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考辨

2013-08-15 00:54:53吳祥云常業(yè)安
昭通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6期
關(guān)鍵詞:寓言

吳祥云, 常業(yè)安

(昭通學(xué)院a.外國語學(xué)院,b.人文學(xué)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一、寓言故事的界定

寓言故事是一種含有諷喻或勸喻性的、寄托著教訓(xùn)和哲理的簡短故事。寓,就是寄托,寓言就是寄托之言。寓言通常是作者把深刻的道理或哲理寓于一個虛構(gòu)的短小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語言簡潔、鋒利,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領(lǐng)悟,并從中獲取教益。

《辭?!穼υ⒀赃@一概念的界定是比較科學(xué)、準確的:寓言是“文學(xué)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勸喻或諷刺的故事。”類似的說法還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xué)》:“寓言是借助于帶有勸諭或諷刺性質(zhì)的簡短故事來闡明一定道理的文學(xué)體裁?!币话阏f來,寓言故事的結(jié)構(gòu)大多比較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或其它生物。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xùn)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

17世紀法國著名寓言詩人拉·封丹在為自己的《寓言詩》作序時就寓言曾經(jīng)作過這樣的比喻:“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體。所給予的教訓(xùn),好比靈魂?!庇纱丝梢?,寓言必須具備兩個方面:教訓(xùn)和故事。只有教訓(xùn)而沒有故事,至多是一個譬喻,不能算作寓言。反之,只有故事而沒有教訓(xùn),也只能算作一個小故事,不能成為寓言。因此,只有一個具有明顯的諷刺或勸誡性質(zhì)的教訓(xùn)、道理或哲理的簡短故事才能算作寓言。

關(guān)于寓言故事的界定,四川大學(xué)干天全教授提出了以下四個辨識寓言的標準:

“第一,寓言作品是帶有勸喻或諷刺的故事,而不是一般褒貶是非善惡的故事;要求有故事,就不僅是一般的、抽象的比喻或格言、警句式的議論。第二,寓言故事的情節(jié),一般都比較簡單,人物關(guān)系或擬人關(guān)系也較單純,不需要錯綜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形式。第三,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既可是人,又可是有生物和無生物,這反映出寓言虛構(gòu)性的特點。第四,寓言的主題(寓意)表現(xiàn)離不開借喻這種形式,需以故事為喻體,以寓意為本體。寓言的故事作為喻體有情節(jié),而一般比喻沒有情節(jié)。寓言故事和一般故事的差別,就在于前者有比喻寄托,后者沒有?!保?]

一般說來,寓言故事具有以下六個特點:1.鮮明的教育性或啟發(fā)性;2.強烈的諷喻性或勸喻性;3.故事內(nèi)容或情節(jié)的虛擬性;4.語言精煉,表現(xiàn)力強;5.篇幅較短,結(jié)構(gòu)緊湊;6.表現(xiàn)手法多為借喻、夸張、擬人等。

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歷史發(fā)展概述

中國古代寓言起源于民間,原是民間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從有關(guān)人們所熟悉的動物的故事衍化而來的。我們知道,在人類的遠古時期,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靠漁獵為生,動物就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了解、熟悉動物,細致觀察動物的習(xí)性,就成了他們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逐漸地,動物進入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人們將動物“人化”,賦予它們以某種性格,憑借動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達要說明的事理。因為人類初期沒有文字,口頭創(chuàng)作這一文學(xué)體裁就應(yīng)運而生。同時,由于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初期的寓言這一口頭創(chuàng)作主要以動物為主人公。隨著文字的發(fā)明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國的寓言故事不僅以動物為主人公,還出現(xiàn)了以歷史人物或虛擬人物為主人公,增添了故事的真實感,比如《五十步笑百步》、《鄒忌諷齊王納諫》、《指鹿為馬》、《諱疾忌醫(yī)》等就是以歷史人物為主人公的,而《揠苗助長》、《刻舟求劍》、《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等是以虛擬人物為主人公的。

