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教學是基礎教育階段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擴大了單位教師的教學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共同前進。但它從誕生之日起,就有一個弊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差異,不可能估計到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矛盾客觀存在,我們無法回避,而分層教學是解決班級授課制弊端的最佳方式之一。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jù)班級中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小組并區(qū)別對待,這些小組在教師恰當?shù)姆謱硬呗院拖嗷プ饔弥械玫阶詈玫陌l(fā)展和提高。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根據(jù)學生差異和實際需要,試從下列幾方面進行“分層”:
一、學生分層
語文學科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首先要摸清“學情”。 對所教班級的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的現(xiàn)狀了然于胸,比如文字識別量的多少、感悟能力、表達能力、鑒賞分析能力、寫作創(chuàng)造能力、文學素養(yǎng)等都應該作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實施分層時有的放矢。每當接手一個新班級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了解學生目前的語文水平:收集學生學習資料,看檔案中的成長記錄,課堂觀察,在預先不告訴學生真相的前提下,使用一些難易適中的題對學生進行一次或幾次測驗。然后按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智力因素、學科基礎,測試成績,將他們分為“動態(tài)”的A、B、C三個層次:語文基礎知識扎實、理解接受能力強,善于自學,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為優(yōu)等生(A層);語文基礎知識和理解接受能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的學生為中等生(B層);理解接受能力差,語文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上困難多的學生為后進生(C層)。分層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變化,學生會出現(xiàn)分化。
學生的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處在一種“動態(tài)”中,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的成績會有所變化,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測試,須進行重新調(diào)整。比如:A層中的成績退步厲害的學生可以調(diào)換到B層,B層中成績進步大的學生可以調(diào)換到A層。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發(fā)揮學習積極性。
二、備課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認真鉆研學科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的前提下,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于共同的目標。要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比如在教授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A層次——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2.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3.整體感悟詞里的藝術形象,知道詞中梅花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4.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比較。B層次——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2.了解詞的大意。3.整體感悟詞里的藝術形象,知道詞中梅花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C層次——1.朗讀和背誦。2.了解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階梯式”教學目標,秉承“全體”、“提優(yōu)”、“補差”的原則,讓A層同學“吃得好”、B層同學“吃得飽”、C層同學“吃得下”,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教學的過程之中。
這樣的備課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流于形式。
三、授課分層
課堂教學是實施語文分層教學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A層次要“指著走”,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B層次要”領著走“,對C層次要“扶著走”,對這兩個層次要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442d2cd0f81bb900e139cfb231507d96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前進,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授《我的叔叔于勒》:開始讓兩名B層次學生介紹寫作背景,老師補充總結。然后從B、C層次中找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提出較易的問題:本課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節(jié)是什么,主要讓C層次的同學回答。接下來的問題是:1.菲利普夫婦是什么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的?2.菲利普夫婦在相同的性格中有沒有不同點?3.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4.“我”這個人物在文中的作用。5.你怎樣看待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由淺入深地逐一提出這些問題,以提問A、B層次學生為主,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知識的研究。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因勢利導,盡量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討論中去,教師進行巧妙的藝術的點撥。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多層的教學目標,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使教學目標都能逐一得到落實。
四、作業(yè)分層
學生的作業(yè)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訓練和課后作業(yè)。作業(yè)能準確、完整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yè),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下”的現(xiàn)象。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就會受到影響。承認并正視這種差異,作業(yè)的設計必須難易有別,體現(xiàn)分層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寬松的作業(yè)氛圍中,獨立的前提下積極培養(yǎng)語文能力。
以《捕蛇者說》為例,說說在課后作業(yè)安排上的分層。在教授完《捕蛇者說》一文后,結合課堂學習效果和查找的資料安排課后作業(yè),內(nèi)容為重要字詞解釋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一)基礎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的意思。2.翻譯句子。(二)閱讀理解——1.永州之野的“異蛇”,其毒無比,當能“當其租入”時,為什么“永之人爭奔走焉”?用文中原話回答。2.文中主要是敘述蔣氏遭遇,為什么還要寫鄉(xiāng)鄰們的遭遇?3.蔣氏的兩次“戚”各為了什么?作者的兩次“悲”,又各是為了什么?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三)拓展——文中的“雖雞狗不得寧焉”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同樣是寫雞鳴狗叫,你覺得兩者反映的現(xiàn)象有何不同? C層次的作業(yè)以基礎為主,閱讀理解中較容易的題目1、2。B層次的作業(yè)以基礎為主,閱讀理解中較容易和有點難的題目1、2、3、4。A層次的作業(yè)是基礎、所有閱讀理解和拓展。對于A層的學生來說相對簡單,而這個拓展作業(yè)正好能滿足A層學生學習能力強的特點,可以幫助他們從一些相同事物中找出不同,提高自主分析能力。
五、評價分層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大家都要向100分去努力。但每個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用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每個學生,就會直接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造成一部分學生的厭學。因此,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也應采取分層評價。比如對于C層次我們要用賞識評價法,和家長溝通好,有些進步就要加以肯定與鼓勵。B層次要以鼓勵肯定為主,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對A層的學生以激勵競爭為主,調(diào)動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p>
承認差距,分層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都能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成功了。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qū)迎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