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以家庭的形式來到城市謀生,他們對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了全面、深刻的影響,除了能為自身增加額外收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外,其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本研究主要以江西省流動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測試,對其學習適應的整體狀況進行相關調查,分析研究其現狀及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最終促進流動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 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調查隨機在上述地區(qū)抽取14所小學52個班共1778名三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狀況進行了調查,問卷當場回收,其中男生1171名,女生607名。調查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周步成教授研制的學習適應性測驗(AAT)手冊,并對師生與家長進行了訪談。該測驗的折半信度為0.71~0.86,重測信度為0.75~0.88,具有較高結構效度,按實施規(guī)則及統(tǒng)計學原理進行測驗。
二、 調查結果及分析
1.流動兒童學習適應性等級水平分布情況(N=1778)
通過學習適應性測驗(AAT)手冊測試,表1顯示:1778名流動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水平為差等、中下、中等、中上、優(yōu)等分別占總人數的14.68%、35.38%、30.31%、18.62%、1.01%,學生處于學習不適應狀態(tài)(差等與中下之和)高達50.06%。與全國理論分布比較,總體水平處于中下等水平,平均等級為2.87,經x2檢驗,x2=8.63(P<0.05),顯著弱于全國理論分布。
2.性別與年級的差異
表2結果顯示,三年級女生(144名)在“學習技術”、“獨立性和毅力”方面與男生(289名)有顯著差異(P≤0.05),得分均高于男生。而四年級男生(346名)在“獨立性和毅力”方面的得分低于女生(182名)具有顯著差異外(P≤0.05),其余并無顯著差異。
表3結果顯示,五年級女生(147名)在 “學校環(huán)境”、“獨立性”方面與男生(256名)有顯著差異(P≤0.05),得分均高于男生,“家庭環(huán)境”有極顯著差異(P≤0.01)。而六年級女生(134名)“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的得分高于男生(280名),有極顯著(P≤0.01)差異外,“身心健康”方面也顯著高于男生(P≤0.05)。
總之,流動兒童學習適應狀況不佳,平均等級低于常模水平,主要是中下等與差等水平的百分比分布最多,而且每個年級的學習獨立性均不理想,但他們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熱情等方面有較好的適應。在性別方面,女生的學習適應性狀況好于男生。高年級段的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身心健康適應表現差于中年級段,但聽課方法高于中年級段。學習適應性伴隨年級的升高與年齡增長呈逐步提高的趨勢,高年級學生略高于中年級學生,但兩者的差異經x2檢驗并不顯著。
三、 建議
第一,根據教育規(guī)劃綱要的部署,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應認真落實“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就讀為主”的政策,強化責任落實。在流動兒童居住地集中的地區(qū),充分發(fā)揮公立學校的主渠道作用,統(tǒng)一納入招生范圍,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編班,統(tǒng)一教學,統(tǒng)一安排活動,并在升學錄取上一視同仁,在入隊、入團、評優(yōu)、獎勵上一視同仁,在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上一視同仁,在接受困難救助上一視同仁,逐步消除城鄉(xiāng)差異,促進流動兒童教育事業(yè)穩(wěn)步健康發(fā)展。相關部門還應大力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選擇流動兒童及家長優(yōu)秀典型,引起社會對流動兒童的廣泛關注,促使更多的單位、組織和社會熱心人士積極參與,在全社會形成關愛流動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
第二,對于民辦學校,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給予必要的扶持和幫助,依法審批比較規(guī)范的民辦外來工子弟學校,并加強管理。可建立由市、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政府主管部門組成的三級聯動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制定諸如《農民工子女學校審批程序及辦法》和《農民工子女學校辦學條件標準》,以推進規(guī)范化學校建設,將經費使用、學籍管理、校園安全、教育教學、教師選聘、教研培訓等工作納入地方常規(guī)教育管理之中。對辦學條件、質量達到政府要求的民辦學校進行獎勵,分期、分批對達不到規(guī)范標準的公辦、民辦學校進行改造,逐年提高規(guī)范化學校比例,引導民辦學校健康發(fā)展。加大公立學校與打工子弟學校的交流、合作,在教學設備設施、課程計劃、教材使用、招生考試、學籍管理、師資培訓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導。鼓勵各類公辦學校在圖書、設備、儀器、師資、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給予幫助,實施有償或無償的資源共享,加強農民工子弟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第三,在流動人口密集的社區(qū)或在城郊結合的大市場、商貿城等流動兒童集聚場所,可因地制宜由有條件的鎮(zhèn)政府和各級村委會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較好的農家大院或社區(qū),依托婦女活動中心、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公益性機構,積極建立托管中心和志愿者服務中心,對流動兒童義務幫教。另外,考慮到流動兒童的流動性,會因為父輩的工作地點改變而頻繁地轉學或插班,所以作為教師除了備課備教材外,還要因材施教,通過學習適應性的檢測與日常觀察發(fā)現異常,對其進行個別輔導。師生雙方做到相互理解、情感相融,使流動兒童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與親切感,學生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第四,作為家長,低廉的租金雖是他們租房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但同時還應兼顧到周邊良好的社區(qū)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為流動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就學環(huán)境。同時,流動兒童也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之,通過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社會等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最終實現區(qū)域義務教育的協調、持續(xù)、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步成.學習適應性測驗(AAT)手冊.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 楊雪梅,葉修.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發(fā)展的研究.四川心理科學,2001(3).
[3] 黃敏若.促進流動兒童學習能力提高的策略與研究.中小學教育,2012(2).
[4] 徐浙寧,鄭妙晨.國內“學習適應性”研究綜述.上海教育科研,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