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明 陳麗青 黃梅英 江海珍 李銀妹
七氟醚親子型誘導模式用于小兒麻醉在山區(qū)醫(yī)院的開展
陳愛明 陳麗青 黃梅英 江海珍 李銀妹
目的 探討一種安全有效、平穩(wěn)快速、無痛舒適的小兒麻醉誘導模式。方法 選擇80例2~12歲手術患兒,隨機分為七氟醚吸入誘導組(S組)和靜脈麻醉誘導組(M組)。監(jiān)測記錄誘導期兩組患兒血流動力學改變,觀察記錄誘導時間、哭鬧例數、靜脈一針穿刺成功例數(率),觀察有無嘔吐、屏氣、嗆咳等麻醉相關并發(fā)癥。結果 S組血流動力學變化較M組小(P<0.05),與M組比較,S組誘導時間明顯縮短、哭鬧例數明顯減少、靜脈一針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兩組患兒麻醉相關并發(fā)癥均有發(fā)生,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七氟醚吸入誘導方式用于小兒麻醉安全可行、平穩(wěn)快速,親子型誘導模式凸顯舒適化醫(yī)療優(yōu)勢。
七氟醚;麻醉誘導;小兒;誘導室;親子型模式
小兒手術麻醉令醫(yī)務人員普遍棘手的問題就是不合作、哭鬧、拒絕打針及進入手術室,往往在誘導期耗費不少寶貴時間?;純旱目摁[加劇了家屬不良情緒波動,增加了醫(yī)護人員的壓力,易引發(fā)醫(yī)患關系的緊張。因此,讓患兒安全有效、平穩(wěn)快速、無痛舒適地由清醒進入睡眠狀態(tài),是患兒、家屬、醫(yī)生的共同愿望。本研究通過比較七氟醚吸入麻醉誘導與靜脈麻醉誘導的應用效果,為臨床開展舒適化醫(yī)療模式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選擇需擇期手術患兒80例,年齡2~12歲,體重10~35 kg,ASAⅠ~Ⅱ級,患兒術前無心肺疾病和過敏史,肝腎功能正常。隨機均分為七氟醚吸入誘導組(S組)和靜脈麻醉誘導組(M組)。
1.2 麻醉誘導方法 患兒術前禁食8 h、禁清液4 h,均未術前用藥,必要時麻醉中給予。M組患兒進入誘導室后,在醫(yī)護人員和家長的脅迫下直接建立靜脈通路,再靜注咪達唑侖0.1~0.15 mg/kg,入睡后轉到手術間實施下一步麻醉方案。S組采用面罩潮氣量吸入法誘導,把麻醉機氧流量調至6L/min,七氟醚調至6%并預充呼吸回路1 min?;純哼M入誘導室后,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家長借助玩具安慰、鼓勵患兒,轉移其注意力的同時將面罩輕扣于其口鼻部,通過患兒自主呼吸回路中的七氟醚入睡后,調小七氟醚流量,并要求家長離開誘導室,立即建立靜脈通路,再轉到手術間實施下一步麻醉方案。
1.3 監(jiān)測指標 監(jiān)測患兒進入誘導室時(T0)、靜脈穿刺時(T1)、意識消失時(T2)的MAP、HR、SPO2 、RR的變化,記錄誘導時間(患兒從進到出誘導室時間)、哭鬧例數、靜脈一針穿刺成功例數(率),觀察有無嘔吐、屏氣、嗆咳等麻醉相關并發(fā)癥。
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重、外周靜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誘導期S組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各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波動比M組小,且T1 和T2時點S組MAP、HR與M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兒MAP和HR變化
注:與S組比較,aP<0.05;bP<0.05
S組誘導時間明顯短于M組(P<0.05),靜脈一針穿刺成功率高于M組(P<0.05),哭鬧例數明顯少于M組(P<0.01)(表2)。
表2 兩組患兒誘導情況比較±s)
注:與S組比較,aP<0.05;bP<0.01;cP<0.05
S組未發(fā)生嘔吐,有2例患兒出現輕度嗆咳但無屏氣,M組有1例嘔吐但未誤吸,2例入睡后仍抽泣。
