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教會學生寫好作文,教師自己首先要樂于和善于寫文章,教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切中肯綮,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jīng)常動動筆,或者跟學生同題異構,或者隨筆雜感,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促進學生的進步。經(jīng)常動動筆,以比喻的說法來講,即,‘下水’。”在十多年的“下水”寫作中,我認真努力實踐,注重為“文”師表,略有所得。
一、勤于筆耕,堅持不懈
每次指導學生作文訓練,我總是或課上,或課下,或之前,或之后,跟學生一起動筆,同甘共苦,并著力以自己的“下水”細心探索為文的“所以然”,借以回頭指導學生“順利過河”。如,學生寫介紹建筑物的說明文,我先登臨登鳳山明德樓,寫了《登明德樓》。作文課上,我現(xiàn)身說法,因為自己試過了“深淺”,知道了“冷暖”,嘗到了“滋味”,所以講起來頗“頭頭是道”,學生聽之,津津有味,喜形于色,寫作積極性高漲。作文一交上來,不乏可喜之作。
通過一次又—次的“下水”,我深有所悟:作文欲望的強弱,寫作興趣的濃淡,與是否具有“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之即將燃起情感火炬的狀態(tài)是密不可分的。基于此,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尤其注重抓準契機,為學生創(chuàng)造“記真事,言真情、寫實感”的機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現(xiàn)”。有—年暑假后,我跟同學們接觸,聽他們交談,注意到他們雖已開學數(shù)日,卻“身在教室,心想‘婀娜’”,課間每每提起“婀娜公主”,津津樂道,娓娓而談,有著說不完的激動和喜悅,有著一種“要把自己的觀察、感受、情緒宣示給人們知道,而且希望愈廣遍愈好”(葉圣陶語)的強烈欲望。為何不投其所好,借題發(fā)揮呢?作文課上,《我與婀娜零距離》的題目一公布,同學們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于是,文情兼美的成功作,綴上評析,見諸報端。
實際上,我的勤于動筆,是從認真寫好學生作文評語開始“練功”的。為評得恰如其分,有的放矢,每次批閱,對要評的作文“一日三省”,反復琢磨一番之后才動筆寫評,盡管—段評語寥寥數(shù)字,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想寫好,還真頗費心思。堅持練筆,留意揣摩,為我后來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撰寫各類文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平時,我把“下水”的經(jīng)驗鄭重保存。在培養(yǎng)學生改文能力時,拿出來“獻丑”,啟發(fā)學生逐漸明確“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道理,漸漸養(yǎng)成下苦功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形成自能作文、改文的良性循環(huán)。
二、拓寬面積,步步進取
隨著自己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教學中,不僅應“登高望遠”,還應不斷拓寬“下水”面積,步步進取。我常常就學生在審題、選材、立意、構思、行文和語言、修辭、結構等方面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分析歸納,結合一定的寫作理論,寫成專題講稿,利用作文課或課外活動為學生舉辦講座,“從旁指點桃源路”,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如何拓寬下水面積?在教學中,我看到有些同學不注重觀察生活,不善于積累材料,不勤于多多思考,以致作文時無話可說,一味編造,甚至杜撰,還有些同學寫作文不下工夫,不費心血,總是把手頭陳舊的“萬能零件”隨題應變,敷衍塞責,湊合成篇……于是,我的指導學生在“新”上下工夫的專題講座《選材要新》、《立意要新》、《構思要新》、《語言要新》出臺了,立刻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我還讓學生假期之余走向社會,捕捉素材,尋找“水源”。我也啟動“雷達”,到處搜索目標。然后,讓學生從自己采來的“珍珠彩貝”中精心選材,自由命題,述自己最想敘述的新鮮事,抒自己最想抒發(fā)的新激情,立自己最想確立的新主題。我也不例外,靜坐疾書,按時交卷……這樣以身作則,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師生平等,感情融洽,使學生的作文如下圍棋般,“地盤”越來越大。
這些,既拓寬了“下水”面積,又養(yǎng)成了“下水”習慣。每每面對案頭桌邊那油墨飄香的“拙作”,我還真有點陶陶然,悠悠然。
三、滿懷信心,潛入“深水”
堅持不懈地以寫促讀,以寫促思,以寫促教,自己的政治、業(yè)務素質得到了提高,我滿懷信心地大膽地潛入了“深水”——在更深層次的理論上指引學生作文。
為“治療”學生的作文病癥,我告訴學生作文的關鍵,教學生突破的作文瓶頸,帶領學生逐漸由淺水區(qū)往深水區(qū)涉獵,在理論上作指引。比如,我從寧德帶來了鐵觀音,再讓學生和感德的鐵觀音相比較,看看它們在色、香、味上有什么差異。經(jīng)過了一番“貨比兩地”后,學生有了較深的感悟。因而,寫出來的文章,不再是諸如“故鄉(xiāng)的鐵觀音”之類的泛泛而談,而是引申到“金子在哪里都閃光”、“如何在新環(huán)境中成就自己”的深刻主題的美文。
這當中,學生不僅在作文上向深水區(qū)逐步探測,而且在做人方面有新的體會,一石二鳥,不亦樂哉?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蹣跚中學步,無疑是辛苦的,然而,當你參透了“下水”的把式,時時有著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受,從而擷取、咀嚼作文的英華,即使是“望盡天涯路”,卻又怎能不使人樂也融融,心也神往。不由得,在水底深處,震蕩出一串音符:“下水”作文,獲益匪淺;“傳道授業(yè)”,樂也無窮。