中國古代寓言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演變經(jīng)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霸⒀浴币辉~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寓言》中。但莊子所說的“寓言”是指文章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而非一種文體:“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标P(guān)于中國最早的寓言比較著名的有三種說法:白本松先生認為中國寓言至少在殷商中后期即公元前13世紀左右就產(chǎn)生了;[2]嚴北溟先生認為中國寓言萌芽于公元前11世紀的殷周之際;[3]陳蒲清先生、曹日升先生認為中國寓言萌芽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末期。[4]綜觀中國古代寓言發(fā)展史,中國古代寓言主要經(jīng)歷了先秦哲理寓言、兩漢勸戒寓言、魏晉南北朝過渡性寓言、唐宋諷刺寓言和元明清詼諧寓言五個時期。[5]先秦寓言和唐宋寓言是中國古代寓言的兩次高潮。

先秦寓言思想內(nèi)容精辟,藝術(shù)造詣精湛,融合文學(xué)、史學(xué)、哲學(xué)為一體,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散見于諸子百家文論、歷史典籍等作品之中,如《莊子》、《孟子》、《韓非子》、《荀子》、《墨子》、《列子》、《管子》、《呂氏春秋》、《戰(zhàn)國策》等。其中,《莊子》有寓言大約一百八十多則,以狂放恣肆、激情浪漫、細膩傳神的描寫,創(chuàng)造了大量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堪稱先秦寓言中的極品,有許多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成語。

兩漢寓言由于受歷史條件的制約等多種原因,無論從數(shù)量上還是質(zhì)量上均不如先秦寓言。據(jù)統(tǒng)計,兩漢寓言有約六百則,主要散見于劉向的《說苑》、《新序》,劉安的《淮南子》,陸賈的《新語》,賈誼的《新書》,韓嬰的《韓詩外傳》等,另外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也有少量的寓言。這一時期的寓言,題材內(nèi)容主要局限于儒家經(jīng)典和歷史故事,缺乏生動、浪漫、傳奇等色彩,精彩寓言不多。

在魏晉南北朝這個歷史時期,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相似,社會動蕩不安長達數(shù)百年之久,直到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社會的不穩(wěn)定造成人們思想的活躍,但這一時期的文學(xué)成就主要是駢儷辭賦、五言古詩、文藝理論、筆記小說等,寓言的發(fā)展顯得相對滯后。魏晉南北朝寓言主要出現(xiàn)在邯鄲淳的《笑林》(我國第一部笑話專集),劉晝的《劉子》、蕭繹的《金樓子》、符朗的《符子》等理論著述,以及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筆記小說中。另外,隨著印度佛經(jīng)大量傳入中國,印度佛經(jīng)寓言形成了《百喻經(jīng)》這部寓言專集,對中國的寓言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唐宋時期的寓言寓意深刻,題材廣泛,風(fēng)格多樣,是中國寓言史上的第二高峰期。唐朝中期,自韓愈、柳宗元反對“駢四儷六,錦心繡口”的駢體文,倡導(dǎo)“文以載道”、“詞必己出”、“文從字順”等文學(xué)主張之后,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唐代寓言的創(chuàng)作高潮亦隨之而起。韓愈身體力行,寫出了寓言傳說《毛穎傳》。柳宗元更是寫出了寓意深刻、題裁廣泛的《三戒》、《黔之驢》、《蝜蝂傳》、《臨江之麋》等二十余篇優(yōu)秀寓言以及寓言詩《行路難》、《籠鷹詞》等,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xiàn)了高超的幽默諷刺藝術(shù),成為了眾多寓言作者中的佼佼者。其他名家也不乏寓言佳作,如,劉禹錫的《鑒藥》、《儆舟》、《說驥》等,羅隱的《說天雞》、《荊巫》、《槎客喻》等,皮日休的《悲摯獸》等,陸龜蒙的《招野龍對》、《蠹化》、《野廟碑》等,以及來鵠的《貓虎說》、林簡言的《紀鸮鳴》、楊夔的《較貪》、無能子的《鴆蛇之毒》等,在唐代寓言中爭奇斗艷,各具特色。在業(yè)已成形的唐代寓言的影響下,宋代寓言繼續(xù)在文、詩、詞、賦等各個文體領(lǐng)域綻放異彩,蔚為大觀。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秦觀、宋祁、鄧牧等一大批文人均有寓言作品流傳于世,其中以蘇軾的寓言作品最為出眾。蘇軾的寓言深受莊子寓言、佛經(jīng)寓言和柳宗元寓言的影響,寓意深刻,筆鋒犀利,幽默詼諧,其《艾子雜說》不僅是中國寓言史上的第一本寓言專集,而且是蘇軾抨擊朝廷弊政,揭露黑暗腐朽的力作,對后世寓言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元明清時代是封建統(tǒng)治高度集中的時期,也是封建社會各種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雖然元曲、明清小說以及詩詞是那時的文學(xué)主流,但這一時期的寓言在中國古代寓言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寓言作家和寓言作品也不少。這一時期的主要寓言專集有劉基的《郁離子》,宋濂的《龍門子凝道記》和《燕書》。另外,大量的寓言作品散見于許多文人的文集或著作中,如方孝孺的《遜志齋集》,陸灼的《艾子后語》,江盈科的《雪濤小說》、《雪濤諧史》,浮白主人的《笑林》,馮夢龍的《笑府》、《廣笑府》、《古今談概》,劉熙載的《寤崖子》,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石金成的《笑得好》,程世爵的《笑林廣記》,小石道人的《嘻談錄》,吳趼人的《俏皮話》等。從總體來看,寓言這一文學(xué)體裁到了這一時期顯得更加獨立,寓言的表現(xiàn)形式、手法、風(fēng)格等也更加符合寓言自身的創(chuàng)作要求。元明清寓言大量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許多不愿入仕和不能入仕的文人以及一些官場失意的文人大多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無權(quán)無勢,只好通過詼諧寓言來略抒胸臆,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2.明末清初,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一些文人抗清失敗,找不到出路,于是大量編撰詼諧寓言來抨擊時弊。3.清朝建國后,大興文字獄,士人們也只好用詼諧寓言來譏諷社會及當權(quán)者的黑暗。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自先秦至清末一直不斷有寓言作品出現(xiàn),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我們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考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自先秦到清末,雖然作品眾多,異彩紛呈,但一直沒有“寓言”這一專門文體的稱謂,且別稱較多,比如“說”、“偶言”、“諧隱”、“譬喻”、“戒”等,也沒有古人曾經(jīng)為寓言這種文學(xué)體裁統(tǒng)一定名并確定其概念,也沒有一部寓言專史或一部寓言專論,或者對以前或同時代不同作家的寓言作品進行收集整理、歸類結(jié)集,大多散見于或寄生于其它文類作品中,而且把寓言作為作為獨立的文學(xué)品種也為時較晚,體裁不僅有寓言故事,還有寓言詩。鑒于以上原因,后人在考辨中國古代寓言時不僅十分困難,而且常常產(chǎn)生分歧。同時,后人要想從浩繁的文獻資料、作品中系統(tǒng)、完整地收集、整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更是難上加難,難免掛一漏萬。

