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川,呂文良,何立麗,孫桂芝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
孫桂芝教授治療肝癌常用中藥探析
李 川,呂文良*,何立麗,孫桂芝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
肝癌;孫桂芝;黃芪;莪術;九香蟲;桃仁;培正扶本
孫桂芝教授從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腫瘤防治工作40余年,在原發(fā)性肝癌的防治方面療效顯著,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思想,強調(diào)采用中西結(jié)合治療肝癌才能真正達到抗癌、防復發(fā)轉(zhuǎn)移、延長生存期的最終目的。筆者有幸跟隨孫老抄方學習1年余,聆其教誨,收益頗多,為進一步繼承和發(fā)揚孫老思想,現(xiàn)將其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常用的幾味中藥淺析如下。
黃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甘,微溫。歸脾、肺經(jīng)。張元素描述其功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去肌熱三也;瘡瘍排膿止痛四也;壯脾胃五也”?!侗静菝审堋吩唬骸吧弥伟b疽,蜜炙補虛損……托陰瘡癩瘡,排膿止痛,長肉生肌。外行皮毛,中補脾胃……是上中下、內(nèi)外、三焦藥也”?!侗静萸笳妗吩唬骸包S芪……為補氣諸藥之最……熟則生血生肌,排膿內(nèi)托……而為瘡瘍圣藥矣”?!侗静莘纸?jīng)》謂其:“生用瀉火,炙用補中,為內(nèi)托瘡癰要藥”?,F(xiàn)代研究表明黃芪具有抗腫瘤功效,其通過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統(tǒng)即促進抗體形成與細胞因子的分泌、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以及某些非特異性免疫作用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1]。實驗證實黃芪具有下調(diào)NF-κB的作用,并隨著用藥劑量的增大對NF-κB蛋白的抑制作用越明顯,同時抑制了肝癌HepG2細胞株的增殖[2]。黃芪還能降低TACE術后肝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Fas表達,從而減少淋巴細胞的自身凋亡,進而促進CTL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凋亡作用[3]。黃芪的主要成分黃芪總皂苷對小鼠肝癌H22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隨藥物濃度增加抑瘤率也增加[4],其抗肝癌的作用機理與促進腫瘤細胞凋亡與上調(diào)p53基因有關[5]。另外黃芪甲苷對于因GCS基因高表達所致的肝癌細胞耐藥,具有一定的逆轉(zhuǎn)作用[6]。黃芪的另一主要成分黃芪多糖和5-FU聯(lián)合使用,可明顯增加肝癌HepG2細胞中caspase-3、caspase-9的表達,顯著降低抑凋亡蛋白Bcl-2表達,從而誘導HepG2細胞凋亡,抑制HepG2的生長,最終顯著提高5-FU的抗腫瘤作用[7]。《難經(jīng)·七十七難》指出:“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脾虛是肝癌的主要病機之一,而肝癌邪毒更易耗傷人體正氣,加重脾虛,如此惡性循環(huán),病勢兇險[8]。因此孫老在肝癌的臨床治療中,尤其強調(diào)補益脾胃,認為此乃“上工之舉”,并把培補脾氣作為治療肝癌的基本治法[9]。孫老認為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善壯后天脾胃,為扶正培本不可多得的一味好藥。另外肝癌組織生長迅速,容易形成化膿、壞死,屬于中醫(yī)學的“癰疽”的范疇,黃芪熟用正可內(nèi)托瘡癰、生血生肌,從而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修復癌灶局部組織以達到抗癌的目的。補脾胃與托癰排膿二者兼之,黃芪為治療肝癌最為理想的藥物之一,因此孫老治療肝癌每每必用黃芪,以獲事半功倍之效。
九香蟲為蝽科昆蟲九香蟲的干燥體,始載于《本草綱目》。咸,溫。歸肝、脾、腎經(jīng)。李時珍謂其主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侗静菪戮帯吩唬骸熬畔阆x,味甘、辛,氣微溫。入腎經(jīng)命門,專興陽益精,且能安神魄,亦蟲中之至佳者”。《本草便讀》云:“壯脾腎之元陽,咸溫無毒,理胸膈之凝滯,氣血雙宣……蠕動氣香味咸之物,似又能流通血脈耳”?,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九香蟲水煎液灌胃給藥可顯著提高正常小鼠及“寒凝血瘀”模型小鼠的凝血時間,提示九香蟲具有明顯的活血化瘀作用[18]。九香蟲還具有消腫止痛、解毒抗癌的功效[19]。張笠等[20]認為九香蟲為抗癌昆蟲,可以治療消化系統(tǒng)腫瘤以及乳腺癌、子宮頸癌和喉癌等眾多癌癥。宋文濤等[21]研究證實九香蟲和美洲大蠊的混合成分能有效抑制蠶豆根尖細胞微核率的升高,降低細胞DNA的受損程度。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九香蟲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環(huán)磷酰胺誘導的蠶豆根尖細胞微核的產(chǎn)生,具有抗突變性,提示九香蟲提取物對腫瘤的防治具有積極的作用[22]。