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能力就是學習者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有效地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語文知識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更需要學生的自學。當前中學生越來越不重視語文,對語文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和迫切的求知欲,總是消極被動地學習。如果在教學活動中缺少了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就會變得漫無目的。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就要把學生引到知識的面前,讓學生與知識彼此相識,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是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重在教師的引導。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為我們闡述了讀書態(tài)度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動力,也是學習的有效動力,是學習內在動機中最關鍵的心理因素,也可以說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入門向導。因此,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對語文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主動積累知識,才能夠在語文學習上取得真正成功,最終也必然有好的成績。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就要求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識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做到邊學邊用,邊用邊學,讓語文學習生活化。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石拱橋的特點及其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橋,觀察的結果可以在全班展示,并相互評論。這樣,就會激發(fā)學生了解這類文章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橋。當然,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有效學習的基礎。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開展、教學效果的提高和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所以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必要條件。
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在推進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進程中,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課堂優(yōu)化,同時要在提高學生語文自學能力上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語文的能力,真正有效地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1.引導學生制定好學習計劃。語文學習計劃是學生根據自己語文學習的能力、水平、愛好而制定的,并合理地安排時間進行學習的過程。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的角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給予充分的指導,讓學生制訂的學習計劃目標明確,有學習意義。
2.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古語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就是學生通過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細心地理解感悟,體味到閱讀興趣和閱讀的收獲,養(yǎng)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將讀書所獲取的知識運用于語文學習的其他方面,運用于其他科目的學習,運用到生活之中,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古人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書讀多了,記憶的知識也就多了,加上自己的生活體驗,那就要養(yǎng)成寫作的好習慣。教師要指導利用別人的文章框架,融入自己的觀點,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寫作自信和興趣自然會慢慢培養(yǎng)起來。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累知識的習慣。古語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闭Z文學習主要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知識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取文本中的各類信息,從一個成語、一個典故、一首詩歌、一篇文章中積累詞匯和語言,這樣的知識積累多了,落筆生花,語言就豐富活潑,言之有物,這種長期積累語文各種知識的過程就是語文自學能力提高的過程。
三、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學習
布魯納認為,發(fā)現是教育學生的主要手段,發(fā)現法是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發(fā)現學習是必須由學習者自己發(fā)現,并且使發(fā)現的內容成為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一部分。教師要設置一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地探究和發(fā)現事物的特性、原理和原則,讓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樣就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1.引導學生發(fā)現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去發(fā)現知識。教材文本中的字詞、句子、語言、修辭、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成為學生發(fā)現的對象。比如學生預習古詩文時,在朗讀的過程中就會自己發(fā)現并解決字形、字音知識;在翻譯課文時就會發(fā)現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知識;在分析文章時就會發(fā)現文章邏輯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都啟發(f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有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消化。
2.引導學生探究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打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去獲取大量的知識。當學生學習新課文時,會碰到很多問題,這就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他們學過的各種知識和想象加以解釋。教師只需點撥,學生們在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中許多知識都會被發(fā)現、挖掘出來。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了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提取信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發(fā)現信息、組織信息、貯存信息、提取信息。例如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廣泛攝取信息是首要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事物、閱讀名篇名著、收看新聞廣播、觀看影視節(jié)目、運用互聯網來提取信息,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些文美、景秀、情真、理諧、意深、態(tài)真的信息,既渲染了美妙的意境,又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聯想,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加強有效的學法指導
陶行知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新課程改革十年來,教會學生學習,發(fā)揮其學習主體的作用,有效傳授學習策略,提高教學效率已經是廣大教師達成的共識。加強有效的學法指導,就是要求教師用教的藝術去促進學生學的藝術,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真正成為課堂中學習的主人。
同時,學法指導必須滲透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根據不同的基礎和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注重形式的多樣化,提出自學的具體要求。例如在教學《背影》時,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布置學生具體任務:①借助工具書,能夠讀準生字、釋義生詞;②通讀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③從作者描寫背影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加以理解;④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精讀課文。明確具體任務,學生就會逐漸掌握預習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來提高自學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斯說:“每個教師應當忘記他是一個教師,而應具有一個學習促進者的態(tài)度和技巧?!币岣咧袑W生語文自學的能力,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前提。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由教師的“教”向自己“會學”轉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提高中學生語文自學的能力。
——————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2]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