前面已述,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起源于民間口頭文學(xué)。因此,中國寓言肇始于何時,因無史料可查,已無從可考。根據(jù)寓言的定義和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我們可以判斷出,中國古代最早的寓言應(yīng)該出自《尚書·盤庚》:

“爾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爾忱不屬,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瘳?”

這是殷帝盤庚在說服臣民把國都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往殷(今河南安陽)時所說的一段話。盤庚諷刺那些不愿遷都的人就像乘船渡河的蠢人,已經(jīng)上了船卻不肯渡過河去,在猶豫不決的等待中渡船逐漸朽爛,不僅自己將要被水淹沒,大家都要一起被淹死。在渡船將要沉沒時,不但不去追究沉船的原因,還無端發(fā)怒。此時發(fā)怒有什么用處呢?盤庚旨在說明,為了避免水患,人們必須遷都。如果不遷都,等到大水把都城淹沒了,大家都要被淹死,臨死時還抱怨不已,也不去追究被水淹死的原因,那是多么的愚蠢!白本松先生認為這個例子是推斷中國古代寓言產(chǎn)生于公元前十三世紀左右的理由,而閆麗紅卻認為,寓言都是用第三人稱講述故事,這個故事用的是第二人稱“爾”、“汝”,是直接的比喻,因此不能算作寓言。[6]從《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等關(guān)于寓言的定義來看,并沒有說寓言故事一定要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另外,被許多專家、學(xué)者認為是中國古代第一首“寓言詩”或者“禽言詩”的《豳風(fēng)·鴟鸮 》用的是第一人稱的口吻而不是第三人稱:

“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jù),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fēng)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再者,《尚書·盤庚》中的這一段故事符合寓言的故事性、諷喻性、虛擬性等特征。白本松先生認為這一段故事“還帶有寓言母體的某些特性”。[2]由此可以推斷,《尚書·盤庚》中的這一段故事應(yīng)該算作中國古代最早的寓言。

