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田
(中國人民銀行 西安分行,陜西 西安 710075)
存款準備金制度是中央銀行的一個重要貨幣政策工具,其內容包含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可作為存款準備金資產類型選擇、存款準備金計提方式、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以及相關罰則等內容的技術體系(范從來,朱恩濤,2006)[1]。1998年,為適應中央銀行貨幣調控和商業(yè)銀行改革的要求,人民銀行對存款準備金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中,準備金的計提考核機采用時點法,合格準備金資產僅為在央行的存款,存款準備金采用付息制度等,在10多年的實踐過程中,現(xiàn)行存款準備金制度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近年來,理論界對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改革呼聲漸起。如王彬(2009)[2]提出,我國應將存款準備金的計提方式由時點法改為平均法,促進商業(yè)銀行進行安全平穩(wěn)的流動性管理,避免每個經營期末的周期性流動性緊張局面。白可秀(2011)[3]提出,按照近年來金融機構負債業(yè)務變化的趨勢,建議明確將一般性存款、非銀行金融企業(yè)交存的同業(yè)存款、委托理財資金等都納入存款準備金繳存范圍,提升存款準備金調整的貨幣調控效能。紀敏(2008)[4]提出,我國應借鑒韓國邊際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補充,來管理龐大的貿易順差和外資流入帶來的過渡流動性。高佳州(2010)[5]提出,我國應充分考慮存款類型、金融機構規(guī)模和地理位置,實行差別化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消除存款準備金調整的“一刀切”負面效應,促進經濟金融的平衡發(fā)展。洪傳堯(2009)[6]提出,從貨幣控制的角度看,我國應靈活使用時差或無時差準備金制度,以實現(xiàn)有效的貨幣總量控制。周世成(2006)[7]提出,存款準備金制度改革滯后阻礙了利率市場化,應取消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取消行政補貼,理順利率市場化的制度基礎。從實踐看,2006年,英格蘭銀行對銀行準備金的考核標準和方式、付息和懲罰進行調整,努力將隔夜利率控制在較小的波動范圍內。2008年,美聯(lián)儲向法定和超額準備金支付利息,以期構成聯(lián)邦基金利率設置波動下限,防止因市場利率過低而影響貨幣調控目標的實現(xiàn)。2011年,我國也將保證金存款納入一般存款范疇,繳納存款準備金等,以實現(xiàn)貨幣控制等。本文將從存款準備金職能的轉變規(guī)律入手,探求我國準備金改革的方向和原則,探索準備金制度的改革方略,深刻分析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良方案,以期為我國存款準備金改革提供思路。
存款準備金有四種功能,即利率緩沖、流動性管理、貨幣控制和鑄幣稅收入。利率緩沖要求存款準備金能夠穩(wěn)定隔夜利率;流動性管理要求存款準備金調整能夠對沖或抵補宏觀流動性的變化;貨幣控制要求以存款準備金調整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shù)來改變貨幣政策狀態(tài);鑄幣稅收入是要對存款準備金實行低息或無息,以存款準備金收益貼補財政(錢小安,2002)[8]。隨著金融市場不斷深化,直接融資占比提升,貨幣政策工具取向更加市場化,存款準備金的職能也正轉向流動性管理和利率緩沖(張迎春,2008)[9]。
目前,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重要功能是流動性管理與貨幣控制,但近年來,基礎貨幣的供需狀況與貨幣政策性質存在不一致性。從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看,若將基礎貨幣供給定義為央行對國外資產、政府、金融機構債權的增加;基礎貨幣需求定義為央行貨幣發(fā)行、政府存款、金融機構在央行存款和央行票據(jù)發(fā)行的凈增加,在不考慮貨幣乘數(shù)的條件下,基礎貨幣的供需匹配狀況可反映央行主動的貨幣政策微調意圖。據(jù)測算,1998-2004年,貨幣化進程下我國基礎貨幣供需基本平衡,2005-2010年,人民銀行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和發(fā)行央行票據(jù)購匯及回購到期央票,基礎貨幣超額供給量分別達6462.13億元、-597.29億元、9453.2億元、-1803.2億元、5462.6億元和-10803.2億,在2007、2008和2010年與貨幣政策性質已產生明顯背離。