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文,馮華棟,劉雅玲
(沈陽醫(yī)學院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 100034)
基礎護理學課程是護理本科教育中的主干課,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合格的職業(yè)護士的關鍵課程。提高學生綜合護理能力,培養(yǎng)會求知、能做事、易合作、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已成為護理職業(yè)教育中新的關注焦點。我校對本科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隨機選取2009級護理專業(yè)本科學生兩個班作為實驗組,兩個班作為對照組。實驗組63人,對照組61人。
1.2.1 授課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及實踐課程均由同一名教師講授,實驗組的理論與實踐課程全部在實訓室授課,采用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實物演示等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即按教學計劃先上理論課,后上實驗課的“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
1.2.2 教學質量控制 課程結束后,以理論考試與技能考試成績評價教學質量。理論考試由非授課教師命題,題型遵循護士執(zhí)業(yè)考試形式。重點檢驗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臨床護理思維能力,然后統(tǒng)一監(jiān)考、統(tǒng)一評分標準、統(tǒng)一閱卷。技能考核標準則采用我院自行編制的《基礎護理學試驗指導》作為技能訓練與考核的配套教材,重點考查學生的動手和應變能力。選擇代表性和綜合性較強的5個實驗作為實踐考試內容,分別為鋪麻醉床、女病人導尿術、肌內注射法、靜脈輸液法、心肺復蘇術,每人考5次,取平均分作為實驗成績。技能考核監(jiān)考由其他教師擔任,做到教考分離。
1.2.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理論及技能成績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表明,實驗組的理論與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及實踐成績比較(,分)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及實踐成績比較(,分)
組別 人數(shù) 理論成績 實踐成績實驗組對照組P 63 61 84.48±5.72 75.79±6.73<0.01 89.21±4.68 80.25±7.38<0.01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置于理論教學與模擬病房融為一體的多功能實訓室中進行教學,使理論課與實驗課同步進行。這種模式讓學生在模擬現(xiàn)場進行操作、溝通交流、服務管理,使學生有真實的感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傷觀念和工作責任感。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臨床能力的發(fā)展,真正做到護理實踐教學與護理臨床需求“零距離”對接,學習與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和綜合護理能力。
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效率取決于吸引人的各種感官進行感知的程度[1]?!袄韺嵰惑w化”教學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在模擬病房上理論課,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實驗物品講解理論課中的實驗內容,不但教師講解起來比較省力,而且學生容易理解并掌握。例如,“鼻飼法”一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先在教室講授理論知識,再到模擬病房上實驗課,不但教師在理論課講解的時候難以描述插管的手法,而且學生聽得云里霧里,似懂非懂。并且理論課與實驗課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等到上實驗課的時候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理論知識忘記了,這就造成了教師必須在實驗課上重復講解部分理論知識,占用了學生的練習時間,造成教學效率降低,授課效果較差。而一體化教學則是理論與實驗同時進行,教師在模擬病房直接進行排氣方法的演示,進針手法的示范,學生一看就懂,這樣就大大地節(jié)省了描述解釋及重復講解理論的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反復地練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通過感官刺激強化了記憶。
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既要面向醫(yī)院臨床護理崗位群,又要面向社區(qū)護理崗位群,護理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一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性。課堂上要把時間和空間多交給學生,將理論及時應用于實踐,強調臨床實際感受、實際操作、實際應用?!袄韺嵰惑w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學習護理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人際溝通、組織協(xié)調與發(fā)展能力,有助于護生將有關診斷、治療及護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結合進行綜合訓練,為其適應臨床、社區(qū)護理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礎。
[1]陶麗云,李曉芳.《護理基本技術》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與研究[J].當代護士,2005(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