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娟
縱觀我國的翻譯史:從東漢時期的佛經(jīng)翻譯至新中國翻譯時期,我國出現(xiàn)了很多的翻譯研究專家。每個研究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翻譯思想。唐代翻譯家玄奘的“既可求真,又可喻俗”,明末清初翻譯家嚴復的“信、達、雅”以及當代翻譯家錢鐘書先生的“化境論”,都對英漢翻譯理論及翻譯方法進行了精辟地闡述。盡管所處的時代不同,專家們的表述各異,但他們對翻譯標準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即:將“忠實、通順、符合譯語表達習慣”作為英漢翻譯的標準?!巴槨笔侨魏握Z言都應該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忠實”、“符合譯語表達習慣”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要想忠實于原語的思想內(nèi)容,首先要了解原語國家人們的語言文化。不同的語言,其結(jié)構(gòu)有可能大相徑庭。雖然英漢兩種語言句子結(jié)構(gòu)基本一致,但英語附屬成分的位置跟漢語是不一致的。中西方國家地理位置相聚甚遠,人們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相差較大,導致了中西方人們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有很大的差異。語言是用來溝通、交流思想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的差異使中西方國家人們的語言表述方法不一致。所以,在英漢翻譯中,要想真正做到忠實于原文思想內(nèi)容,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首先要從研究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對英漢翻譯的影響著手。
詞語翻譯是語篇翻譯中的基本單位,對原語詞語的理解不深或一知半解,勢必會造成錯譯,進而影響到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翻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英語詞義的理解和漢語詞語的表達就成了英漢翻譯中最基本的問題。英語詞義理解能否恰當,除了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理解英漢兩種語言詞類劃分、詞語結(jié)構(gòu)異同外,還要了解相關(guān)的專業(yè)知識和英語語言文化背景知識。
英漢兩種語言詞類劃分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英語詞類中有冠詞,漢語中沒有。而漢語中的量詞、助詞是英語所沒有的。英對漢翻譯過程中,有時需要增加量詞。英漢兩種語言各種詞類在數(shù)量、使用頻率及語法功能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例如:英語語言大量地使用介詞。據(jù)統(tǒng)計,英語中的簡單介詞、復合介詞和短語介詞共有280多個。而漢語中介詞的數(shù)量就少得多,大約30多個。英語多用名詞,而漢語多用動詞。正因為英漢兩種語言在詞語使用數(shù)量及使用頻率方面有如此大的差異,因此,在英漢翻譯過程中,很多的英語介詞在譯成漢語時,要相應地轉(zhuǎn)譯為漢語的動詞;很多的英語名詞要相應地轉(zhuǎn)譯成漢語的動詞。反之,很多漢語的動詞在譯成英語時,要轉(zhuǎn)譯成英語的介詞或者名詞。只有這樣,才能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例如:
(1)All the people in China are active in sports now.
現(xiàn)在,全國人民都在積極的參加體育運動。
(2)After talking with the boy the teacher was the forgiver of his wrong doings.
跟那個男生談話后,老師原諒了他所犯的錯誤。
在這里,例句(1)中的介詞“in”必須轉(zhuǎn)譯成漢語動詞“參加”;例句(2)中的“forgiver”必須轉(zhuǎn)譯成漢語動詞“原諒”,譯文才能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英語中,許多詞語的涵義比漢語要寬泛一些,一詞多義現(xiàn)象很普遍。同一個單詞,因其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不同,也會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在進行英漢翻譯時,要借助于上下文提供的各種線索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斷,才能選定確切的詞義,為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以“follow”為例:
(3)Did you follow what the teacher said just now?
你聽懂老師剛才講的話了嗎?
(4)My father turns into radio to follow news at seven o’clock every day.
我父親每天早上七點打開收音機收聽新聞。
(5)The police followed the thief for several days.
警察跟蹤那個小偷好幾天了。
從以上三個例句可以看出,同一個單詞“follow”,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會大相徑庭。
英語同漢語一樣,詞語意義也有褒有貶。但是,英語中專用的褒義詞和貶義詞比漢語要少得多。很多情況下,一些英語詞其意思究竟是褒義還是貶義,要借助于上下文來確定。不像漢語那樣,可以借助于語氣詞或標點符號來判斷。
例如:
(6)How did the police find out the perfect crime?
這宗不漏蛛絲馬跡的罪行,警察是如何查明的?
(7)Our English teacher speaks perfect English.