未來5-10年,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推動存款準備金制度職能的市場化轉變,利率緩沖功能將更加凸現(xiàn)。當前,商業(yè)銀行存款流失、業(yè)務表外化以及影子銀行的發(fā)展,與價格型工具傳導不暢,過度倚重數(shù)量型工具而引發(fā)的規(guī)避型創(chuàng)新相關。“十二五”規(guī)劃建議明確提及“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重點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市場化,理順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利率的關系,就是要通過貨幣政策工具轉型應對金融市場深化。所以,存款準備金制度的主要職能應向也要適應這種轉變,功能向利率緩沖過度。
現(xiàn)實中,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計提范圍通常為存款項下負債的一部分,但具體款項仍存爭議。理論上,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應和一個國家的中期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有一定聯(lián)系;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則具有顯著貨幣乘數(shù)效應的存款應被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David Marston,1998)[10]。由于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經驗問題,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也是一個經驗選擇。目前,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正由貨幣供應量向利率轉變,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就應在堅持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價量并重,以價為先”的原則上設計。從當前情況看,應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積極推進“國庫單一賬戶”管理,取消財政性存款全額繳存制度,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的財政存款,僅有財政預算外存款和國庫定期存款屬于一般存款需交納存款準備金,其他實行財政性全額繳存制度。當前,地方財政未全面推行“國庫單一賬戶”管理制度,利益驅動下傾向于在金融機構間、管理賬戶間尋租;代理繳存財政性存款制度存在政策性義務與金融機構企業(yè)身份相矛盾的缺陷,人民銀行又對金融機構繳存財政性存款僅計提手續(xù)費,不付利息,導致金融機構逃避繳存,在金融機構層面集中反映為財政存款范圍的難以界定(李鋒,2011)[11]。財政性存款全額繳存制度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信貸規(guī)??刂频男枰l(fā)達國家國庫資金在銀行賬戶上已實現(xiàn)“零存放”,存量沉淀很小;財政性存款全額繳存制度的理論及實踐基礎已相當薄弱。從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看,△儲備貨幣≈△外匯占款-△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政府存款,在外匯占款減少,公開市場操作票量不足的條件下,政府存款的季節(jié)性波動將直接影響基礎貨幣的投放,存在被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的必要。所以,財政性存款應取消以賬戶核算資金性質界定是否繳存的標準,積極推進“國庫單一賬戶”管理,適時加大國庫現(xiàn)金轉為定期存款力度,逐步取消財政性存款全額繳存制度,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將有利于解決財政部門擾亂金融秩序的存款尋租問題,有利于糾正由于旬末、月末財政性存款余額季節(jié)性高漲導致多繳沖擊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問題。
