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萍
(新礦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 山東 萊蕪 271100)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1],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復情況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以及情緒有著密切聯(lián)系。此外,患者的恢復情況還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護理情況有一定的聯(lián)系[2]。本研究將對我院10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40例女性,6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64-85歲,平均年齡為70.2歲。
1.2 方法: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其中包含了健康給予、運動干預、飲食護理、心理干預等。
1.3 評價方法與指標: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來對患者在護理前的心涼狀況以及心理變化進行調(diào)查,對其健康行為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的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用χ2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Ρ<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飲食護理: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3]-[4],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與飲食習慣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日常飲食中經(jīng)常攝入高膽固醇、高脂肪的患者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明顯高于其它人群。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彈性相對較低,護理人員在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進行適當?shù)闹笇?。在此過程中,一定要盡量做到對患者每天的食物總攝入量進行有效地控制,增加其微量元素攝入量,讓患者盡量以清淡的飲食為主。
2.2 心理護理: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病程較長、年齡較大,因此,患者通常會存在或多或少焦慮、緊張、不安的情緒。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一定要與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對患者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掌握了患者的基本情況后,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適當?shù)母深A、緩解,以此來讓患者建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3 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一定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對其給予適當?shù)慕】到逃?,為患者?chuàng)造安靜、舒適、幽雅的環(huán)境,讓患者及其家屬信任醫(yī)護人員的相關工作。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還必須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的疾病知識,對其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此外,護理人員還必須讓患者家屬對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于對患者進行更好的照顧。
3.1 心理反應:通過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猜疑、悲觀憂郁、滿不在乎等心理反應的發(fā)生率與干預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其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在干預護理前后的心理反應比較(n,%)
3.2 健康行為:患者在病情的自我觀察率、藥物知識掌握率、情緒調(diào)整率、飲食合理率、用藥方法合理率、用藥時間準確率等方面與干預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其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在干預護理前后的健康行為比較(n,%)
3.3 生存質(zhì)量:患者在心理衛(wèi)生、情感功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相較于干預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其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患者在干預護理前后的生存質(zhì)量比較
綜上所述,對老年心血管患者給予早期健康護理,可以對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改善,以此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zhì)量,在臨床中值得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1]翟慧晶.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94-1996
[2]潘英.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療效觀察[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2):18-19
[3]齊銀芝,李小玲.急性心梗的早期康復護理[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0,29(15):159-160
[4]黃春燕,王中潔,陳幻等.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探討[J].內(nèi)科,2011,06(2):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