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祿富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即培養(yǎng)學生再次發(fā)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重新組合知識的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實際相結合起來,正確的引導學生將創(chuàng)造性學習和生活相聯系。
關鍵字: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創(chuàng)造性
1.語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情意味
創(chuàng)造離不開想象,創(chuàng)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在教學《馬踏飛燕》后,我讓學生用本課學過的知識,根據不同的觀察目標和任務,選擇不同的方式去觀察一種動物,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有新的發(fā)現。當然,在語文教學中,同樣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系實際情況,對學生進敢于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打破成規(guī)的訓練。而所有的訓練,都必須與現實實際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與小女孩比童年》為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童年進行“說話”訓練。經過這樣聯系現實的訓練,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改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更符合現實。
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它不僅僅要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地運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還要通過文字這個工具,為后續(xù)的學習與各項門科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一直以來,我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程在整體上,卻存在著只注重理解認識,卻忽略了語言方面的真實情感,只重視語句與段落之間的分析,卻忽略了整體章篇的綜合感性理解,實際反映出了以學科知識為主體,而非以學生思想的發(fā)展為主體的課程觀。
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注重情感體驗,是我們課程知識以及閱讀的最基本要求,這一要求不斷遵循著語文課程學習的規(guī)律,因為從古至今,語文教學都是文學性非常強的科目,絕大多數的文章都包含了濃厚與豐富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播,卻忽略了學生們思想真實的體驗,那么教學流程中閱讀的功能就會減小,學生們閱讀的效果同時也會大打折扣。因為,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熏陶,學生們就不會對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以及語言動作等等,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注重學生們的作文,以及作文的點評
小學作文,是學生們語言文字的表達,課堂中知識累積水平的體現,然而卻不是衡量學生們反應快與慢的標準。因為作文是要經過細致的思維觀察,以及思想表達密切綜合的,它需要真實的情感,有結構中心,有重點與條理的。學生們能否寫好作文,與今后各項科們知識的學習,有著很大的聯系。
特別是傳統(tǒng)作文的教學,它有一個通病,不但影響了孩子們寫作的興趣。而且還讓孩子們的文言水平得不到提高。那就是老師們只重視讓學生們對范文內容的理解,從而忽略了范文中作者所想表達的真實情境。一如很多語文老師他們大部分的教學方法,都還在"穿新鞋,走舊路",即便老式落伍的教學方案早已更新了,他們卻仍然按照范文里的時代背景,文章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生平簡介和寫作特點六大板塊進行公式化地講解,而且還周而復始,篇篇如此,這讓絕大部分的學生,覺得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抽象又乏味,便也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討厭作文,越來越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也將本來豐富多彩的作文課,變得更加枯燥無趣,變得象老師只是在敷衍任務的"涂鴉課"。
我認為,老師們應該為學生們的作文課,不斷創(chuàng)造情境,或者將作文課延伸到課堂外,如校外風景區(qū),爬山,郊游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活躍整個作文課堂的氣氛,還能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與激情,讓學生們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發(fā)揮讓人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作水平,這為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很大的幫助,并增加了學生們寫作的興趣與欲望,從中來慢慢喜歡作文,愛上作文課,這與老師正確的教學方式,完全分不開的,如若老師們還沉淀在以前的舊方案上,不去利用良好的環(huán)境與情境烘托,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真實的氣氛,來鼓動與激發(fā)學生們作文的興趣,是難以喚醒學生們寫作上的激情,是難以展開學生們智慧的翅膀,從而也將埋沒了更多的人才。
3.注重學生朗讀訓練的時效性
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讓學生正確地運用與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具備初步的聽、說能力,讓學生在無形之中進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并發(fā)揮了學生的智慧與思維能力,也為培養(yǎng)學生今后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教學中,依然還存在著只重視寫,忽略其他的多元化訓練。特別是學生朗讀的訓練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些教師從不關注學生的早讀訓練,特別是那幾十分鐘,學生集體朗讀的時候,教師經常不監(jiān)督,而是忙自己的事情。這樣便讓個別沒有自律性的學生夾在全班同學的聲音中混水摸魚,將書本放下或者將嘴巴閉上,思想開小差,直到教師回來后,才會裝模作樣地重新張開嘴巴,跟著集體一起朗讀。
筆者認為,學生在朗讀訓練的時候,教師最好不要離開教室,將朗讀監(jiān)督的工作和監(jiān)考一樣做到位,杜絕個別學生的懶惰行為影響到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從而導致壞風氣的悄然上升。所以,只有朗讀的訓練加強,監(jiān)督工作加強,才能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
4.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直感文學形象美
恰倒好處地運用媒體,能開拓學生的視聽,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變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各種媒體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受器官,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小園林,使學生仿佛置身于輝煌的圓明園上空。接著出現了平湖秋月、安瀾園、蓬萊瑤臺、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那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
足以使學生留戀贊美,清晰的畫面把遠古的歷史事件,把遙遠的地域一下子展現在學生面前,既給人以形象美,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藝術與教學中各種偶發(fā)因素巧妙結合,便會呈現出一種教學機智,而幽默的教學機智往往可以活躍整個課堂。前蘇聯教育家維特洛夫這樣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例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文中講到雜草被噴霧器大夫用除草劑噴灑過后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有一個學生讀這句話時聲音很響亮,于老師笑了笑說:"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除草劑是假冒產品,我再給你噴灑點。"同學們都笑了,該同學也會心地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地讀了起來。我們不難看出,這一招顯然要比直接告訴學生怎么讀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