規(guī)范同業(yè)拆借存款化現(xiàn)象,保持與“存貸比”指標同步,暫不將同業(yè)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2005年后,金融機構同業(yè)存款利率定價權放開,同業(yè)拆借管理趨嚴,但同業(yè)存款會計核算粗略,導致同業(yè)存款出現(xiàn)融資功能(陳育紅,2007)[12]。2009年以后,上證指數(shù)與金融機構同業(yè)往來余額運行趨勢出現(xiàn)明顯背離,同業(yè)存款融資功能凸現(xiàn)。2001年以來,M2 統(tǒng)計中增加了“證券保證金”、“住房公積金”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同業(yè)存款”,但僅有住房公積金存款因具有“高能貨幣”特征被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2011年,保證金存款被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彌補了存款準備金與“存貸比”兩種流動性管理工具在定義“高能貨幣”上不一致的漏洞。當前,存貸比指標分母不包含同業(yè)存款,即同業(yè)存款不具備“高能貨幣”特征,存款理財化也就不具備派生存款資金的能力;存款準備金繳存是按旬考核,金融機構在連續(xù)時點上規(guī)避法定存款準備金的繳存也不現(xiàn)實,同業(yè)存款也就沒有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的必要。若同業(yè)存款被納入存貸比指標分母項,同業(yè)存款是否被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就更加復雜,從國際經驗看,將同業(yè)存款全部(斐濟和馬爾代夫)或只將盈余行同業(yè)借入凈額(印度和馬來西亞)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均存在重復計算的弊端,將引起整體利率上升,加劇同業(yè)交易到期日的利率波動,不利于利率緩沖功能的發(fā)揮(Daniel,1993)[13]。所以,同業(yè)存款是否納入存款準備金計提范圍,就取決于貨幣當局短期內如何權衡“利率緩沖”與“貨幣控制”兩者之間孰重孰輕。
從實踐看,存款準備金計提比率有三種,即差別化比率、邊際比率和統(tǒng)一比率,其中,差別化比率是指部分國家以幣種、存款類型為標準設置不同的準備金比率;邊際比率則是對基準水平以上的存款增量部分采取特殊的準備金比率。三種方式各有優(yōu)劣,統(tǒng)一比率簡單,但存“一刀切”的缺陷;差別化比率可充分考慮存款提取周轉差異所帶來的流動性沖擊,但卻模糊了準備金變化與貨幣總量之間的關系;邊際比率則僅適合在流動性高峰期推出,有利于在通貨膨脹期間對流動性的有效控制,但會對服務好且市場占有率高的銀行產生誤罰,抑制銀行間的競爭。
受盈利空間壓縮、防范金融風險等因素影響,我國仍宜采用存款準備金統(tǒng)一比率法。當前,我國銀行盈利模式仍然依賴息差收入,難以與國際銀行提供的跨市場、跨領域的服務相提并論。隨著經濟下行,加息周期結束,信貸風險暴露,利率市場化推進以及民間資金進入金融領域試點的啟動,金融機構利潤空間縮小將成必然,邊際比率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推出環(huán)境已不具備。我國已按機構類型、幣種類型和區(qū)域類型執(zhí)行差別化比率,若要實行差別化比率,只能選擇按照存款流動性差異執(zhí)行差別化比率,但在“存短貸長”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格局下,金融機構會通過存款表外化和產品創(chuàng)新規(guī)避差別化比率,引起銀行利潤空間被再次壓縮并誘發(fā)道德風險。在我國中間業(yè)務收入未成為金融機構主要利潤來源之前,我國仍宜采用存款準備金統(tǒng)一比率法。
支付結算體系發(fā)展,銀行流動性趨緊,采用平均法計提準備金的技術條件和流動性環(huán)境已基本具備。國際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傾向于用一個時期內的日平均頭寸來測量準備金基礎,以保證頭寸狀況得到真實反映。但我國存款準備金按旬考核,即旬末的存款余額為存款準備金計提基數(shù),存在金融機構利用在途資金確認操縱應繳法定準備金的可能,但當前的存貸比考核能部分解決規(guī)避行為。隨著我國支付結算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商業(yè)銀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準備金計提考核機制由時點法調整為平均法的技術障礙也已基本消除。