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組織在6月4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報告稱:約有一半的流感病癥是由于人們吸入了漂浮在空氣中的微顆粒所導致的。這項發(fā)現(xiàn)向公認的常識發(fā)起挑戰(zhàn)。此前普遍認為流感是通過患者打噴嚏或者咳嗽所釋放出的大顆粒物進行傳播。這些大顆粒物,按照此前的理論,會附著于人們的手上,并且通過手的接觸傳染病毒。
當科學家們認識到這種被稱為“浮質”的小顆粒物有可能成為疾病的傳播途徑時,他們認為這是此前從未被涉及的領域。
對此,公共健康官員稱:了解流感通過空氣傳播的頻率,對于防控疾病爆發(fā)非常重要,特別對于處理那些還沒有疫苗卻可在全國范圍內流行的病菌更為重要。
香港大學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本杰明·柯靈和他的同事們對流感是如何在782個家庭中傳播的進行了研究。這些家庭分別來自于曼谷和香港,研究時間段是2008—2011年。研究人員向一些家庭分發(fā)了洗手液,并指導正確的洗手方法;一些家庭則得到了外科口罩。顯然,洗手和帶口罩都可以在大顆粒物途徑上阻止病毒的傳播。
但是外科口罩并不能阻止經空氣傳播的流感。因此研究人員猜想,那些戴了口罩,也洗干凈手的人有可能是通過吸入小顆粒物而患上流感的。在完成對于既沒有肥皂也沒有口罩的家庭是如何染上流感的研究后,研究人員在早先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猜測,那些通過空氣傳播途徑染上流感的人更有可能發(fā)展出典型的感冒癥狀,諸如發(fā)燒以及咳嗽。而通過大顆粒物傳播染上流感的人其癥狀要輕微很多。
經研究團隊計算,在香港,浮質傳播導致33%?92%的家庭患上流感;在曼谷這個比率是55%~98%。
“這些數據中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來自于馬里蘭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專家唐納德·米爾頓說道。但是由空氣傳播導致感染的真實比率并不像證明浮質是一條重要的傳播途徑那樣存在如此之多的證據,他表示道,“它真正所要表達的是你不能將浮質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