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腐是一種美食,其實就是乳餅。
乳餅之所以有“乳腐”這個名字,源于明朝的中醫(yī)學家李時珍。李時珍在他的中藥學著作《本草綱目》中記有“乳腐”這種美食,說乳腐的別名是“乳餅”,也就是說,李時珍把乳餅當成乳腐的別名了。
其實,把乳餅叫作“乳腐”,也沒有什么,只是這樣一來,很容易把乳腐和腐乳混為一談,因為江南人家就是把豆腐乳也叫作“乳腐”的。清朝大才子和大美食家袁枚在他《隨園食單》中提到的蝦子腐、廣西白乳腐、王庫官家制及蘇州溫將軍廟前賣的乳腐,都是豆腐乳,而不是乳餅。
所以,還是叫乳餅的好。
《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潘道士法遣黃巾士 西門慶大哭李瓶兒”中,李瓶兒臥病在床,不思飲食,這時,“只見觀音庵王姑子跨著一盒兒粳米、二十塊大乳餅、一小盒十香瓜茄來看?!卑讶轱炞鳛槎Y品送給病人,可見乳餅是平日里不經(jīng)常吃的一種食品。送禮的王姑子送來了乳餅等食品,還說道:“這盒粳米,和些十香瓜,幾塊乳餅,與你老人家吃粥兒?!边@是把乳餅作為佐餐之物伴著粥一起吃。
清朝筆記《清稗類鈔》中曾經(jīng)有過記載,說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用“牛乳煮令百沸,點以青鹽鹵,使凝結(jié)成餅,佐以香粳米粥,食之,絕佳?!边@里說的“餅”應該就是乳餅,可見乾隆皇帝也是一邊吃著乳餅一邊吃粥,其味道應該是很不錯的。
清朝的筆記《醒園錄》中,寫到了乳餅的制作方法:“初次,用乳一盞,配好米醋半盞,和勻,放滾水中燙熱,用手捏之,自然成餅。二次,將成餅原水,只下乳一盞,不用加醋。三、四次,各加米醋少許,原水不可丟棄。后仿此。其乳餅若要吃咸些,仍留原汁,加鹽少許亦可?;?qū)⑷?、醋另盛一碗,置滾水中,預先燙熱,然后量乳一杯,和醋少許,捏之成餅。二、三次時,乳中之汁,若剩至太多,即當傾去,只留少許?!睋?jù)史料記載,《醒園錄》是作者做地方官時寫的,當時,作者每次吃飯時,“廚人進而甘焉者,隨訪而志諸冊”,可見,《醒園錄》里記載的乳餅的制作方法是很實用的。
元朝的楊允孚在《灤京雜詠》里寫了這樣兩句詩:“營盤風軟凈無沙,乳餅羊酥當啜茶?!币馑际钦f,在風大多塵的塞外軍營里,若是遇到風軟無沙的晴天,士兵們就會興致勃勃地擺上乳餅和羊酥來品嘗,并將其當成休閑的啜茶時光。由此可見,乳餅是當時塞外的一種日常食品。不過,今天的西南地區(qū)依然隨處可見食品攤上擺放著大塊豆腐干似的乳餅,有方形的,有圓形的,買回家煎著吃煮著吃都行。用乳餅做出來的美食很多,可以把乳餅切成薄片跟火腿同蒸,這叫做“火腿乳餅”,顏色紅白相間,非常養(yǎng)眼,別說吃了,就是看上一眼,也會讓人食欲大增的。另外,還有火夾乳餅、路南乳餅、清蒸乳餅等。
唐朝李肇的《國史補》中說到了和乳餅的一個小故事:“穆氏兄弟四人:贊、質(zhì)、員、賞。時人謂贊俗而有格為酪;質(zhì)美而多入為酥;員為醍醐,言粹而少用;賞為乳腐,言最凡固也。”意思是說,唐朝穆家有兄弟四人,老大穆贊“俗而有格”,被比作“酪”,老二穆質(zhì)“美而多文”,被比作“酥”,老三穆員“粹而少用”,被比作“醍醐”,老四穆賞“最凡固”,被比作“乳腐”。這里的乳腐就是乳餅。因為乳餅平凡而結(jié)實,所以就用它來比喻“最凡固”的老四穆賞,這也讓乳餅這種美食多了一份別致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