在宏觀流動性富裕,銀行體系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下,平均法也可適度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緊張。據(jù)隨機調查,2011年,陜西某大型國有商業(yè)銀行一般存款旬均額與旬末額的均值相差-0.9%,且二者相差幅度有12 次超過1.5%;而某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二者的均值相差-1.2%,二者相差幅度有13 次超過1.5%,既可緩解銀行體系的資金緊張,也不會導致宏觀流動性的迅速擴張。所以,我國采取平均法計提準備金的條件已基本具備。
計提與繳存同步對貨幣控制影響小,若為降低超額準備金,理順利率傳導機制,我國仍需堅持時差準備金制度。國際上,以計提與繳存間是否存在時差,將準備金制度劃分為無時差準備金制度(CRR) 和時差準備金制度(LRR)。理論上,CRR具有防止違規(guī)而導致超額準備金增持,降低信用創(chuàng)造規(guī)模,緩解通貨膨脹的功能,但實踐數(shù)據(jù)并不支持(胡海鷗,胡振紅,2000)[14]。LRR 雖會導致存款準備金一致性損失,但具有穩(wěn)定準備金數(shù)量的作用,有助于央行提升預測水平和維持平均準備金體系。當前,我國采用CRR制度,雖會增加超額準備金,不利于對銀行間流動性的判斷,以及法定準備金政策貨幣控制效能的發(fā)揮,但隨著法定準備金率的高企,在對沖結售匯制下外匯占款的非自愿持有同時,也可以降低了超額準備金率,理順了利率傳導。我國IPO 對貨幣市場利率影響一般不超過7 天,如果采用LRR制度,采用平均法計提,則需要減少IPO 沖擊對超額準備金的預防性需求,以平滑利率;需要協(xié)調證券監(jiān)管部門在旬初發(fā)行大盤股時資金凍結和解凍周期不跨兩個維持期,增加不必要的政策成本。所以,我國目前實行時差準備金制度,沒有改革的需要。
適應準備金職能轉變,允許超額準備金透支,我國準備金維持宜采用平均值法,并設定離差底線。理論上,采取絕對數(shù)額可以防止維持期內任何一個階段準備金下降的積累,迫使銀行持有超額準備金以應付結算義務和緩沖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沖擊,但削弱了銀行對超額準備金需求的利率彈性。平均準備金法在管理流動性方面給予了銀行靈活性,但也存在銀行在平均期內規(guī)避央行政策性的公開市場操作的可能(Linda Coin,1998)[15]。當前,我國存款準備金已處高位,削弱了銀行體系資金流動性;商業(yè)銀行內部管理層級過多,資金調撥渠道不暢;商業(yè)銀行上存資金利率高于人民銀行超額準備金利率,基層金融機構傾向于減少超額準備金賬戶余額,導致了超額存款準備金透支現(xiàn)象,形成對絕對數(shù)額方式的變相突破(李紅,姜濤,2007)[16]。所以,我國應實行平均法維持準備金,允許超額準備金透支,但為了避免維持期內任何一個階段準備金下降的積累行為,可以對超額準備金透支離差定個底線。
國有商業(yè)銀行具有壟斷地位,在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我國仍宜僅將中央銀行存款作為準備金的合格資產。從貨幣控制角度看,所有中央銀行對商業(yè)銀行的準備金債務都是合格資產。且不論準備金職能的轉變,從國際經驗看,為了減少非補償法定準備金的成本,庫存現(xiàn)金、政府債券均有被納入合格資產的先例(錢小安,2000)[17]。當前,我國要穩(wěn)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存款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國有商業(yè)銀行在存款市場和債券市場均具有壟斷地位,若將庫存現(xiàn)金列為合格資產,國有商業(yè)銀行由于分支機構多,庫存現(xiàn)金充足,會刺激其他金融機構廣設分支機構,進而加劇金融機構的規(guī)模擴張,引發(fā)信貸膨脹,不利于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由于國有商業(yè)銀行在債券市場長期處于凈拆出地位,若將政府債券列為合格資產,將進一步加劇國有商業(yè)銀行在債券市場的壟斷程度,扭曲基礎利率。所以,我國仍適宜僅將中央銀行存款作為準備金的合格資產。
