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世德
村干部介紹,下潤村六社原來有300多口人,多年來,人口流失一半多,剩下的也就是100人左右,將近一半攜家?guī)Э诘絻?nèi)蒙古打工去了。
距離下潤村六社僅有3km的五社,原名叫冬日村。很早以前,這個村子因為水源充足,是遠(yuǎn)近聞名的大戶村。但現(xiàn)在這里的情況更為悲慘。
一個下午,村民沈永勝用摩托車把我送到下潤村五社社長家。社長種地去了,80歲的老母親看家。老人是這個村子年齡最大的,她嘮叨著告訴我:“我記憶中這是個大村子啊,過去,村里耍社火、唱戲,三個居民點,到處都是人,年輕人活潑得很,可現(xiàn)在人都走完了,就剩下一些老人了!”老人說,過去,她經(jīng)常去串串門,但現(xiàn)在沒有多少人了,門也不串了。五社的五保戶聶有科一輩子打光棍,雖然他年齡不算太大,但對村上的歷史多有耳聞,侄子、侄媳正在幫他鋪設(shè)地膜,他坐在地埂上就和我聊了起來。老人隨口編出了順口溜:“冬日村,小北京,一轉(zhuǎn)(圈)六棵樹長得黑洞洞(音)!”他說,小時候,冬日村到處是水,他記得就有六棵合抱大樹,是村里最壯觀的景色,但后來都枯死了。
聶有科地頭的北邊兩側(cè)有兩座用土夯成的高達(dá)丈許的城堡,保存完好,氣勢宏偉。他告訴我:“這兩座城堡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富戶人家的大宅院,右邊是傅家,左邊是李家,全村這樣的大宅院就有12座!你想想,那時候,這里多富裕啊,主要是水多,能長莊稼!”現(xiàn)在傅家的后裔大多數(shù)搬走了,就剩下一戶了。
我在村里看到,這樣保存完好的大宅院就有4座,傅家宅院的正門呈拱形,雖然園內(nèi)荒草叢生,孤零零的一戶人家房門緊鎖,但依然氣勢不凡,訴說著往昔的繁華。
水,改變了這里的歷史,改變了這里人的命運。
下潤村五社有三個居民點,有寬闊的村道,依次呈東西方向坐落在荒漠上。采訪期間,我從時任社長王以貴家居住的居民點依次探尋走訪,所見所聞讓人倍感凄涼。
在第二居民點,我看到許多房子拆得七零八落,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有的大門緊鎖,從門縫向里面望去,枯枝堆積,雜草叢生,四五十米長的村街,見不到一個人影。王以貴指著幾家鎖著大門的人家說:“這個居民點共有13戶人家,現(xiàn)在就剩這3戶了,他們都是老人,鎖上門,下地去了!”
他們,可能就是這個村子的最后守護(hù)者,他們守護(hù)的難道僅是生養(yǎng)他們的村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