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榮
(濟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濟源 459000)
外傷恒牙冠折露髓在臨床上進行活髓切除時,應注意牙根是否發(fā)生內吸收變化[1]。年輕恒牙冠折露髓在臨床上較常見,6~13歲兒童容易發(fā)生牙外傷,導致恒牙冠折露髓,約占牙外傷的33.98%[2],在治療中為了保存活髓,筆者采取部分活髓切斷術(即露髓孔表面的牙髓被去除,大部分冠髓被保留)[3]對恒牙冠折露髓進行治療,并進行跟蹤觀察,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臨床資料來自于濟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兒科5 a來8~11歲就診的冠折露髓患兒38例,患牙40顆,男20例,女18例,追蹤觀察1~5 a。40顆患牙中,最小露髓孔為針尖大小,最大露髓孔為整個冠髓暴露。受外傷后,19顆牙齒為1 d內就診,21顆牙齒為1~6 d就診。初診外傷牙進行檢查時,有3顆牙齒表現為冠折不伴有松動、叩痛;16顆牙齒表現為冠折伴有叩痛;21顆牙齒表現為伴有松動、叩痛。見表1。
表1 外傷牙情況(顆)
1.2 方法 對患牙進行局部麻醉并進行嚴格消毒,用生理鹽水對牙冠折斷面進行清潔,用滅菌高速渦輪鉆切除牙髓表面1~2 mm,創(chuàng)面用生理鹽水沖洗止血,或用消毒棉球按壓創(chuàng)面。牙髓斷面覆蓋用生理鹽水調配的3份氫氧化鈣加1份碘仿活髓保存劑(氫氧化鈣碘仿糊劑),墊底用磷酸鋅水門汀和氧化鋅,為防止保存劑脫落或牙本質斷面,應用光固化復合體對其進行覆蓋,于治療后半個月、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進行定期復查。若發(fā)現有牙髓壞死及根尖癥情況,可采用根管治療術及根尖誘導術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治療成功標準為:①治療后未有冷熱痛、松動、叩痛,牙齦未出現紅腫、竇道;②檢測牙髓活力表現正常;③對患牙進行溫度測試能夠出現輕度反應,去掉則反應消失;④觀察X線片:牙根尖部位無陰影,牙本質橋在切髓部位形成,根管部位無吸收,牙根發(fā)育正常。
40顆患牙通過部分活髓治療后,37顆牙成功,3顆牙失敗,成功率為92.5%。對成功病例的牙髓進行活力檢測,測試結果顯示正常,無叩痛。觀察X線片顯示為:根尖處未見陰影,切髓處形成牙本質橋,根管內未見吸收,牙根發(fā)育正常。治療失敗的3顆牙有2顆由于充填體脫落,1顆暫封物脫落,未及時診治繼而引起感染導致治療失敗。
活髓切斷術是將有炎癥的露髓表面組織去除,進而大部分有活力冠髓組織得到保留,牙冠部位的牙本質能夠繼續(xù)沉積,牙冠顏色正常,有光澤。活髓切斷術成功的基本條件是恒前牙尚未形成根尖孔時,根管較粗大,血液運行豐盈,牙髓組織表現為活力旺盛;對于部分活髓切斷術,其成功的條件包括:①篩選病例:選擇冠折小于一半、牙齒移位不明顯的年輕恒牙病例;②治療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程,動作輕柔,器械鋒利便于操作,止血及時充分但不能按壓。氫氧化鈣碘仿糊劑(活髓保存劑)能夠誘導牙髓組織,使其形成修復性牙本質,還能夠控制牙髓炎癥,減少內吸收,并能夠抑制牙髓破骨細胞的生物活性。
筆者認為該方法的療效與露髓孔的大小及是否伴有冠折牙齒松動、叩痛無顯著相關性,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患牙為年輕恒牙,根尖孔較粗大,受外傷時能夠緩沖對根尖管的損傷,并且其牙髓血管及組織細胞成分豐富,導致其具有較強的抗感染能力和修復再生能力,這也為活髓保存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另外部分活髓切斷術能夠使大部分冠髓組織得到保留,這也是使牙髓愈合的基本條件[3]。在治療中去除了露髓表面1~2 mm的組織并將炎癥牙髓組織去除,在臨床中可以通過對牙髓活力檢測進行復查。冠部活髓切斷術操作時是通過牙頸部去除冠髓,對牙髓根部組織進行保留,使牙頸部堅硬組織變弱,冠部牙髓組織被去除后,牙髓根部組織纖維成分較多,牙髓容易變性和萎縮以及鈣化,當發(fā)現牙根完成發(fā)育后,立即進行根管治療。根管治療時,牙頸的牙本質鈣化橋通道需被打通,并應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若不在鏡下操作,可能導致根管壁被側穿。患牙通過部分活髓治療后,有37顆牙成功,3顆牙失敗,成功率為92.5%,并對治療成功的患牙進行追蹤觀察2 a,無1例發(fā)生根管內鈣化,因此牙根完成發(fā)育后不需改做根管治療。
綜上所述,采用部分活髓切斷術治療外傷引起的牙髓暴露的年輕恒牙是較為成功的方法,牙髓能夠長時間保存,在定期觀察中若發(fā)現有牙髓壞死,應立即采用其他方法治療。該研究中筆者認為治療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覆蓋材料及蓋髓劑未脫落。在治療中冠折露髓牙露髓程度大小不一,冠折牙不同程度伴有松動及叩痛或不伴有松動及叩痛,均未影響治療效果,并且該方法與其他方法比較優(yōu)勢明顯,能夠不受就診時間及露髓孔大小的影響,操作便捷,臨床價值高,值得推廣使用。
[1]王卓為.活髓切斷術治療110例年輕恒牙外傷性冠折露髓療效分析[J].河北醫(yī)藥,2009,21:83-84.
[2]陳 潔,葛立宏.512例年輕恒牙前牙外傷的臨床分析[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1998,12(3):196-198.
[3]賈瑞芝,鄭樹國,張 剛.冠折年輕恒前牙活髓切斷術后臨床及 x線研究[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42(9):55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