理論上,對金融機構持有的存款準備金不付息,無異于對于無法定準備金時會給這些機構帶來的利息課稅(準備金稅),雖有助于提升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積極性;但也會加劇金融脫煤,將準備金稅轉嫁給儲蓄或信貸市場上的競爭弱者(Heller,Yvan,2003)[18]。選擇準備金付息是因為準備金比率和準備金利率補償水平對流動性的作用相反,若將兩者結合可形成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制度,也可以避免準備金稅對金融系統(tǒng)造成的扭曲效應(Toma,1999)[19]。實踐上,1980年以后,發(fā)達國家準備金率已降至很低水平,準備金稅的扭曲效應很小,已無付息的必要;發(fā)展中國家準備金則為了對沖外匯變化,準備金率高企,則存在付息的必要。而對以何種價格付息也基本形成共識,即以貨幣市場利率付息。
我國應堅持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不變,付息利率參考存款準備金率最優(yōu)化確定,構建中國式的利率走廊調控模式。理論上,我國存在對存款準備金付息的必要條件。截至2011年,我國法定準備金率已高達20%以上,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存在付息的必要;2000-2010年,我國鑄幣稅率從3.97 下降至3.21,呈現(xiàn)下降趨勢,鑄幣稅的重要性不斷降低,對準備金賬戶付息以消除扭曲效應的可能性在上升。實踐上,我國現(xiàn)存準備金付息制度扭曲效應小。從準備金制度功能看,1984-1998年,準備金付息制度便于中央銀行籌資發(fā)放再貸款,支付改革成本;1999-2004年,付息制度適應存款準備金制度改革,以市場化方式調整準備金付息利率,理順了利率結構,期間,7 天回購利率與法定準備金利率差額大部分時間維持在0.5%以下;2005年后,為對沖外匯占款,準備金大幅提升,但準備金利率卻不斷下調,與市場利率出現(xiàn)背離,但超額準備金利率仍構成貨幣市場利率下限,總體扭曲效應較小,期間,商業(yè)銀行準備金利息收入占稅前利潤基本維持在20%左右,為商業(yè)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推動了商業(yè)銀行改革,且準備金稅占新增基礎貨幣的比例基本維持在5%以下,扭曲效應合理(見表1)。長期看,我國應加快匯率制度與利率市場化改革,增加貨幣政策操作的主動性,有意識的逐步收縮金融體系中的流動性,同時不斷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為貨幣政策邊際操作提供基本貨幣金融條件,逐步構建中國式的利率走廊調控模式(朱恩濤,2007)[20]。
表1 2000-2010年我國鑄幣稅率與準備金稅測算表
在暫不允許準備金結轉的前提下,按照利率市場化推進程度,相機抉擇是否允許準備金結轉的時間窗口。存款準備金結轉是指存款機構在某一持有期內持有超過法定準備金要求的準備金可按一定比例結轉至下期使用。在法定存款準備金很低或者為零的情況下,增加結轉準備金的數(shù)額和期數(shù),可穩(wěn)定準備金市場,降低短期利率波動(Sellon,Stuart,1997)[21]。當前,我國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維持在2%左右,基本滿足日常清算需求,已不存在超額準備金緩沖,以抵消準備金調控的可能,銀行機構資金已處于緊張狀態(tài)。在宏觀流動性過剩,銀行機構資金緊張,銀行間市場銀行占主導地位的格局下,準備金調整易導致銀行間市場利率波動加大。若允許準備金結轉,可以有效平滑利率,但不利于準備金工具對沖外匯占款,緩解宏觀流動性,并有可能增加金融機構順周期經營的可能。未來五年,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將伴隨存款競爭,信貸膨脹的可能性,存款準備金工具被運用的頻率仍然較高。從防范金融風險的角度考慮,我國可仍保持暫不不允許準備金結轉的做法,在利率市場化完結之前,參考準備金水平,信貸膨脹的控制水平,以及利率政策的傳導效能,相機抉擇是否允許準備金結轉的時間窗口。
為了增強存款準備金制度的靈活性,應將差別存款準備金、差別準備金動態(tài)管理納入附加準備金管理體系。國際上,貨幣政策工具的相機抉擇性質的操作,可以有效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美國、巴西、印度、韓國等國的中央銀行被授權可征收附加準備金,依據(jù)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社會信用供求以及外匯市場變化等運行狀況及其變化,決定征收標準。從國內看,2003年以來,部分金融機構擴張傾向明顯,資本充足率及資產質量有所下降,2004年,人民銀行出臺了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但由于每次僅為0.5個百分點,幅度小,且執(zhí)行一次性原則,缺乏后續(xù)懲罰機制,難以有效收縮流動性(宋軍,周謙毅,2006)[22]。2011年,人民銀行推出差別準備金動態(tài)調整工具,將商業(yè)銀行貸款增速與資本充足率、GDP、CPI 增速掛鉤,并將城市商業(yè)銀行等中小銀行納入差別準備金率制度實施范圍,調整幅度采用“一行一批”的方式,在懲罰措施上也終止了一次性原則,有效地引導了信貸投放回歸常態(tài)。在法定存款準備金調整要經由國務院批準的制度安排下,附加準備金調控工具已趨成熟的條件下,為了增強存款準備金制度的靈活性,可給予央行靈活制定附加準備金的權力。
