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華
(湖南省衡陽縣職業(yè)中專)
一直以來,誦讀吟詠是中國人所特有的讀書方式,也是中國千百年來的語文教學傳統(tǒng)。所以,古人才會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都不關注朗讀,也不會朗讀。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中學里往往不注意讀,隨口念一遍,就算是讀了。發(fā)音不講究,語調不揣摩,更不用說表達邏輯關系、傳出神情意態(tài)了。這是不能容忍的?!睂W生不會朗讀,就難以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其實,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shù)剡\用朗讀,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還可以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因此,今天我們應該充分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那么朗讀到底在語文教學方面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我根據(jù)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了如下歸納。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闭Z感專家王尚文同樣指出:“培養(yǎng)高品位的語感是語文課的最根本之處?!弊阋娬Z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通過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言能力,這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和基本規(guī)律。因為,反復誦讀名家作品,就會熟悉作品里的詞語搭配習慣、句子正確順序、語言氣勢與格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語言直覺思維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感。長期的朗讀訓練會使自己的詞匯變得豐富,也會無形之中掌握一些語法規(guī)則,還會整體感知文章。
教材上所選擇的課文,大多都是名家作品,他們是我們文化的精髓,是我們學習的典范。所以,對那些精彩的篇章,我都會要求學生盡情的朗讀,通過朗讀、揣摩,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如教《清塘荷韻》的時候,我讓學生先聽錄音范讀,在聽范讀時,同學們已經(jīng)被帶入了一個美麗靜謐、清新淡雅的世界,然后讓同學們模仿錄音反復朗讀,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教師再對段落進行適當?shù)狞c撥,如“賞荷”一節(jié)對荷花傳神的刻畫,對荷花飄落的細膩描寫,彰顯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悟。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風不經(jīng)意間吹落了一葉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飄蕩。同學們通過朗讀,既能掌握一些詞語的運用與搭配,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柔和與寧靜之美。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朗讀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使他們受到更深更強的感染,從而增強和提升他們的語感。
現(xiàn)在的語文課上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老師講的是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是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漸漸地疏遠了語文這門學科。但如果有了瑯瑯讀書聲,就會使沉悶乏味的語文課堂“生氣勃勃”,就能充分地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睘榱思ぐl(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如教《空中樓閣》時,我先讓學生個人朗讀前面幾段,讓他帶領同學們體會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再讓幾個人輪流或連接朗讀,讓同學們一起感受文章所描繪的美麗畫面。在這些人朗讀的時候,其他的同學也會不自覺地參與其中,積極地投入到朗讀活動中去。這樣,一堂靈動的語文課就在悠揚的讀書聲中展開了。
在教小說與劇本的時候,我又采用另外一種朗讀方式——分角色朗讀。劇本和小說,人物多、對話多,朗讀者的任務單一,通過分角色朗讀,既有利于表達出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可以避免了單人讀帶來的頭緒紛繁,顧此失彼的缺陷。如教《雷雨》的時候,我讓幾個男女同學分別扮演其中的周樸園、魯侍萍、周萍、周沖、魯大海等。在同學們充滿感情的朗讀和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學生既了解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又掌握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而且沒有被點名朗讀的同學,也輕聲地跟著各個角色朗讀。所以,整個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一堂課下來,他們還覺得意猶未盡。
俗話說:“功夫靠練,文章靠念。”朗讀是學生識記理解課文的一種好途徑。朗讀能夠幫助學生弄清重點、難點,深刻地理解句意,領會課文的內(nèi)涵。所以,對文章反復朗讀,可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加深對課文理解,培養(yǎng)閱讀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古詩文的教學中,這一作用更加明顯。因為文言文相對現(xiàn)代文而言,詞句更加精煉,內(nèi)容更加含蓄,句式和語法習慣也不盡相同,學生更難以理解。因此學生在朗讀中,教師應糾正字音,并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把握句中的停頓,理解字詞的含義,以此領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如教《靜女》時,要求學生在反復的基礎上,朗讀描寫靜女的詞語,說說靜女是個什么樣的姑娘。學生讀完之后,能很快總結出靜女美麗溫柔多情、勤勞的特點?!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篇文章雖然簡短,人物描寫著墨不多,但人物的個性非常鮮明。通過誦讀、研討后,學生可以正確地體會作品語言,理解詞句,領悟人物性格,提高理解能力。如朗讀“曾晳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學生那抑揚頓挫,悠然從容的語氣,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曾皙的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由此可見,朗讀對于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性,實踐證明也確實如此。而且也正因為學生已理解,才會對學過的課文記憶猶新,這樣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漢語言文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飽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是作者傳情達意的載體。中學課本中有不少文質兼美、情操崇高,意義深遠的精品,教師在教學中應淡化知識的傳授,減少重復的練習,適當?shù)匾龑W生朗讀。學生通過反復地讀,用心去讀,用情去讀,他們就能真切地理解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培養(yǎng)出高尚的品德。如《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蘊含其中。學生在朗讀時,不但能欣賞到荷塘美景,還能通過一些語句感受到作者復雜的情感。如“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等,這些句子反映出作者當時的情感變化,心中有些“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由片刻寧靜到想起江南內(nèi)心更加不寧靜,顯示出作者對時局的擔憂,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等多種復雜的情感。學生在朗讀時會隨朱自清憂而憂、喜而喜,從而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
總之,朗讀如一把鑰匙?,F(xiàn)在的中學生,如果能把握朗讀這把金鑰匙,多用心、用情地去朗讀那些好作品,那么對語文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如果能把握朗讀這把金鑰匙,讓語文課堂讀書聲一片,語文教育教學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
[2]董博.淺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