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老
2013年1月,國家統(tǒng)計局忽然一下子公布了近十年的基尼系數。數據顯示:2012年基尼系數為0.474,但自2009年起逐步回落。此外,還有數據顯示:2012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7%,GDP增速為7.8%,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
有媒體為此鼓與呼:這是收入增長和收入差距縮小的積極信號。
媒體對統(tǒng)計數據的解釋一出籠,立即遭遇了“板磚”。公眾大為不解地問:實際的收入差距縮小了嗎?在GDP增速下行的情況下,用人均收入增速跑贏GDP來說明改革成果惠及全民,有說服力嗎?
老百姓一般看不懂統(tǒng)計數據,他們只知道自己的親身體驗總是和媒體的宣傳有差距。關于居民收入是不是增長了,有經濟學家說,這還不能只看人均收入增速與GDP增速的關系,重要的還要看政府、企業(yè)、居民在國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從收入法來看,GDP是由政府、企業(yè)、居民收入構成。只有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不斷上升時,才能說明改革成果更加惠及了人民群眾。
2012年,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fā)布的《2011中國薪酬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居民收入增長遠遠低于財政收入和企業(yè)收入增長,使得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不升反降。在中國,政府收入一般來源于各種稅費,2012年,全國僅稅收一項就完成11萬億元以上,比2011年增長11.2%,顯然高于同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
至于說收入差距在縮小,就更讓人費解了。首先,基尼系數為0.47,已經超過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馬建堂也承認,收入差距不容樂觀。其次,由于難以獲取高收入階層居民的真實收入信息,這次基尼系數公布的結果還有待改進。有媒體報道,從社會階層來看,中國收入最高的10%家庭是收入最低的10%家庭人均收入的65倍??梢姡杖氩罹噙€是相當大的,2012年民間發(fā)布的基尼系數為0.61,也印證了收入差距懸殊這一點。
媒體用統(tǒng)計數據報道大好形勢,似乎總被公眾吐槽。例如,有報道稱,北京市房地產協(xié)會發(fā)布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新建商品住房的成交均價比去年下降7.6%。這顯然與大家的感受大相徑庭,筆者感覺四環(huán)以內的房價沒見降下來。后經官方解釋才清楚,原來北京五環(huán)路以外的成交量就占到了86%,成交均價是17,600元/平方米??磥?,五環(huán)以內房價的漲幅“被平均”了。再如,媒體這兩年總是喜歡報道居民收入增速跑贏CPI,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成績。這有什么呢?任何一個國家居民收入增速跑贏CPI都是天經地義的,否則,收入不就是“負增長”了嗎?CPI用以分析宏觀經濟還是很有用的,但對于個人而言,不是你說收入跑贏了CPI,每個人的收入就真都跑贏了CPI?!拔医洺5礁浇牟宛^吃炸醬面,可是價格漲得讓人受不了,不到一年時間,這里的炸醬面從每碗12元漲到14元、15元,現在漲到16元。誰的收入增速能跑贏這樣的價格增速呢?”一位公司職員說。事實上,對CPI有這種感受的人非常普遍。
用統(tǒng)計數據為大好形勢鼓與呼,這是中國媒體的特殊任務。但因統(tǒng)計數據的應用和解釋是一件很專業(yè)的事,所以,還真不能想當然地解釋它。為了對讀者負責,媒體在使用統(tǒng)計數據時,不僅要注意數據來源和統(tǒng)計方法有無問題,還要注意對數據的解釋不能違背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