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肖玲
摘 要:政治課程是思想性較強的課程,在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課堂中教師更多是向?qū)W生講授知識,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故而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難學,教師難教,教學效率不高。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課更關注其實踐性,課堂中關注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注重探究模式的應用。因此,要構建高中政治高校課堂,還得先轉變教學觀念。
關鍵詞:轉變觀念;學生主體;自主合作;實踐能力
觀念是行動的指導。在新課改中,一些教師雖然對新課改理念進行了學習,但教學實踐中依然舉步不前,還是延續(xù)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是因為教師擔心新理念下的新模式會讓課堂無法掌控,影響教學效率。其實,改革需要大膽嘗試,而要邁開嘗試的步伐,觀念的更新就是關鍵。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師觀,樹立學生主體意識
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學以高考為風向標,考試更多不是考學生而是考教師,因為教師的晉級、履職、晉升等都要和成績掛鉤,于是,課堂也就更多趨向于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傳統(tǒng)教師觀,就是要從高考的束縛中走出來,擺脫純知識傳授的教學,樹立素質(zhì)教育觀念,關注學生主體發(fā)展,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二、轉變傳統(tǒng)講授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在教學中更多選擇的是以講授方式來告訴學生知識,忽視了學生學習知識這個構建過程的重要性。轉變傳統(tǒng)講授式觀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就需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構建知識。在該過程中尤其要注重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大膽探究,師生互動促進學生理解并構建政治知識。
三、轉變傳統(tǒng)知識觀,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傳統(tǒng)政治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考試,于是就出現(xiàn)了“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其實,政治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課堂學習而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在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的同時,結合生活實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政治,應用政治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技能得到培養(yǎng),發(fā)展也才會落到實處。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施主體是教師,而教學觀念是影響教師教學改革的主要因素,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只有讓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轉變,以新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改革才能順利推進,構建高效政治課堂才會成功。
參考文獻:
[1]薛賽.轉變教學觀念打造高效課堂[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6).
[2]郝美丹.四個“優(yōu)化”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J].課程學習:中,2011(12).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