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呵氣成霧的冬季,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糖炒板栗”的店鋪,每每路過,都會被撲鼻的香味兒吸引,忍不住想買上一袋解解饞。糖炒板栗不但味美,而且還有食療功效。據(jù)說清代慈禧太后喜歡吃板栗,御膳房就用上等栗子,經(jīng)過精細(xì)加工后再配上冰糖,然后蒸成栗子面小窩頭供她品嘗。慈禧一生體健,皮膚潤澤,常吃栗子便是她養(yǎng)生的訣竅之一。
我國歷代醫(yī)學(xué)家均把栗子看成是益氣、健脾、補腎、強身的最佳滋補品。南北朝醫(yī)學(xué)家陶弘景說:“栗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笔焓嘲謇跄芎臀附∑?,緩解脾虛,如果有反胃、腹瀉等癥狀,吃點板栗就會緩解。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rèn)為,栗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其中碳水化合物為70%左右),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癌能力;板栗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各種維生素,有預(yù)防高血壓、冠心病、骨質(zhì)疏松和動脈硬化的功效,是抗老防衰的滋補佳品。
板栗有很多吃法,除了大家熟悉的糖炒板栗,還可以蒸、煮,做成菜肴,等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3種常見的做法——
板栗菜心
原料:板栗仁250克,菜心350克,熟豬油、雞精、精鹽、濕淀粉、芝麻油、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1.將板栗仁洗凈,切薄片。
2.炒鍋內(nèi)放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板栗片炸透,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盛入盤內(nèi),上籠蒸10分鐘。
3.炒鍋放入熟豬油,燒八成熱,放入菜心,加精鹽煸炒一小會兒,接著放入板栗片、雞精,慢火燒透入味,用濕淀粉勾芡,淋入芝麻油,撒上胡椒粉裝盤即成。
推薦理由:本菜具有補脾、益腎、止血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血、體倦乏力、腎虛腰膝無力、大便帶血及壞血病等病癥。
板栗粥
原料:板栗20粒,粳米300克,冰糖少許。
做法:
1.將板栗仁切碎與粳米一同放入鍋內(nèi)。
2.加適量清水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放入冰糖調(diào)味即可食用。
推薦理由:此粥具有健脾胃,厚腸道的功效,對于小兒腹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氣虛乏力的食療良方(老人食用不建議加冰糖)。
板栗燒雞
原料:板栗仁500克,嫩雞1只(1.5千克左右)斬塊,蔥、姜、醬油、鹽各適量。
做法:
1.栗仁洗滌干凈,入鍋煮4分鐘左右撈出瀝干水備用;雞肉加入料酒、鹽先腌制一下備用。
2.鍋中放油,放入板栗炒到表面變色后撈出備用。
3.余油再次燒熱,放入蔥姜片爆香,倒入雞塊翻炒,雞塊表面微黃后加入醬油、鹽、少許白糖。
4.翻炒均勻,加入板栗,倒入開水(淹沒食材即可),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蓋上蓋,煮20分鐘后再大火收干水分,撒入蔥段即可。
推薦理由:本品補益氣血,強壯身體,健腦益智,適用于身弱乏力、腦力不佳者及腦力勞動者。
小貼士
1.板栗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但不能當(dāng)作主食食用,每次食用不超過50克為宜。
2.脾胃虛寒者不宜吃生栗子,產(chǎn)婦、兒童和便秘患者也不要多吃栗子。因栗子熱量較高,糖尿病患者要適可而止,尤其是糖炒栗子。
3.有些商販為了牟取利益,首先將生栗子放在糖精水里浸泡,然后再將其放進(jìn)沸水里煮,撈出晾干后,再放進(jìn)鍋里翻炒。這種栗子很飽滿,皮也好剝,又壓秤,但是不健康,最好在衛(wèi)生比較好的正規(guī)店里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