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黃麗
(漢口學院,湖北 武漢430074)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社會交流的工具。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得新詞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而新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表達方式。不斷涌現(xiàn)的漢語新詞,既貼切地反映了社會新事物,也對英語翻譯工作者提出了挑戰(zhàn)[1]。隨著新詞的不斷增加,為了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如何將他們翻譯成英語顯得格外重要。本文將從目的論的視角探討漢語新詞的英譯策略。
目的論創(chuàng)立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的功能派學者弗米爾(Vermeer)和諾德(Nord)。目的論認為在翻譯過程中應遵循三個總體原則,即目的原則(skopos rule)、連貫原則(coherence rule)和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2]。所有翻譯活動應該遵循的主要原則就是目的原則。目的論把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概括為三種,即譯者的目的、譯文的交際目的和使用某種特殊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忠實原則和連貫原則均服從于目的原則。目的論理論認為,譯文預期的目的決定翻譯方法和策略[3]。決定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而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眾——譯文預期的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需求[4]。譯文必須符合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達到目的語讀者所期待的交際目的,才能被目的語讀者所接受和發(fā)揮預期的交際功能。
時至今日,學術界對于新詞的定義還未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王德春認為:“新詞是一種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新詞可以通過新建、借詞、衍生、增詞、轉(zhuǎn)借、舊詞來合成。”[5]而張健在《報刊新詞英譯縱橫》中提出:“新詞不僅僅限于新詞形,還包括‘舊詞新義’,‘死詞復活’等舊形式的變異詞。”[6]亢世勇將新詞定義為:“通過各種途徑產(chǎn)生的、具有基本詞匯沒有的新形式、新意義或新用法的詞語。一般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界定新詞語,即時間上的新、意義上的新和形式上的新?!盵7]
總體來說,新詞是指近年來出現(xiàn)的意義新、形式新的詞語,或者是舊詞語被賦予了新義的詞語。
面對各種各樣的漢語新詞,譯者應該考慮英語讀者的表達習慣、文化背景知識等,善于靈活應變,采取多樣化的翻譯策略。
孫致禮在《新編英漢翻譯教程》中指出:“形式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一定的形式表達一定的內(nèi)容。”[8]直譯,顧名思義,指翻譯時在忠實于原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保留原文的形式,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翻譯。當漢語新詞的形式和內(nèi)容統(tǒng)一,而且在譯文中也能引發(fā)同樣的聯(lián)想時,使用直譯法能夠充分傳達原文的意思。
例如:“節(jié)奴”譯為“festival slave”。漢語中“節(jié)奴”指為重大節(jié)日消費、交際而備感或飽受壓力的人。對這些人來說,過節(jié)成了一種負擔。在英美國家,也有過節(jié)送禮的風俗,而且英美人也為過節(jié)送禮“頭疼”,送什么禮物,送價值多少的禮物等比在中國更講究,因此我們將“節(jié)奴”翻譯為“festival slave”能夠在英語讀者群中產(chǎn)生同樣的效應,不失為一個理想的翻譯。類似的還有“房奴”(mortgageslave)、“孩奴”(child’s slave)、“白奴”(white-collar slave)、“卡奴”(certificate slave)、“壟奴”(monopoly slave)等,都可以用直譯的方法翻譯。
再如,2012年非常流行的新詞語“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的標簽。因此,我們可以直接將其譯為“positive energy”,因為“positive”和“energy”都能貼切地表達原文的內(nèi)涵,使英語讀者也能產(chǎn)生與漢語讀者相應的聯(lián)想。
由于中西方存在著文化背景等差異,有些詞匯如果直譯就會造成詞不達意,理解偏差,因此譯者在翻譯這些新詞時應考慮目的語讀者的理解力和新詞所產(chǎn)生的特定的文化語境。此時譯出原文的深層意義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采取意譯的翻譯策略。
新詞“蘿卜招聘”實際上跟“蘿卜”扯不上絲毫關系,但是漢語經(jīng)常用“一個蘿卜一個坑”來比喻一個人有一個位置,沒有多余的位置。因此“蘿卜招聘”用來指為有關系的候選人量身定制的招聘條件或者職位,來達到讓關系戶成功應聘的目的。翻譯這個新詞的時候,我們要考慮英語讀者對譯文的接受度,如果將其翻譯為“radish recruitment”,則英語讀者會不知所云,因此,譯者需要譯出它的深層意義?!癱ustomized recruitment”和“tailor-made recruitment”都能使“蘿卜招聘”的含義一目了然,也易于被英語讀者所接受。
另如“養(yǎng)眼”,如果我們將之譯為“protect one’s eyes”或“care of eyes”,則達不到我們要表達的目的,而“eye candy”卻能很好地傳達“看起來舒服,視覺效果協(xié)調(diào),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覺”這一層意思,因而是比較理想的翻譯。
當下非常流行的“坑爹”一詞,泛指與本人的意愿有很大的出入,指“坑人”或“騙人”,有“被欺騙”,“被耍了”或“被出賣了”的意思。如果說話人自己被騙、被耍,一氣之下說出“坑爹”這個詞,其意思就是“坑我”(說句占便宜的話,以解心頭之恨)。如果直接翻譯為“deceive my father”,英語讀者會認為是“欺騙了我父親”,與原文意思有很大的出入,為了表達其深層的意思,我們可以譯為“to cheat”或“to deceive me”。