范欽等[23]研究發(fā)現(xiàn)九香蟲含藥血清可誘導人結(jié)腸癌細胞凋亡,并影響凋亡相關因子p53、FADD的表達,從而達到抗腫瘤作用。孫老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nèi)寓真陰真陽,為五臟之根;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腎虛損終致五臟虧損,邪氣壅盛,尤其中晚期腫瘤患者脾腎兩虛突出。張景岳指出“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diào)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因此孫老治療惡性腫瘤注重補脾益腎,以保護“先后天之本”,并研制出“健脾益腎解毒方”治療腫瘤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24]。孫老認為九香蟲咸能入腎,溫可壯陽,氣香歸脾,故為脾腎之藥,善治“脾腎虧損,壯元陽”,同補先后天之本;同時孫老認為九香蟲可以阻斷腫瘤微小血管的生成,從而切斷癌灶營養(yǎng)供應,抑制腫瘤生長,達到抗腫瘤的目的。因此九香蟲為健脾益腎法治療肝癌等一系列惡性腫瘤不可多得的一味好藥。
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病隱蔽,進展迅速,治療難度大,生存期短,俗稱“癌中之王”,吳孟超指出,中醫(yī)藥是肝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yī)藥可以也完全應該參與肝癌防治的整個過程[33]。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肝癌兇險程度之高,絕非簡簡單單的幾味中藥即可控制。孫老認為正虛邪實、本虛標實是肝癌總的病機特點。瘀、毒、虛是肝癌的基本病變,瘀毒互結(jié)、脾腎虧虛、邪實正虛互為因果、惡性循環(huán)[34]。孫老治療肝癌常用中藥還有水紅花子、凌霄花、八月札、鱉甲、龜板等。原發(fā)性肝癌雖然發(fā)展迅速,然而邪盛正衰是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基本病機,故扶正祛邪是貫穿于孫老治療肝癌的一條主線。將扶正與祛邪有機地融為一體,所選扶正的藥物卻有很好的消瘤效果(如黃芪),消瘤藥物兼有扶正作用或不傷正氣(如九香蟲),便構(gòu)成孫老處方用藥的鮮明特色[35]。面對異常兇險的肝癌,孫老一方面運用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之法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以滿足患者“活著”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積極抗肝硬化肝纖維化,以減少患者病痛,提高生存質(zhì)量。本文所選的4味中藥除具有很好的抗腫瘤作用外,均具有很好的抗肝纖維化的作用。黃芪具有抑制膠原纖維的合成、沉積及促進其降解的作用,從而可明顯改善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及肝組織的病理改變,阻斷或逆轉(zhuǎn)肝纖維化進程[36]。莪術提取物能降低肝纖維化大鼠肝組織Hyp含量,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從而發(fā)揮抗肝纖維化的作用[37]。九香蟲在體外能對纖維蛋白發(fā)生較強纖溶作用,提示其具有抗纖維化作用[38]。桃仁可使TGF-β1含量表達下調(diào),阻止成纖維細胞繼續(xù)生成膠原纖維,從而阻斷肝纖維化進程[39]。孫老認為在運用中醫(yī)方藥治療肝癌的同時,也不能放棄西醫(yī)的手術、介入、射頻消融等手段,采用中西結(jié)合治療肝癌才能真正達到抗癌、防復發(fā)轉(zhuǎn)移、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質(zhì)量的最終目的。
[1]王秀,胡劍北.擇時服用黃芪的抗腫瘤作用研究[J].河南中醫(yī),2006,26(6):29-31.
[2]劉學良,王忠裕.黃芪注射液對肝癌細胞HepG2生長及細胞內(nèi)NF-κB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1,20(7):775-778.
[3]王海存,程鵬.黃芪對肝癌栓塞化療患者的增效作用及外周血淋巴細胞Fas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2):171-172.
[4]蔡翊,王群偉.黃芪總皂苷抗肝癌活性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21(34):4258-4260.
[5]黃熠,胡火珍.黃芪總苷對肝癌BEL-7402細胞株的抑制作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5):1261-1262.
[6]田彥璋,苗青旺,趙浩亮,等.黃芪甲苷逆轉(zhuǎn)耐藥肝癌細胞株HepG2/GCS多藥耐藥的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7):778-779.
[7]馮濤,張保國.黃芪多糖對肝癌HepG2細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0,24(6):486-488,495.
[8]程學蓮,王伯慶.淺談脾虛與肝癌的相關性[J].吉林中醫(yī)藥,2007,27(8):5-7.
[9]李東濤,吳志奎,孫桂芝,等.益氣、活血軟堅、解毒法對荷瘤小鼠腫瘤生長抑制的實驗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0,42(4):74-75.
