要立即送最近的醫(yī)院去急救[7]。
[1] 陳勇,童迅.馬蜂.生物學(xué)教學(xué),2006,31(2):75.
[2] 劉蕊,徐晶,于娜.一例蜂蜇傷飛行員的急救護理體會.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xué),2011,20(2):156-157.
[3] 張建江,張桂林,馬德新,等.黃蜂蜇傷致全身過敏性反應(yīng)一例報告.醫(yī)學(xué)動物防制,2003,19(1):43-44.
[4] 肖清平.馬蜂蜇傷17例臨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63-64.
[5] 李文芳,韓英軍,張滿紅,等.馬蜂蜇傷致眼部多發(fā)病變一例.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6,28(8):568.
[6] 朱朝陽.53例馬蜂蜇傷中毒臨床分析.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8,19(4):247-248.
[7] 谷冬.馬蜂蜇人緊急處理.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