隨著麻醉學的發(fā)展,七氟醚已廣泛用于小兒麻醉誘導和維持。七氟醚的無創(chuàng)、無痛給藥途徑,較靜脈穿刺更易被小兒接受[1]。而允許親子互動的誘導環(huán)節(jié)增進了小兒安全感和勇氣,讓誘導更舒適,接近自然睡眠。親子型模式源自上世紀末在美國、日本等地興起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兒身心健康成長。醫(yī)療與教育同是愛心事業(yè)。Chan[2]等研究證實,患兒在父母陪伴下進行麻醉誘導,有助于減輕患兒恐懼、焦慮等心理創(chuàng)傷,使患兒情緒穩(wěn)定,提高麻醉配合程度和效果。本研究結果也顯示,S組患兒誘導配合程度更好,哭鬧例數明顯少于M組,其誘導時間也相應縮短。S組在患兒意識消失后穿刺,無抵抗,也無需家長在場脅迫,護士操作時心理壓力減輕,且七氟醚誘導后全身外周血管擴張,比哭鬧時呈收縮狀態(tài)的血管更易穿刺[3]。所以S組靜脈一針穿刺成功率更高。而M組患兒處在清醒哭鬧、受脅迫、有痛穿刺的應激狀態(tài)下,其MAP、HR明顯上升,血流動力學波動更大,不利于圍麻醉期管理。
臨床工作中,雖然小兒吸入七氟醚誘導的報道不少,但如何讓患兒吸入的技巧講究卻不多見。常見的直接抱患兒入手術間強行扣面罩吸入七氟醚使其入睡的行為過于簡單粗暴,同樣容易帶給患兒恐懼等身心不良刺激,讓七氟醚的優(yōu)勢大打折扣。本研究通過誘導室的構建,為實現親子型誘導模式提供了人性化平臺,優(yōu)化了誘導流程,盡可能讓患兒舒適入睡。本研究設置一間簡易小兒麻醉誘導室的理念,除了常規(guī)配置麻醉機、監(jiān)護儀和藥物外,為了方便家長和患兒一同進入誘導室,其位置以手術室交換區(qū)旁的室間為宜;同時為了營造溫馨的誘導環(huán)境和方便親子溝通,可張貼一些卡通漫畫并放置一些小兒玩具。有研究表明,父母陪護下行小兒麻醉誘導(PPIA)有助于緩解患兒應激反應,減少患兒術后行為適應不良(遺尿、噩夢等),減少對患兒身心發(fā)展的不利影響[4]。
然而開展親子型誘導模式,麻醉前訪視的告之工作非常必要。必須向家長解釋其參與只是一種特權,而非權力;向他們解釋一旦要求離開,他們必須離開,因為麻醉時醫(yī)生注意力必須完全集中在患兒安全上;告知他們將看到的情形,并解釋誘導過程可能會發(fā)生這些情況,但不用過分擔心[5]。
綜上所述,七氟醚親子型誘導模式用于小兒麻醉,作為一種舒適化醫(yī)療模式,可安全有效地應用于臨床。尤其在欠發(fā)達山區(qū)醫(yī)院,更要注重倡導舒適化醫(yī)療,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開創(chuàng)更多優(yōu)質醫(yī)療服務,惠及一方百姓。
[1] 安剛.嬰幼兒麻醉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425-427.
[2] Chan CS,Molassiotis A. The effects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me on the anxiety and satisfaction level of parents having parent present induction and visitation in a postanasesthesia care unit.Paediatr Anaesth, 2002,12(2) :131-139.
[3] 韓沖芳,盧玉容,陳捷,等.七氟醚用于患兒嘴腭裂手術的效果觀察.臨床麻醉學,2012,28(9) :928-929.
[4] 馬玉娟,寇建明,郭惠麗,等.父母陪護下行小兒麻醉誘導的效果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9,44(9): 845-847.
[5] Miller RD.小兒麻醉.米勒麻醉學.第6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6:2386-2389.
513000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陳愛明 Email:cam8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