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艷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nèi)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毙W語文教學實踐里,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一、讀——貫穿始終
1.初讀感知,提出疑問
初讀課文的目的也就是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抓住文章的主干“誰”“干什么”或“怎么樣”。但如果漫無目的地讀,也許讀過之后只會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更無法用自己的語言將課文的內(nèi)容整理通順。所以在初讀時,讓學生在讀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理清文章條理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2.精讀釋疑,以悟促讀
自由練讀,概括課文后,鼓勵學生把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獨特理解和體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就要做到精讀。精讀課文能突破文章的重點、難點。首先引導學生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段落,指導學生反復精讀,讀熟、讀深、讀透、讀通,用自己的語言抓住中心內(nèi)容,悟出:詞、句、段的含義,教師并作必要的點撥、引導,這樣,學習的主動權又交給了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3.賞讀感悟,體會情感
在解決了課文的重難點之后,有感情朗讀也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情感。
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進行理解、感悟,將課文的語言輸入頭腦,真正做到“我心入書,書在我心”
二、寫——練在其中
葉圣陶先生曾說:“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弊x是閱讀的基礎,運用才是學習的目的,學習語文應十分注意積累與運用,只有儲存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名篇佳作,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才能提高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如:抓住方位詞進行靜態(tài)的描述,復述故事;情景演示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運用”的條件;注重引導學生運用課文學過的美詞佳句,巧妙的運用使許多同學嘗到“學以致用”的
甜頭。
幾年的實踐證明:把學生的“讀”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是一條值得借鑒的主線,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深入的教學實踐中,必將成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創(chuàng)新精神的主流。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西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