傳統(tǒng)的存款準備金政策主要通過銀行中介的傳導機制來影響實體經濟,如果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充?;蛘咩y行加大金融創(chuàng)新,采取規(guī)避性的資產配置策略,會造成銀行在金融系統(tǒng)得重要性下降,使貨幣調控效果逐漸弱化。存款準備金調整雖然可以通過改變基準利率的方式影響資產價格,但不足以有效控制資產價格,且會對消費和投資產生副作用(Myftari,Rossi,2007)[23]。2008年以來,我國頻繁使用存款準備金政策,將巨斧型工具變成常規(guī)性工具,對資產價格影響較為有限,可能是個很好的例證。建議我國可適時引入ABRR制度(基于資產的準備金制度),要求金融機構根據(jù)資產類別與規(guī)模計提不付息準備金,可在金融脫媒快速發(fā)展和金融創(chuàng)新不斷涌現(xiàn)的市場環(huán)境下,強化貨幣調控的效力和實施結構性調控,也可以在某類資產的價格顯現(xiàn)泡沫跡象時,通過提高該類資產的準備金要求,抑制過度投資,在一般利率水平不變的條件下,保持消費、投資的穩(wěn)定。但ABRR制度也存在資產分類標準難確定,金融監(jiān)管部門信息共享和協(xié)調難度大,非金融企業(yè)議價能力強而成本轉嫁不暢等局限性,尚不足以向整個金融系統(tǒng)推廣??紤]到我國銀行中介主導金融體系特性、信貸投放決定資源配置,以及監(jiān)管部門對信貸調控具有豐富經驗等實際情況,可嘗試對商業(yè)銀行的信貸資產實施法定準備金制度,待市場條件成熟后延伸到全部金融機構的所有資產(張會清,王劍,2011)[24]。
存款準備金政策是一項總量調控政策,不具備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調整功能,但從中央銀行的角度看,商業(yè)銀行應在適度擴大信貸規(guī)模時優(yōu)化信貸結構,引導新增信貸資源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理論上,只要相關部門制定出產業(yè)調整清單和信貸資產對應的產業(yè)分類標準,中央銀行就能利用ABRR 調節(jié)信貸資金的結構配置,但該項制度的實施效應可能是約束有力,但激勵不足(Holz,2007)[25]。目前,人民銀行對少數(shù)貸款進行貼息。如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貸款利率比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基準利率低2.88個百分點,人民銀行對此類貸款給予補貼,并納入人民銀行年度財務支出預算。如果人民銀行不再直接對商業(yè)銀行支付法定存款準備金利息,而是將這部分利息轉變?yōu)樘囟ǖ男刨J扶持基金,然后以對特定貸款進行貼息的方式再返還給商業(yè)銀行,則可以解決“三農”、中小企業(yè)等薄弱環(huán)節(jié)貸款難、財政和中央銀行配套資金有限、商業(yè)銀行實現(xiàn)貸款的財務可持續(xù)性這三方面的難題(張文,龍超,2010)[26]。實踐中,可以先進行試點,部分轉移法定準備金付息額,確定特定貼息貸款類別,并選擇部分商業(yè)銀行作為試點行。
綜上所述,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安排,不僅要對全社會流動性總量的調控,也要對商業(yè)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引導。因此,應對目前我國實施的存款準備金計提考核機制進行完善,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平均法時差準備金制度,允許準備金維持期透支;但仍堅持采用統(tǒng)一比率,準備金付息制度,不允許準備金結轉,央銀行存款作為準備金唯一合格資產等制度不變,以適應我國經濟金融國情;加快改革財政存款全額繳存管理制度,納入存款準備金繳存范疇,探索建立ABRR制度,設計存款準備金付息資金轉為信貸貼息使用的機制,克服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局限性,切實增強中央銀行的調控力度,適應存款準備金政策的職能轉變。
[1]范從來,朱恩濤.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演變的貨幣政策視角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12):25-31.