[10]岳偉,付偉,毛小榮,等.莪術黃芪超濾膜提取物對人肝癌細胞株HepG2凋亡的誘導作用[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27(5):493-495.
[11]彭炳先,周欣,石京山,等.蓬莪術揮發(fā)油及其中3種成分抗肝癌和子宮內(nèi)膜癌的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07,22(3):312-313.
[12]謝艷華,賀中民,楊倩,等.莪術油配伍椒目仁油對小鼠移植性腫瘤的抑制作用[J].轉(zhuǎn)化醫(yī)學雜志,2012,1(1):8-12.
[13]張維彬,譚敏,肖剛,等.莪術油誘導小鼠HepA肝癌細胞凋亡及其對bcl-2蛋白表達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9,18(4):370-371.
[14]楊娟,周玲玲,袁冬平,等.聯(lián)用莪術油和絲裂霉素對肝腫瘤細胞株SMMC-7721的作用研究[J].安徽醫(yī)藥,2009,13(11):1327-1329.
[15]湛學軍,張梅,戴革,等.莪術油、華蟾素和5-氟脲嘧啶對肝癌細胞化學發(fā)光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8,9(5):20-21,24.
[16]王順啟,陳力,倪虹,等.莪術油對肝癌細胞SMMC-7721基因表達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9,30(19):240-243.
[17]司力,王秀,陳小歡,等.莪術二酮對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2,16(9):1229-1231.
[18]高源,陳建偉,李鵬,等.九香蟲抗凝血作用的研究[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3):34-36.
[19]林普蓮.九香抗癌定痛散治癌痛23例觀察[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15(S1):123-124.
[20]張笠,郭建軍.九香蟲資源及其利用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5):151-155.
[21]宋文濤,馬志敏,季守蓮,等.蠶豆根尖微核技術測定美洲大蠊和九香蟲混合成分的抗突變性[J].癌變·畸變·突變,2008,20(6):475-476,489.
[22]姚艷清,馬志敏,季守蓮,等.蠶豆根尖微核技術檢測九香蟲提取物抗抑突變作用[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9,25(4):359-360.
[23]范欽,魏輝,蔡紅兵,等.九香蟲含藥血清對人結(jié)腸癌細胞SW480凋亡相關因子FADD·p53表達作用的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13):7828-7831.
[24]何立麗,孫桂芝.淺析孫桂芝治療惡性腫瘤用藥思路與特點[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0,16(2):138-139.
[25]王仁芳,范令剛,高文遠,等.桃仁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0,25(6):426-429.
[26]許貞愛,張紅英,樸惠順,等.桃仁提取物對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31(2):120-123.
[27]李小波,李均,師晶麗.桃仁對單側(cè)輸尿管梗阻大鼠腎組織NF-kB,TNF-α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6,12(7):526-527.
[28]呂躍山,王雅賢,運晨霞,等.桃仁總蛋白對荷瘤鼠IL-2、IL-4水平的影響[J].中醫(yī)藥信息,2004,21(4):60-61.
[29]劉英,李雅杰,朱麗影.用基因芯片研究桃仁蛋白A對小鼠纖維肉瘤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成藥,2004,26(5):398-401.
[30]顧瑩瑩,程嘉驤,陳國勤,等.改良莪桃湯抗BALB/C裸鼠人肺腺癌機理的研究[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3(9):1291-1293.
[31]翁寧榕.下瘀合劑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0,10(4):14-16.
[32]孫桂芝.扶正培本系列方藥在胃癌綜合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yī)雜志,2009,50(6):553-555.
[33]陳永福,朗慶波,翟笑楓,等.小肝癌的臨床治療現(xiàn)狀[J].吉林中醫(yī)藥,2009,29(7):642-644.
[34]李川,呂文良,孫桂芝.孫桂芝教授益氣活血解毒散結(jié)法治療肝癌學術思想[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8(6):1002-1003.
[35]王振華,孫桂芝.孫桂芝治療腫瘤經(jīng)驗[J].中醫(yī)雜志,2008,49(12):1068-1069.
[36]王駱冰,閆秀川,曾貞,等.扶正化瘀方與黃芪湯合用對實驗性肝硬化大鼠的治療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13):1740-1744.
[37]朱銳,楊玲,沈霖,等.莪術提取物對肝纖維化大鼠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研究,2009,1(3):117-120.
[38]肖培根.新編中藥志[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300.
[39]王福波,余安勝,曹艷杰.桃仁涂膜劑抗人源移植裸鼠肥厚性瘢痕的靶點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27(6):1221-1224.
R735.7
B
1003-5699(2013)06-0569-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072970);廣安門醫(yī)院所級課題(81619)。
李 川(1986-),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肝病療效評價研究。
*[通信作者] 呂文良,主任醫(yī)師,E-mail:lvwenliang@sohu.com。
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