在中國寓言史上,“寓言”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的《莊子·寓言》中,但莊子所說的“寓言”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寓言概念,而是指文章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即假托別人所說的話來取得十言九信的效果,沒意識到“寓言”是可以發(fā)展為一種獨立成篇的文章體裁。查考中國古代寓言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歷代寓言不僅沒有統(tǒng)一的稱謂,而且寓言這一文體概念也成型較晚,一般都散見于或寄寓于其它作品或文體之中。“寓言”在中國寓言史上有許多別稱,比如,《韓非子》把寓言稱為“說”,漢代劉向的《別錄》稱之為“偶言”,南北朝時期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諧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百喻經(jīng)》、《雜譬喻經(jīng)》將其翻譯為“譬喻”,唐宋時期稱之為“說”、“戒”、“言”等(如柳宗元的《三戒》蘇軾的《艾子雜說》等),明朝天啟五年(1625)出版的由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口述、張庚筆錄的漢譯本《伊索寓言》被翻譯成《況義》,等等。直到1903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了林紓編譯的《伊索寓言》,才正式使用“寓言”一詞,其涵義才與國際接軌。1917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由茅盾(原名沈德鴻)選編的《中國寓言(初編)》沿用“寓言”一詞,“寓言”這個概念才進一步普及開來,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寓言這個概念成型較晚,人們常常會將其與其它文體概念相混淆,比如歷史故事、小故事、成語、譬喻、諺語等。其實,寓言與歷史故事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歷史故事敘述的是歷史事實,而寓言所敘說的是借喻或虛擬的故事;歷史故事所敘說的也許會給人予教益或啟發(fā),也可能不會,而寓言故事一定隱含一個勸諭、教訓(xùn)或諷刺等。小故事只是講述一件事情,所講述的也許是要說明一個情況或道理,但不具備諷喻性。成語是語言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是比詞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語的語言單位。成語一般源自于典故、寓言、歷史故事或其它故事等,思想內(nèi)涵深刻,簡短精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語言表達。成語的寓意往往隱含于字面意義中,而寓言的寓意是寄寓于故事之中。這是成語與寓言最關(guān)鍵的區(qū)別。當寓言廣為流傳之后,也會變成成語。所以,寓言和成語有時候就會很難區(qū)別。譬喻只有寓意,但沒有故事,而寓言既有寓意同時又有故事,所以較易區(qū)分。諺語是民間集體創(chuàng)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并較為定型的藝術(shù)語句,是民眾的豐富智慧和普遍經(jīng)驗的規(guī)律性總結(jié)。諺語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或短語,不具備故事性,而寓言是一則故事。因為寓言在民間廣為流傳后也會成為諺語,所以有時候也會產(chǎn)生混淆。

另外,由于中國古代寓言的出處大多大多散見于或寄生于其它文類作品中,有的沒有標題,所以寓言的定名各個選本也就不太一致。比如,選自《莊子》的同一篇寓言,在楊憲益、戴乃迭英譯的《中國古代寓言選》(外文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以下簡稱“楊譯”)中標題為“東施效顰”,而在喬車潔玲編選、英譯的《中國古代寓言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年12月第一版)(以下簡稱“喬譯”)中標題為“丑女效顰”;另一篇楊譯稱之為“井蛙”,喬譯稱之為“坎井之蛙”。這類例子還有很多。中國人大體能揣測出不同標題的寓言是同一個寓言,但外國人就可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寓言定名的標準自然就擺到了寓言選編者的面前。本文認為,寓言的定名應(yīng)該以中國大眾最為普遍、最為流行的名稱來確定寓言的標題,或者以國家權(quán)威機構(gòu)如教育部、外交部等頒發(fā)或出版的有關(guān)的官方文獻、書籍等,或者有關(guān)的權(quán)威詞典、百科全書等,以及權(quán)威報刊雜志的說法為準,不得自行定名。有的寓言的名稱甚至可以借用中國的成語,因為成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語言表達,比較能為大眾所熟知、接受。個別生僻的寓言,上述情況均無可考,則應(yīng)該用簡潔、明了的標題來定名。另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同一出處的同一篇寓言的文字內(nèi)容在不同選本中也不太一致。我們以楊譯和喬譯的同一寓言為例。