回譯就是譯者將從某一門外語中借來的詞直接翻譯成這種語言。隨著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外來詞出現(xiàn)在雙方的語言中。當我們翻譯這類外來詞時,回譯可以作為我們的首選翻譯策略。翻譯“啃老族”時,就可以采取回譯的辦法。“啃老族”最早使用于英國,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yè)、不進修或參加就業(yè)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英國政府把這類人群稱之為“the NEET group”(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將“啃老族”翻譯為“the NEET group”。這樣的翻譯符合英語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又忠實地傳達了原文的意思,不失為成功的翻譯。
“出柜”翻譯為“come out of the closet”?!俺龉瘛笔峭詰偃ψ又械膶S袆釉~,意思是向公眾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而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就有一句口號似的短語“come out of the closet”,我們只須回譯就行。“直升機父母”譯為“helicopter parents”,而英語中剛好有一個新詞“helicopter parents”與之意思完全吻合,意為過分關心孩子的父母。但是回譯的時候一定要追本溯源,力求到位,切忌變形或變味。
混成法指取舍原有的兩個詞的首部或尾部而重新造成一個新詞的構詞方法。新詞英譯中通過混成法構成的復合詞屢見不鮮。
如“秒殺”翻譯為“seckill(second+kill)”?!懊霘ⅰ北臼请娔X游戲中的名詞,如今因為網(wǎng)上購物的流行,商家時常對最新的廣告產(chǎn)品做促銷活動,消費者競相爭搶,幾乎每次交易都在幾秒鐘內(nèi)完成,這就是“秒殺”的新含義。英譯“seckill”由“second”和“kill”混合而成的。“seckill”既全面表達了中文“秒殺”的內(nèi)涵,又符合英文的發(fā)音習慣,前半部分結尾的讀音和后半部分開頭的讀音相同,即c和k都念[k],這給整個詞平添了文字游戲的色彩,是一個上乘的翻譯。
另如,“新聞娛樂化”翻譯為“infortainment”,該詞由information與entertainment組合而成?!靶侣剨蕵坊敝冈趦?nèi)容上偏向軟新聞或盡力使硬性新聞軟化,即所謂“硬新聞軟著陸”。該翻譯既突出了新聞傳播信息這一功能,同時又體現(xiàn)了寓娛樂于新聞之中這一特征,傳達了原文的意思,也達到了譯文的交際目的,英語讀者會比較容易接受??捎妙愃频姆g策略的還有“笑而不語”smilence(smile+silence)、“垃圾文學”litterature(litter+literature)、“寓教于樂”edutainment(education+entertainment)等。
類推法指使用一個原有的詞素,模仿另一個現(xiàn)有的同類詞并構造出其對應的詞語或近似詞。如果在翻譯中能很好地運用這種方法,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房貸跳槽”的翻譯為“mortgage-hopping”,這個翻譯仿照“job-hopping”而來。job-hopping是指員工因?qū)ぷ鳜F(xiàn)狀不滿意而進行的“跳槽”,而“房貸跳槽”就是“轉(zhuǎn)按揭”,是指由新貸款銀行幫助客戶找擔保公司,還清原貸款銀行的欠款,然后重新在新貸款銀行辦理貸款。對于已辦理住房按揭的客戶來講,如果對現(xiàn)在的還款利率不滿意,也可以選擇轉(zhuǎn)按揭,讓自己的房貸“跳槽”到利率較低的銀行,這與工作上的“跳槽”實質(zhì)上意義一致,故可以仿照“job-hopping”的形式翻譯為“mortgage-hopping”。這個翻譯對于英語讀者來說,通俗易懂且形象生動,很易于被他們接受。
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漢語“無XX”一類的新詞。比如,“無繩電話”的英譯為“cordless phone”,此譯文中“無”翻譯為“-less”這個后綴,而英語中另一個后綴“-free”也可以表示為“無”。我們可以以此類推,把“無孩族”“無人售票車”“無核區(qū)”和“無煙城市”等新詞分別翻譯為“the childless”“conductorless bus”“nuclear-freezone”“smoke-less city/smoke-free city”。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人們交流的方式和平臺越來越多,漢語新詞幾乎每天都會產(chǎn)生并被使用,對漢語新詞的翻譯顯得尤為迫切。漢語和英語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等不同,對漢語英譯的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目的論強調(diào)以譯文的預期功能為目的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因而,譯者在翻譯時享有充分的自由,可以選擇各種能達到目的的翻譯策略,以實現(xiàn)翻譯目的。本文在翻譯目的論指導下,從直譯、意譯、回譯、運用混成法、類推法五方面對漢語新詞英譯進行了詳細的探討。這些翻譯策略下的譯文不僅能使譯者達到準確、恰當翻譯漢語新詞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國外受眾準確了解中國最近的社會生活,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1]莫小雯.漢語網(wǎng)絡熱詞英譯淺談[J].魅力中國,2011(16):195.
[2]Vermeer,H.What doesit mean to translate?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J].New Delhi:Bagri Publications,1987(2):13.
[3]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9.
[4]諾德.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M].張美芳,王克非,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5.
[5]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語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6]張健.報刊新詞英譯縱橫[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1.
[7]亢世勇.《新詞語大詞典》的編纂[J].辭書研究,2003(2):12.
[8]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