[2]王彬.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改革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09(12):101-105.
[3]白可秀.對改革我國存款準備金計提考核機制的思考[J].遼寧經濟,2011(2):46-47.
[4]紀敏.邊際存款準備金率制度的研究與借鑒[J].金融與經濟,2008(9):7-9.
[5]高佳州. 國際存款準備金制度的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商界,2010(3):32-33.
[6]洪傳堯.美國存款準備金制度對中國央行存款準備金管理的啟示和經驗借鑒[J].金融經濟,2009(22):64-65.
[7]周世成.存款準備金制度改革和利率市場化[J].浙江金融,2006(8):20-21.
[8]錢小安. 貨幣政策規(guī)則[M]. 上海:商務印書館,2002:346-347.
[9]張迎春. 近年我國頻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經濟學分析——兼析西方國家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何以趨于弱化[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11):12-16.
[10]David Marston.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職能與特點[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10):9-21.
[11]李鋒. 財政性存款問題研究[J]. 上海金融,2011(6):116-119.
[12]陳育紅.“同業(yè)拆借存款化”現(xiàn)象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2007(10):86-87
[13]Daniel C L Hardy.Reserve Requirements and Monetary Management[W].IMF Working Paper,WP/93/35,1993.
[14]胡海鷗,胡振紅.美國重新實行時差準備金制度的意義與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0(4):26-30.
[15]Linda Coin.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職能與特點[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4-5.
[16]李紅,姜濤. 超額存款準備金透支的考核管理應予重視[J].黑龍江金融,2007(2):30-31.
[17]錢小安.中國貨幣政策的形成與發(fā)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17-218.
[18]Heller D,Yvan L. Payment Obligations,Reserve Requirements,and the Demand for Central Bank Balanc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3,50(2):419-432.
[19]Toma M. A Positive Model of Reserve Requirements and Interest on Reserves-A Clearinghous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9,66(1):16-102.
[20]朱恩濤. 準備金付息制度及其影響研究[J]. 經濟評論,2007(6):102-106.
[21]Sellon G,Stuart E.Monetary Policy without Reserve Requirements- Case Studies and Op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J].Economic Review,1997(82):5-26.
[22]宋軍,周謙毅.試論我國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6):69-70.
[23]Myftari E,Rossi S. Asset Prices and Monetary Policy :Should Central Banks Adopt Asset-Based Reserve Requirements?[R].University of Fribourg Working Paper,2007.
[24]張會清,王劍.準備金制度框架的創(chuàng)新思考[J].財經科學,2011(6):18-26.
[25]Holz M.Asset-Based Reserve Requirements:A New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 for Targeting Diverging Real Estate Prices in the Euro Area[J].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4(2):36-42.
[26]張文,龍超.準備金付息制度改革與信貸政策引導[J].國際金融研究,2010(4):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