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其軍
(中共廣饒縣委黨校,山東 廣饒 257300)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府整體公信力在不斷上升。但是,相對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在不同行政領域還存在著不同程度弱化問題。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問題凸顯,對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切實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對于我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民眾對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評價,既體現(xiàn)了政府的影響力與號召力,也反映了民眾對地方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政府公信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評價來自于政府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從以群眾為評價主體、地方政府為評價客體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影響地方政府公信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xiàn),政府作為法律執(zhí)行者,其依法行政程度是評價其公信力的基本標準。依法行政要求政府的權力必須由法律授予;政府行為既要做到實體合法,又要做到程序合法;行政違法必須承擔責任。地方政府與群眾距離最近,其依法行政水平越高,公信力越強,反之則公信力越弱。
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包括加強城鄉(xiāng)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展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公共事業(yè),為社會公眾參與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全面履行公共服務職責,努力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群眾得到的利益就多,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就高,政府的公信力自然就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眾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行政民主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民主化程度主要體現(xiàn)在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程度、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及政府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程度。政府能否建立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相結合的運行機制,能否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充分反映出政府公信力程度的高低。
政府的權力是人民通過法律授權的,政府如果利用這種權力謀取私利,就會引起民眾強烈的反感及不滿,從而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地方政府能否采取措施堅決打擊和有效遏制各種腐敗行為的發(fā)生,決定著政府公信力的高低。
地方政府各種行為最終要由其公務人員來實施,因此,其公務人員綜合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政府公信力的高低。政府公務人員作為特殊的職業(yè)群體,要始終維護公共權力的公共性。如果公務人員能夠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民眾對政府的評價自然就高,政府的公信力就高。
從總體來看,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地方各級政府的公信力是不斷提升的,這是主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各級地方政府還不同程度存在著公信力弱化的問題。
1、地方政府決策方面。在公共政策制定上,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規(guī)范程序,隨意性大,缺乏合理性、正當性和科學性。決策時不從公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更多考慮自身的政績;缺乏調查研究,僅憑經驗和習慣辦事;缺乏民主參與,公眾意見得不到尊重。在政策執(zhí)行上,缺乏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一些地方政府“一個班子一套思路,一屆政府一個政策”,政策變更的隨意性較大,朝令夕改,導致公眾無法對政府的行為做出合理預期。
2、地方政府行為方面。地方政府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政府職能的要求,存在行為缺位、越位和錯位現(xiàn)象。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是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該管的事情沒有管住、管好,不該管、管不了的事情卻攬到自己身上,過度干預社會經濟活動,忽視了民生問題;有的地方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與民爭利,導致民怨產生;有的欠缺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公眾利益遭到損害;一些政府部門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該作為的不作為,不該作為的亂作為,嚴重損害了政府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3、地方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政府信息公開是政府的法定職責。2008年5月1日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各級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時間、方式及民眾獲取政府信息的合法途徑和權益等作了明確規(guī)定。然而在實踐中,地方政府信息公開的狀況不容樂觀。有的地方部門政務公開不規(guī)范,隨意性較大,形式主義嚴重;有的信息公開內容不全面,不細致,讓群眾如霧里看花,看不明白;有的信息公開過程中錯誤引導輿論?,F(xiàn)代社會,信息科技十分發(fā)達,民眾的信息獲取能力在不斷提升,如果政府本身不全面準確進行信息公開,伴隨著各種小道消息的傳播,政府的公信力必然會受到民眾的質疑。
4、地方政府績效方面。如果地方政府績效追求的價值取向違背了公眾利益,公眾就會對績效本身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導致的政府公信力下降。有的地方政府不尊重經濟規(guī)律,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為實現(xiàn)“短期績效”而弄虛造假;有的地方政府主要官員,為追求個人升遷,大搞形象工程,勞民傷財。同時,地方政府行政過程中浪費現(xiàn)象嚴重,行政成本過高,嚴重影響了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形象。
5、地方政府公務人員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職業(yè)能力欠缺,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有的官本位意識濃厚,辦事過程中吃拿卡要;有的甚至貪污腐化,走上犯罪道路。這些都嚴重損害了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信任關系,導致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不斷下降。
導致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方面的因素,也有社會和民眾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應在政府方面。一是傳統(tǒng)行政觀念根深蒂固,尚未真正樹立現(xiàn)代型的有限政府理念、法治政府理念、服務政府理念。二是職能轉變不到位,沒有真正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過多地充當了市場競爭主體的角色,忽視了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三是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等各種制度不夠健全。四是績效評估體系不夠科學。
現(xiàn)代社會,政府是提供各種公共服務的最重要的主體,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是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重要內容,有利于緩解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主要包括加強城鄉(xiāng)公共設施建設,發(fā)展就業(yè)、社會保障和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公共事業(yè),為社會公眾生活和參與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創(chuàng)造條件。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地方政府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xiàn)“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創(chuàng)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將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公共服務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其次,穩(wěn)步增加地方政府的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切實解決公共服務投入不足的問題。最后,加強與社會的合作互動,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供給為主,其他社會主體參與的一主多元化公共服務供給機制。
地方政府在我國政權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執(zhí)行者,其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府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進程。
地方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樹立尊崇法律的意識。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所在。二是規(guī)范政府部門行政執(zhí)法行為。政府部門須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執(zhí)法,認真執(zhí)行回避、告知、聽證等各種程序制度,依法保障相對人的陳述、申辯、復議、訴訟等各項權利。三是全面推行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依法界定執(zhí)法責任,做到到崗到人;嚴格評議考核,因違法執(zhí)法給國家或行政相對人的利益造成損害的,嚴肅責任追究。
一是完善決策制度。在政府決策制定上,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加強公眾對決策的監(jiān)督,保證決策的民主性;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tǒng),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在決策執(zhí)行上,保持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克服隨意性,防止政策的朝令夕改。
二是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尊重公民的知情權,保證地方政府信息公開的及時性、準確性,是衡量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一個重要標準。一方面,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擴大公開范圍,拓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做到信息公開及時、準確、全面;另一方面,在規(guī)范政府網站、查詢平臺、政務公開欄、政府公報等傳統(tǒng)公開形式基礎上,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公開方式,進一步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
三是完善行政問責制度。2003年以來,我國行政問責從中央到地方次第展開,無論在制度建設還是實踐層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對中央層面而言,我國地方問責制度建設發(fā)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抓得比較早,措施和制度比較完善,有些地方相對滯后。健全地方政府問責制,必須以法律法規(guī)和中央有關規(guī)定為依據(jù),在問責體系構建上實現(xiàn)統(tǒng)一性,以避免出現(xiàn)問責標準和結果不一致的現(xiàn)象。
政府公務人員廉潔勤政有助于樹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相反,公務人員的腐敗和有損政風的行為則會大大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優(yōu)化行政作風,須強化公務人員為民服務意識,把服務民眾放在首位,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強化勤政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強化廉潔意識,自覺抵制不正之風,接受民眾監(jiān)督。優(yōu)化行政作風,還須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權力運行監(jiān)督機制,做到權力運行公開、透明,從根本上樹立地方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勤政廉潔形象。
[1]唐鐵漢.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設信用政府[J].中國行政管理,2005(3)
[2]胡洪彬 吳玲玲.近年來政府公信力研究綜述[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4)
[3]林閩鋼 楊鈺.政府公信力的提高路徑及對策[J].領導科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