楊譯原文:

失斧疑鄰

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鈇也。

俄而揚其谷而得其鈇。

他日,復(fù)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鈇者。[7]

喬譯原文:

亡斧疑鄰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fù)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斧者。[8]

不難看出,這兩個選本不僅標題不一樣,而且段落、標點也不一樣,還有楊譯用“鈇”而喬譯用“斧”,另外,楊譯是“俄而揚其谷而得其鈇”,而喬譯是“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當然,專家、學(xué)者一眼就看出孰是孰非。我們在選文時要盡量多查詢、考證準確的原文,盡量不走樣。其它選本也有類似問題。

四、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收集現(xiàn)狀

中國首部古代寓言故事選集當屬1917年版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茅盾先生編選的《中國寓言(初編)》,中國首部古代寓言研究專著是1930年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胡懷琛先生著述的《中國寓言研究》,中國首部古代寓言專史是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陳蒲清先生著述的《中國古代寓言史》。據(jù)石牧林[5]統(tǒng)計,近30多年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本主要有: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選編的《中國古代寓言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陳蒲清等選編的《中國古代寓言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周大璞審定的《中國歷代寓言選(上、下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劉國正等選編的《寓林折枝》(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公木、朱靖華選注的《歷代寓言選(上、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王恒展主編的《中國古代寓言大觀(上、中、下卷)》(明天出版社,1991年版),仇春霖主編的《古代中國寓言大系(1-3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陳新璋主編的《中國寓言精選》(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版),劉卓英注譯的《唐宋寓言注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版),馬亞中、吳小平主編的《中國寓言大詞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袁暉主編的六卷本《歷代寓言》(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版)等。這里需要補充的是,中國古代寓言選本的漢英對照版主要有楊憲益、戴乃迭等英譯的《中國古代寓言選 Ancient Chinese Fables》(漢英對照)(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喬車潔玲選譯的《中國古代寓言一百篇100Ancient Chinese Fables》(漢英對照)(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商務(wù)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版),喬車潔玲選譯的《中國古代寓言選 Ancient Chinese Fables》(漢英對照)(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年12月第一版)等。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英文版主要有由伍民等英譯的“China Ancient Fables”(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年1月1日第1版)等。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考辨是一項嚴謹而又艱苦的工作,許多專家學(xué)者曾經(jīng)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隨著時代的信息化,此項工作將會取得更大的進展。

[1]干天全.中國古代寓言述論[J].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6,(4):54—59.

[2]白本松.試論中國寓言的產(chǎn)生及其早期的發(fā)展[J].河南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3,(2):52—58.

[3]嚴北溟.前言——中國古代哲學(xué)寓言故事發(fā)展的歷史觀[M].中國古代哲學(xué)寓言故事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4]陳蒲清,曹日升.附錄:試論中國古代寓言的形成、發(fā)展及其特色.中國古代寓言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667.

[5]石牧林.緒論.宋代寓言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1:1,2.

[6]閆麗紅.先秦寓言概述.先秦寓言的特征及其民族文化意蘊[D].蘭州大學(xué),2006:6.

[7]楊憲益,戴乃迭.中國古代寓言選 Ancient Chinese Fables(漢英對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6.

[8]喬車潔玲.中國古代寓言選Ancient Chinese Fables(漢英對照)[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92.

猜你喜歡
寓言
漢字寓言
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成長的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6
時裝寓言
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 07:26:50
寓言的馬甲
寓言的馬甲
《伊索寓言》是誰寫的?
曇花(寓言)
中國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20
A FABLE寓言
小熊捉魚(寓言)
中國火炬(2013年8期)2013-07-25 10:26:04
原阳县| 孝感市| 玉溪市| 富顺县| 西林县| 巢湖市| 类乌齐县| 全州县| 土默特右旗| 新宾| 龙川县| 乌拉特后旗| 泸水县| 汉中市| 中西区| 通州市| 东安县| 桃源县| 博爱县| 呼玛县| 林口县| 靖江市| 鄂托克前旗| 龙海市| 罗源县| 河东区| 黔东| 海盐县| 三河市| 柘城县| 南皮县| 东平县| 酒泉市| 浦城县| 荣昌县| 建昌县| 共和县| 蓬溪县| 固镇县| 余姚市|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