我們英語老師的口語非常好。
在這兩個例句中,英語單詞“perfect”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意思有褒義有貶義。因此,在進行英漢翻譯時,了解英漢兩種語言詞語使用異同點,結(jié)合其所處上下文,正確地進行詞類轉(zhuǎn)換、選詞、選義,對英漢翻譯至關(guān)重要。
盡管中西方國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及各自的歷史不同,但人類所具有的共性決定了不同國家的人們用語言所表述的思想內(nèi)容基本是一致的。由于中西方人們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不盡相同,表達同一個思想內(nèi)容所比喻的事物有時相差甚遠。例如:西方國家對狗的看法以及所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跟中國人就正好相反。西方國家把狗當作可信賴的朋友,因此,含有“dog”一詞的習語、諺語大多含有褒義。例如: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a lucky dog(幸運兒)。相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狗的形象一直是卑賤的,什么“狗膽包天”,“狗仗人勢”,“走狗”等等。所以,如果不了解西方人的這一生活習俗,在將含有“dog”的諺語譯成漢語時,會很容易出錯的。
再看一下例句:
Green can be count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格林為人可靠。他既忠誠又正直。
本句含有兩個習語:eats no fish;plays the game.這兩個習語源于一個典故,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任職期間,天主教徒強烈反對政府。按天主教的儀式,教徒在每周五只吃魚而不吃其他任何東西。新教徒為了表示對政府的支持,拒不履行這一儀式,因此,后來,習語eats no fish 就引申為“忠誠”之意;to play the game也引申為意為“正直”之意了。如果不了解這一文化背景,在翻譯這兩個習語時,很容易出錯。很可能會將其譯為:不吃魚;玩游戲。
由此可見,要想忠實地再現(xiàn)英語諺語、習語所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必須深入了解西方國家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這樣才不至于在英漢習語、諺語翻譯時譯語與原語在思想內(nèi)容上風馬牛不相及。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表達語法關(guān)系的手段不盡相同,兩者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也有相異之處。如英語重形合,即詞與詞、小句與小句之間的關(guān)系都有嚴格的語法規(guī)則,需要借助于語言形式加以表達;而漢語是重意合的,漢語的形式鏈接手段要少得多,既沒有詞形變化,英語中頻繁使用的關(guān)系詞、連接詞也少得多。因此,英語譯成漢語時,原語意思理解透徹了,按漢語的表達習慣翻譯出來就可。反之,漢語譯成英語時,要嚴格按照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和西方國家的語言表達習慣來進行。
例如:
(9)The bus had just fully stopped before-Jane got off and running along the road looking for her son.
汽車剛剛停下,珍妮就急著下車,沿著馬路狂奔,尋找她那丟失的兒子。
(10)這正是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
This is a season when flowers are vying with each other in beauty.
在例句(9)中,需要用關(guān)聯(lián)詞“before”“and”以及物主代詞“her”來連接。而譯成漢語,這些詞語完全可以去掉。因為漢語是重意合的,只需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了。例句(10)是漢語譯英語。根據(jù)英語句子結(jié)構(gòu)需要,需要增添關(guān)系副詞“when”。
英語的句子結(jié)構(gòu)習慣用孔雀尾式,即短語或從句做定語或狀語時,往往位于主謂之后,整個句式顯得頭小尾巴大;而漢語習慣獅子頭式的句子結(jié)構(gòu)。漢語的定語無論長短均位于中心詞之前,狀語也是放在謂語之前或句子之前。因此,在進行英漢句子翻譯時,需要對詞序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以符合譯語的語言表達習慣,達到翻譯目的。
例如:
(11)Computer is an ideal machine for scientists to solve complicated problems.
科學家用來解決復雜問題的理想機器是計算機。
(12)He is one of the earliest scientists who paid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他是最早注意到這一問題的科學家之一。
西方人說話喜歡用長句,而中國人說話力求簡練,喜歡用短句。因此,英漢翻譯時,經(jīng)常采用拆分法即將英語長句拆分成漢語短句。而漢譯英時又往往采用合句即將漢語好幾個短句合為一個英語長句。例如:
(1)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too difficult for the average mind to understand.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難,一般人無法理解。
(2)The increase in pressure with dept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a person to go very deep in the sea.
壓力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加,這使人類要想進入深水很困難。
結(jié)語:中西方國家因各自受其地理環(huán)境及宗教文化因素的影響,已經(jīng)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語言文化特色。雖然中西方國家語言文化存在著差異,但這些差異都是客觀形成的。當前,在全球經(jīng)濟形勢下,中西方國家的語言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重要。只有了解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找出兩種語言共同的精神本質(zhì),才能進一步促進兩種文化、兩個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因此,在英漢翻譯中,要首先了解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對英漢詞語翻譯、諺語、習語翻譯、句子翻譯的影響,才能為英漢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才能進一步增進兩個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兩種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以便達到英漢翻譯的目的。
[1]劉鐵成,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中州學刊,2005(5)
[2]周永紅,論英漢文化差異與習語翻譯,湘潭師范大學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